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軒
【摘要】在國家總資產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占有重要的比重,對于經濟發展也有很好的推動作用。所以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進行分析,研究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策略,更好的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同時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力度,保證國有資產管理效果。本文就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進行分析,提出科學化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國有資產 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是歸屬于國家的,行政事業單位富有使用權,并有當地財政部門進行監督管理。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質量效果將對財政體制、政府資源配置等產生重要的影響。2016年國家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核實管理辦法》,能夠很好的完善國有財產的核實與清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利用率。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分析
1、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資產采購中容易出現流失的情況,由于缺少資產財務決策制度,導致決策失誤情況嚴重,甚至有謀取私利的情況,使得國有資產出現隱性流失的情況。資產利用過程中也會出現流失的情況,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不到位,資產受到破壞,有些事業單位不能嚴格追究人為資產損失的責任,甚至私自沖減賬戶。資產處理中也容易出現流失的情況,資產隨意處理,行政事業單位不能結合規定處理國有資產,產權意識不足,還有私自變賣國有資產的情況,使得資產嚴重流失。
2、國有資產利用率不高
行政事業單位中,有些單位為自身利益,盲目的夸大購置需要,以便獲得更多的資金,但這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國有資產就容易出現浪費、閑置等情況,其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出來。還有些行政事業單位不能科學合理的分配國有資產,資產重復采購的情況嚴重,或者需要采購資產時資金不足,導致資源無法有效分配,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還有些行政事業單位沒有依據規定轉移公共財產,或者限制國有資產,不能將其調配給需要的單位,導致國有資產利用率下降,浪費情況嚴重。
3、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核實清查工作需要財政、主管部門等進行監督檢查,由專門的部門、人員進行,檢查資產核實清查的結果,使結果更加規范。但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行政監督不足,財政以及主管部門的監督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因此無法準確的了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具體情況,導致行政監督職能的履行受限。有些事業單位還會常避開監管部門,隨意處理國有資產。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高國有資產管理重視程度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其原因主要是國有資產管理重視程度不足,所以要轉變這種情況,就必須要提高事業單位領導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使其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發揮表率作用,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定期組織相關教育培訓活動,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進行了解把握,并把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落實到具體人身上,明確責任,進而實現理想的國有資產管理效果。此外,還要強化資產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使管理人員能夠依據相關規定開展工作,保證資產管理流程更加規范、科學,重要部門工作人員還需要進行資格開始,使國有資產管理更加合理。
2、完善政府采購制度
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對于政府采購機制的建立是極為有利的,要建立政府采購制度,需要完善采購的相關流程,并對采購的行為進行規范。同時強化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深化財政支出管理,使貨幣與實物相分離。對國有資產配置進行優化,使資產能夠高效利用。積極吸收先進的經驗教訓,與國際接軌,建立一體化標準。此外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使政府部門清正廉潔。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結合單位資產實際與職能,在預算范圍內容進行科學的購置規劃,并由財政機構進行審批。按照先預算后支出的原則,結合預算進行資產采購,并完善預算管理制度、資產購置制度的建立。
3、健全國有資產的監督機制
建立外部監督機制,在行政領導考核體系中加入國有資產管理,以此作為人員任免的重要依據。如果資產管理不當造成資產損失,就必須要追究相關責任人以及領導的責任,利用法律處罰違法行為,并將資產的占有、使用情況對外公開,接受外部社會的監督。審計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作用,科學審計單位的預算收支。此外還需要加強內部監督機制,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善的資產內部制度,并實行資產年度核報制度、臺賬管理制度等,將統一資產管理事項申報以及登記備案制度進行有效落實,對事業單位產權、財務、實物資產等進行管理,全面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效果。要完善資產管理責任制的建立,將資產的利用與責任人業績相結合,以此作為工作人員晉升的重要依據。資產管理人要實行上崗制,對重點機構、設施實施委派制,維護管理者的獨立性,保證資產管理職責的落實。
4、實現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
如今科學技術、信息化建設逐步推進,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也需要積極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勢,科學的設計資產管理系統,保證管理系統功能全面,操作簡單。將資產管理與預決算、政府采購等相結合,實現不同系統數據間共享、互通,實現網絡化的資產管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進行動態化監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一固定資產標記唯一的身份識別碼,并有相應的身份檔案,對國有資產的申請、配置、使用、管理以及報廢等進行記錄,同時明確資產的流向、變動等。
結束語:總之,要實現理想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就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完善政府采購制度、監督機制,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質量效果,更好的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張繼紅.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6(20):76-77.
[2]張笑曼.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1):22-23.
[3]梁慶薪.淺談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幾點對策[J].商業經濟,2011(05):51-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