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
【摘要】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成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命脈。隨著現代經濟高速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中國對石油的需求規模也日益龐大。因此,考察我國石油供需狀況進而分析石油資源安全問題,就成為了一個頗具現實與戰略價值的問題。本文基于考慮出口國的GDP和探明儲量來研究我國石油的外部供應風險,從而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石油供需 風險 能源安全
1中國石油需求現狀
1.1我國石油需求概況
隨著我國的和平崛起,帶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更加急迫,供需矛盾進一步凸顯。2004年我國的原油產量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國石油消費量和石油進口量分別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石油消費增長迅猛的主要原因是中國處于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第二產業發展耗能大,人民社會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如對公共交通、住房和私家車的需求增加等。
1.2我國石油進口狀況及依存度分析
中國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西部和海域三大塊,并且集中分布在幾個大型盆地中,具有明顯的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性。自1993年起,我國大部分油田都已經進入穩定開采階段,如果在勘探方面沒有重大的發現、技術水平得不到重大突破,那么我國的石油產量將不會有明顯的增長。據《BP世界能源統計》顯示,中國2007年石油探明儲量為21.9×108t,僅占世界總探明儲量的1.3%,在全球石油探明儲量排名中居第12位,遠不及中東、北非地區國家;儲采比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一些主力高產油田,如黑龍江的大慶油田、山東的勝利油田等油田,因開采較早、勘探成本上升等原因,石油產量都已經進入中晚期,維持產量上升的難度越來越大。2012年我國石油產量2.05×108t,石油產量凈增長幾乎全部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因此可以預計,中國石油產量在近幾年內都不可能出現較大增長。
2中國石油外部風險分析
2.1基于GDP的外部供應風險分析
GDP不僅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標準,而且與國家能源消費存在因果關系。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石油貿易之間的競爭已經成為國家間經濟實力的競爭。所以這部分在考慮各出口國GDP的基礎上對傳統的多樣化指標進行了改進,與傳統的多樣化指標相比,改進的多樣化指標對于之后外部供應風險的刻畫更全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通過爭取更多的能源合作伙伴和優化石油進口來源而不斷提高多樣化水平、降低石油外部供應風險。與傳統的多樣化和外部供應風險相比,2009年中國石油進口的多樣化水平明顯下降,風險隨之增加,這表明全球金融危機對石油貿易的影響是滯后的。隨著世界經濟的穩步發展,中國主要的石油進口國,如伊朗,沙特阿拉伯等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因此2010-2012年中國石油進口多樣化水平不斷改善,外部供應風險也不斷降低。
2.2基于探明儲量的外部供應風險分析
2003-2004年除了受到伊拉克戰爭的影響外,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卡特爾等國的石油探明儲量下降,這也導致了中國多樣化水平下降且外部供應風險上升。2004-2007年伊朗和委內瑞拉探明儲量的增加及中國石油進口國的增多,使得石油進口多樣化水平和外部供應風險在不斷的改善。2008-2010年石油進口多樣化和外部供應風險變化趨勢一致。2011-2012年由于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這些主要進口國的探明儲量增加導致石油進口多樣化下降和外部供應風險增加。這表明我國石油進口應從低探明儲量出口國轉向高探明儲量出口國以降低石油供應中斷風險。
3我國石油外部供應風險規避措施
3.1構筑健全的石油法律保障體系
從石油貿易機制、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和開發替代能源的角度出發,我國的石油法律體系主要表現在以石油礦業法、石油消費法以及石油業法為主體框架涵括石油產業上、中、下游的、用來保障我國石油供應安全的法律體系。石油業法的立法要點在于完善石油危機應急制度、建設有序的石油供應制度以及石油進出口貿易制度;石油消費法的立法要點在于促進石油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征收石油消費稅以控制石油消費的增長、鼓勵新能源以及石油替代能源的研發與推廣。
3.2建立合理的石油貿易機制
未來的國內油氣資源仍將受到供求關系的深刻影響,因此,建立合理的能源貿易機制,從供求關系的平衡點出發是解決我國石油安全問題最根本的措施。我國是石油凈進口國,因而我石油貿易機制必須要在貨幣政策的配合下,采取發展資本市場、開展國際化經營合作的措施,來改革我國石油的定價機制,通過參與世界石油市場經濟來解決我國的石油貿易問題。主要涉及發展資本市場、開展國際合作、貨幣政策的配合。
3.3完善戰略石油儲備
從世界范圍來講,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是國際能源組織應急石油安全戰略的核心。戰略石油儲備在石油供應緊張或石油供應中斷時期能夠起到緩沖器的作用。從西方發達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實踐來看,戰略石油儲備在保障一國石油供應安全方面非常有效。當各種宏觀經濟政策難以調控國內石油價格時,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是緩解石油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馬軼群,史安娜.金融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2,(11):30-39.
[2]吳振信,薛冰,王書平.基于VAR模型的油價波動對我國經濟影響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1,(01):21-28.
[3]吳鵬.國際石油貿易國地位的演化及中國石油外部供應風險分析[D].江蘇大學,2016.
[4]任忠寶.我國石油進口安全及國際合作潛力[J].天然氣技術,2010,(01):9-12.
[5]馮麗娟,姚予龍.石油進口國與俄羅斯貿易合作潛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J].資源科學,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