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婷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體現傳統,一個凸顯時代。二者有著緊密的聯系,統一于中華文化的靈魂,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核。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有非常重要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 核心價值觀路徑
1 傳統文化為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氛圍
以優秀傳統文化優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陶冶大學生情操,觸動大學生的心弦。在濃厚的氛圍中,大學生內心澄澈、崇德向善、積極向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人心,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下基礎。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滋養,才會有深厚的民族根基,才能得到大學生的廣泛認同。如:在課堂教育中貫穿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故事,在思政理論課中以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大學生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來源,在課余活動中教導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組織大學生參觀學習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料,使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以良好的氛圍影響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行為,為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條件。
2 傳統文化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活水源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憑空而生的,它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對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價值理念的凝練和提升。所以,離開傳統文化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會使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行為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其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倫理等各個方面。在數千年的發展、傳承中,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形成了具有自身獨特魅力的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結晶,與當前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遠而密切的聯系,是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動教材。因此,基于傳統文化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能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使大學生深刻理解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意義,增強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
3 傳統文化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過程中,它包括四個基本要素:教育者(主體)、受教育者(客體)、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介體)、教育環境(環體)。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這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依賴。而有效的載體就是聯系以上四個要素正常、高效運轉的紐帶和平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因此它能夠承載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通過向大學生教育、灌輸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實現對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傳遞交流;傳統文化蘊涵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能夠被教育者所運用,并能夠作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介體,提供教育者與大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空間和動力。因此,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將有助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的機理和規律研究,有助于構建一個理論體系完善且具有持續發展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4 傳統文化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方法論指導
首先,在道德教育原則上,強調以育人為中心,德育至上。歷代的剝削階級都十分重視德育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目的是培養出符合本階級統治需要的人才,維護社會穩定和其統治地位。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教育思想的著作,反應了德育至上的思想,第二,在德育內容上,強調目的性和針對性,其核心是為社會、為國家的整體主義思想。第三,在德育的路徑選擇上,重視教書育人,訓教合一。我國古代教師的職責始終是集教書育人為一身,“傳道授業”的第一要務是傳道,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備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德,其次才是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藝。第四,在道德教育方法上,重視教化與修身的統一。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在治國、家庭倫理、個人言行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道德規范和理論方法,同時,它又十分重視內化、“內圣”,提出了一系列內省、自省,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的方法,強調個人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教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當前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都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其教育的路徑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我們應該批判的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在方法論乃至內容、原則、途徑和方法上的積極成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富成效。
5 傳統文化是夯實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心理基礎
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只有通過大學生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才能實現。價值觀來源并根植于文化,文化認同是實現價值觀認同的前提,只有實現了對文化的自覺、自信和認同,才有可能達到對其價值觀的認同。真正有效的價值觀認同一定是建立在對本民族文化認同的基礎之上,并通過個體對文化的理性認識、情感體驗,以及批判和創造,從而實現對文化的自覺自省,對代表其本質的價值觀產生認同。所以,高校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要注重將傳統文化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穿插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背景,這樣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而且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與感染,并自覺將其內化為自身的價值品格。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視傳統文化的課堂教學投入,設置專門的課程學分、選聘優秀的教師進行講授,使大學生清楚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理解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從而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夯實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心理,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