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豪(KHAMPHON PHONOK)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湖北武漢 430079)
語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際,是通過特定的聲音來表達特定的意義。在交際過程中,無論是用某一詞語表達某一概念,還是用某一語法規則去組織語句,最終都要用語音的形式表達出來。使用一種語言,如果發音不準,要么造成誤解,要么根本無法溝通。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語音學習是整個語言學習的基礎。培養正確的發音習慣,對學習者日后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辨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對提高學習者使用外語進行交際時的自信也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我們了解學習者發音的難點,掌握一些語音教學方法,我們完全有可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從而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各個語言系統最外在的形式特征。語言的功能是交際,是通過特定的聲音來表達特定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音節是由聲母和韻母按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的,這些音節與世界上許多語言不同的是,漢語音節有高低升降的變化,這就是聲調。
聲母:聲母是指漢語音節開頭的輔音。漢語普通話的音節共有 21個輔音聲母。 它們是:b[p]、p[ph]、m[m]、f[f]、d[t]、t[th]、n[n]、l[l]、g[k]、k[kh]、h[x]、j[t?]、q[t?h]、x[?]、zh[t?]、ch[t?h]、sh[?]、z[ts]、c[tsh]、s[s]、r[?]。 漢語普通話中有些零聲母音節,為了音節系統的整齊和音節界限的分明,用拼音字母y 或w 來表示。所以若算上零聲母,普通話的聲母是22個。
韻母:韻母是指漢語音節中在聲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話的韻母主要由元音構成,少數元音里包含n 和ng這兩個鼻輔音。根據韻母的構成成分,可以把韻母分為三類:(1)減免單元音韻母(10個),普通話共有 a[A]、o[o]、e[γ]、i[i]、u[u]、ü[y]、ê[ε]、-i[l]、-i[ι]、er[?r]。(2)復韻母(13個),普通話共有 ai[aI]、ei[eI]、ou[??]、ao[a?]、ia[iA]、ie[iε]、ua[uA]、uo[uo]、üe[yε]、iao[iau]、iou(iu)[i??]、uai[uaI]、uei(ui)[ueI]。 (3)鼻韻母(16個),普通話共有 an[an]、ian[iεn]、uan[uan]、üan[y ?n]、en[?n]、in[i?n]、uen(u?n)[u?n]、ün[yn]、ang[a?]、iang[ia?]、uang[ua?]、eng[??]、ing[i??]、ueng[u??]、ong[u?]、iong[y?]等 16個帶鼻音韻母。
聲調:聲調是指整個音節高低升降的變化。聲調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如“mā(媽)”、“mǎ(馬)”。調值指音節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變化形式,也就是聲調的實際讀法。

表1 普通話的聲調
泰語共有44個輔音字母,一般只用到42個(現在不用兩個,分別是和),泰語也有聲調的語言,聲調的變化是有古代聲母的類別有關的。因此,泰語輔音字母有高中低之分,以下泰文字母按聲母組的高中低重新排列:(1)中輔音聲母共有9個,它們是[k]、[c]、(2)高輔音聲母共有10個,它們是(3)低輔音聲母共有23個,它們是

表2 泰語中的聲調含義
泰語韻母:泰語中共有32個元音,一般只用到30個(現在不用和),分為單元音、復合元音和特殊元音。(1)單元音共有18個,它們是(2)復合元音共有 6個,它們是[ua:]。(3)特殊元音共有6個,它們是-[am,a:m]、-[aj,a:j]、-[aj,a:j]、-[aw,a:w]、[r?]、[r?:]。
泰語共有5個聲調,但只有4個聲調符號。聲調在泰語中是區分含義的。
從漢泰語音系統來看,我們將二者之間對比分析情況如下。
(1)漢泰聲母對比,聲母對比分析有4 組如下:①漢泰聲母的相同性共有12個,它們是[p]-b[p]、[s]-s[s]、[?]-ng[?]。 ②漢泰聲母的相似性:泰語的聲母共有4個,它們是[h]、[ts]、[tsh],漢語的聲母共有5個,它們是 h[x]、z[ts]、c[tsh]、j[t?]、q[t?h]。③漢泰聲母的差異性:泰語沒有的、漢語有的共有5個,它們是zh[t?]、ch[?]、sh[?]、r[t?h]、x[?],而泰語有的、漢語沒有的共有 4個,它們是
(2)漢泰韻母對比,韻母對比分析如下:①相同性韻母共有4個 ,它們是-[a:]-a[A]、-[i:]-i[i]、-[u:]-u[u]、-[ia:]-ia[iA]。②相似性韻母共有2個,它們是-[o:]-0[O]、-[?:]-e[γ]。 ③差異性:泰語沒有的,而漢語有的韻母共有 30個,它們是 ê[ε]、ü[y]、-i[ι]、er[?r]、ei[eI]、ao[a?]、ou[??]、ie[iε]、ua[uA]、uo[uo]、üe[yε]、iao[ia?]、iou(iu)[i??]、uai[uai]、uei(ui)[uei]、an[an]、en[?n]、ang[a?]、eng[??]、ian[iεn]、in[iεn]、iang[ia?]、ing[i??]、uan[uan]、uen(un)[u?n]、uang[ua?]、ong[u?]、ueng[u??]、üan[y ?n]、ün[yn],還有 2個韻母-i[l]和 iong[y?]泰語也沒有,但發音時可使用泰語的聲母+韻母+韻尾來模擬聲音;而泰語有的,漢語卻沒有的共有18個,它們是-[a]、
(3)漢泰聲調對比,聲調對比分析如下:①第一聲調-略低于普通話的陰平ˉ,漢語的第一聲(55)跟泰語的第一聲(33)一樣,是平調,但是比較高,發音的時候,用泰語的第四聲起調,然后保持,盡量拉長。②第二聲調-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上聲ˇ,漢語的第三聲(41)如果單獨發,跟泰語的第二聲(21)不一樣還要往上升,但是,在說話的時候,跟泰語的第二聲一樣。③第三聲調-降調,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去聲ˋ,漢語的第四聲(51)跟泰語的第三聲(41)一樣是降調,但是降的比較快。④第四聲調-在普通話中沒有相應的聲調,其聲調是在第三聲調的基礎上再往上升的曲折調。⑤第五聲調-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陽平ˊ,漢語的第二聲(35)跟泰語的第五聲(14/15)一樣是升調,但是,升得比較高。
泰國人對平調所作的漢語聲調辨認呈現出一種過渡狀態,發音漢語聲調第一聲是不夠高。此外,低平調同樣也不能被感知為泰語的低調,發音漢語聲調第三聲時單字調和語流中聲調中的區別。
聲母方面:舌根音k、h 泰國學生發音時聲音沒有那么靠后。舌面音j、q、x 泰國學生發音時用泰語字母來代替 j、q 的相似音,但泰文沒有 x,學生就用模仿的方法,之所以發音的時候不太清楚。平舌音z、c、s 三個聲母的發音及其區別,是泰國學生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這三個聲母對泰國人來說,不僅發音困難,而且在聽音、辨音方面也十分吃力,與平舌音z、c、s 相類似的情況,還有翹舌音zh、ch、sh、r 的發音。上述兩類聲母,之所以成為泰國人語音學習的難點,是因為在泰語語系統中沒有平舌、翹舌音。
韻母方面:發韻母 ie 時,常發 jie 成 jia。發韻母ü üe üan ün 時不能撮口,也是泰國學生學習中遇到的最常見的語音難點之一,以至于他們常常把“吃魚”讀成 “吃姨”,把“上學”讀成“上斜”把“卷子”讀成“腱子”,把“詢問”讀成“信問”。 總之,漢語中所有帶 ü üe üan ün 的音節,泰國人因為不能撮口,常常影響了發音的正確性和準確度。雖然大多數泰國人能較好地讀出“二十”、“兒子”這樣的音節,也就是說,韻母er 在單獨成音節時能讀得較為準確,但如果構成兒化韻,象“一點兒”“高個兒”等兒化詞,往往舌頭僵硬,卷舌困難。
聲調方面:泰國學生往往對第一聲的發音不到位。在讀上聲調時,往往降得不夠低,升得不夠高,以至于上聲的“拐彎”準確度較差。同時,在聽音、辨音時,上聲調和陽平調常常混淆,不容易區分開來。發音第四聲時,如果沒有注意發音時總拉一點兒長,因為受到泰文的影響。
語音教學不是語音知識的教學,而是培養學生聽辨漢語語音以及準確發音的能力,同時能掌握并正確使用漢語拼音。語音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如下:(1)模仿法:學生聽辨老師發音,模仿正確的發音。可集體模仿,也可個別模仿。(2)演示法:如口型演示、圖表演示、實物演示、板書演示、動作演示和多媒體演示等。(3)對比法:如漢語內部對比,對比發音部位相同但發音方法不同,或發音部位不同但發音方法相同的幾組語音;漢外對比,漢語與學生母語的語音系統進行對比。(4)帶音法:以舊帶新、以易帶難。(5)夸張法:如口型夸張、響度與音程夸張、板書夸張等。(6)聽辨法:這是語音練習的方法。可用來練習學生的聽辨能力。可以聽辨不同的聲母、韻母、聲調或音節。在練習方法上可以采用辨聽、辨認、辯讀等。
初級階段,對外國人的漢語語音教學要使他們系統掌握漢語的發音方法,掌握好漢語拼音,讓他們可以準確地聽音、辨音和發音。能將音義結合起來,能將語音與詞匯、句子結合起來,實現交際的目的。到了中、高級階段以后,語音教學也是應該堅持的。因為一方面,可以通過不斷的糾音、正音提高學生的發音水平、表達水平;另一方面對聽音、辨音和發音準確性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高層次漢語水平和表達能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