點評:快遞行業觀察者沈玲芳

科技改變生活,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朝網絡化、快捷化、統一化等方向發展。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諸如快遞業、外賣行業、網絡購物等爭相出現并快速發展著。就快遞業而言,近幾年,大型快遞企業正以科技化為目的尋求改變,而中小快遞企業則處位尷尬。
在日趨統一的今天,中小快遞企業自身“沒有資金、服務能力弱”,“價格持續走低,成本上漲”,加之現下競爭環境激烈,時常面臨“群狼”口下“搶食”的困境,中小快遞企業總是“饑腸轆轆”、“食不果腹”。內憂外患下,中小快遞企業陷入兩難,是等待被兼并、倒閉,或是突圍轉型向其它細分領域靠攏?
不可否認,案例中“吳總”所提出的“保守型”方法有路可尋,卻是“死胡同”一個。僅僅從中小快遞企業自身進行變革,提高服務質量,能有效地在原有市場中增加本企業的原本市場份額,確保企業在原有市場中有一定的“立足之地”。但也只是“原有市場”。眾所周知,市場是變化無窮的,“適者生存”在此同樣適用。一味“中規中矩”、“墨守成規”,進而“故步自封”,此種中小快遞企業遲早會遭淘汰,即所謂“等死”。
而相對的,突圍轉型向其它細分領域靠攏是大勢所趨。誠然,正如“快捷與申通”事件所暴露的,即中小快遞企業極有可能在突破轉型中出現“賠了夫人又折兵”、“區域網點利益沖突”等問題現象,這是不可逆轉的損失。但是,該次轉型亦給予我們諸多啟發,例如:在突破轉型之前,應做好充分的資金、網系準備;應有完善、多方面的執行方案及備用方案;轉型時,雙方應完善協議,盡可能做到全面、深刻等等。
我的想法與案例中“蔡總”的想法類似:振邦快遞的轉型勢在必行。但轉型必須要考慮到兩大方向:一是解決現下自身的問題,為轉型做好充足準備;二是在于轉型方案、方向或合作對象的選擇及準備。
對此,我有以下考慮及建議:一、持續發展舊業務,提高服務質量,打響品牌,保證舊業務不受突破轉型的影響;二、針對市場方面,采取新的經營、推銷策略,確保市場份額的穩定;三、秘密研究轉型方案,針對轉型的方向、方法以及轉型的后續工作等進行規劃,尋求“萬全之策”,盡量將轉型風險最小化;四、亦即最重要的一點,資金保障,在確認轉型之前,應集資以滿足轉型需求,同時,對轉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大小問題應有適當預算;五、能預見轉型之后的各項工作、服務、市場范圍的擴大等,并對其進行合理調整、變革,以適應突破轉型。“不打無準備的仗”,中小快遞企業的突破轉型要能成功,就不能有一絲的“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