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輝,金 晶,張博天,王 佳
(1.長春大學管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022;2.延邊大學經管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
我國的民營企業是在一種特殊的環境下誕生的,經歷了非凡的歷史變遷,是我國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企業形態。1995年5月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進步的決定》文件中首次提出“民營企業”這一概念。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私營企業戶數達2309.20萬戶[1]。
科斯是產權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上個世紀30年代提出交易費用概念,交易費用就是指在產權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成本,并且企業存在是為了減少交易產生的摩擦、降低交易的成本。科斯在其著名論文《企業的性質》中論述了產權明晰的重要性。他指出,市場在交易中會存在磨擦,而磨擦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產權構造上的缺陷,減少磨擦就需要清晰的產權。同時他在《社會成本問題》中分析了產權的功能,闡述了產權的經濟作用,同樣指出了明確產權的重要性。他認為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且產權界定清晰時,那么,無論起初將財產權給予誰,都會實現市場均衡有效性和資源配置的帕雷托最優。
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處于重要階段,產權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部分,產權理論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也極為重要。產權理論對于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對企業體制的改革有很大的啟示,例如產權的交易性與流動性是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前提基礎,我國市場經濟改革中應當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管制,擴大企業自主選擇和交易的空間,減少交易成本,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2]。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指新產品從剛進入市場到最后被市場淘汰的一系列過程。美國學者雷蒙德·弗農(1966)在《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弗農認為,市場中產品要經歷引進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圖1)。

邊際成本是指每一單位新生產的或購買的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計算公式是總成本的變化量除以對應產量上的變化量,即總成本變化量與產量變化量的比重。邊際成本獨自存在是沒有太大價值的,它僅表示產品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費用。但它一旦與其它經濟數據相運用時,邊際成本就可能會提供給生產者決策的依據,使其降低生產成本,增加銷售額進而獲得更大利潤。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指隨著時間產量逐漸增加,邊際成本下降,但下降到一定階段后,隨著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邊際成本則會上升。邊際成本理論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聯系,對企業自主創新活動開展大有裨益,同時與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密不可分。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學者薩蒂提出了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它是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首先,將各種相關的指標歸納為成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然后,在每一層次中進行分析。最后,再在總體層次上進行決策。層次分析法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分析方法科學系統、決策方法簡便明確和所需數據信息較少。因此,我們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3]。
建立層次結構圖,包括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1)目標層:又是最高層,在目標層中只有一個因素,即決策的目標,要解決的問題。(2)準則層:又是中間層,它是實現決策目標的中間環節,由若干個指標組成。(3)方案層:又是最底層,主要是為了實現決策的目標提供若干措施與方案。
構造判斷矩陣,其中需要采用1至9標度法(表1)進行指標之間重要程度的比較,量化值越大說明相對重要性就越大,二者是正相關關系。

表1 1至9標度方法
計算出各個指標的相對權重。
計算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步驟如下:
(1)計算一致性指標CI。
①
其中,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λmax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CI值越小,說明一致性越大;CI值越大,說明一致性越小。特殊情況為當λmax=n,即CI=0時,就是完全一致性。
(2)查找RI的值,即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薩蒂給出了n從1到10的RI值(表2)。

表2 判斷矩陣階數n及相對應的RI的值
(3)計算一致性比例CR。
②
當CR<0.1時則認為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若出現偏差應當立即修正直到滿足結果為止[4]。
(4)計算整體一致性。
③
計算結果CR<0.1時,表明整體具有滿意的一致性;若整個層次的一致性檢驗不通過,則必須對判斷矩陣進行調整,直到達成一致性檢驗合格的要求[5]。
綜合評價方法有很多,如乘積指數加權函數法、線性加權函數法、模糊數學方法等。研究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各個方面,加之與相關專家文章的比較,本文選擇線性加權函數法進行綜合評價。線性加權函數法的步驟如下:
(1)在所收集的全部指標中選擇最適合的評價指標。
(2)計算各指標的量化值。其一,定量指標通過無量綱化進行。此方法可以把量級不同定量指標轉化為可以直接比較的數據指標,為防止指標值出現0或1影響綜合指標值,本文將指標值歸一化到0.1至0.9之間,公式如下:
④
其中,Yi為指標無量綱處理后的標準值,Xi為指標的原始數據值,maxXi和minXi為評價指標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定性指標通過問卷調查方法確定,定性指標的問卷調查是根據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形式設計的。我們把無量綱處理的檔次劃分為五檔,即優、良、中、低和差,然后在每一檔次給予對應的分值。具體的結構形式見表3。

表3 不同檔次的評價得分
(3)計算綜合評價值F。
⑤
其中,F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綜合評價值,n為指標個數,Wi為第i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通過大量閱讀與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相關的文獻資料、學術期刊及查閱各種網站信息,對國內外當前的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所用到的指標進行頻度調查與統計,提取出現頻率大且可操作性強的指標。

表4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最終指標
采納五家上市民營企業作為樣板,選取企業年報中關于自主創新的相關實際數據來進行。由于這五家民營企業的數據信息屬于商業機密范疇,故本文給予五家大型民營企業以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丁公司和戊公司的稱謂。
3.1.1 定性數據來源
在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模型中,對于信息采集與處理能力、創新傾向、創新戰略、管理者的創新素質和品牌知名度這些定性指標,主要采用專家打分法與問卷調查法相結合的方式來獲得,其中定量數據如創新產品開發速度這一指標較難計算,故歸其用定性數據處理方式來獲得。
3.1.2 定量數據來源
定量數據主要來源于五大公司的官方網站、企業年報等,并根據前面已設計的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模型對收集到數據進行了整理與處理。將原始數據無量綱化處理后的結果見表5。

表5 原始數據無量綱化結果
通過分析大量專家和學者的專業水平與實際經驗,從中選取20位專業水平優異、經驗豐富的專家,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打分,根據打分的情況匯總于層次分析法的軟件內,通過計算最終確定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計算過程及其結果見表6至表11。

表6 判斷矩陣A~B

表7 判斷矩陣B1~C

表8 判斷矩陣B2~C

表9 判斷矩陣B3~C
由公式③計算檢驗整體一致性。
所以符合整體一致性要求。

表10 一致性情況

表11 指標權重值匯總情況
由公式⑤計算,自主創新投入能力得分:
=0.0680×0.3109+0.0082×0.3064+0.0613×0.4083
+0.0171×0.3460+0.0197×0.4068+0.0513×0.5320
=0.0900.
自主創新管理能力得分:
=0.0463×0.4333+0.0727×0.5000+0.3537×0.3311+0.2011×0.6155=0.2973.
自主創新產出能力得分:
=0.0583×0.4657+0.0284×0.4904+0.0044×0.2600+0.0096×0.5267=0.0473.
綜合得分:
F=F1+F2+F3=0.0900+0.2973+0.0473=0.4346.
由評價結果顯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的綜合得分是0.4346,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自主創新投入能力、自主創新管理能力、自主創新產出能力的得分分別是0.0900、0.2973、0.0473。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的總體得分偏低,表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的效果一般。經深入研究得知,大部分民營企業對自主創新的重視程度不高,缺乏創新意識,創新動力不足。民營企業本身受到資金短缺、人才流失等影響,同時我國自主創新的法律環境不健全,例如一些珍貴的自主創新項目因為得不到強有力的保障而夭折于搖籃中。
4.2.1 自主創新投入指標
在三個一級指標中,該指標得分位于中間水平,其中研發人員數量和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得分十分低,僅為0.0171和0.0197。通過深入調研發現,2016年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國大部分研發人員集中在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研發人員較少,并且與外資企業相比較待遇水平不高,研發環境一般,研發工作繁重。自主創新投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如提高待遇條件與薪資水平,增加研發項目經費,改善工作環境等,這樣才能多吸引和留住高新技術研發人員,為民營企業做出貢獻[6]。
4.2.2 自主創新管理指標
自主創新管理能力得分最高,表明創新管理十分充足。其中創新戰略與管理者創新素質得分較高,表明民營企業可以很好地把握創新戰略。堅持結合國家政策、市場發展規律、自身優劣勢等進行長期規劃,能為企業未來發展做出正確的抉擇與謀劃。但是,在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各管理指標進一步分析研究中發現,信息采集與處理能力仍有提高的空間,民營企業需要對創新信息進行及時、長期的收集和科學、有效的處理,促進自主創新管理過程的順利開展。
4.2.3 自主創新產出指標
在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績效評價體系中,自主創新產出能力是最低得分,表明創新產出處于較低的水平。其中,專利授權數、專利獲獎數以及品牌知名度三個指標得分不高。據我國民營企業專利狀況調查報告顯示,1985至2005年民營企業所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的授權率只有13%,這一數字提醒我們,加強創新產出能力,擁有更多專利數量,提高專利質量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把自主創新產出轉化成營業利潤、品牌知名度、專利技術等,再將創新產出獲得的營業利潤投入到自主創新投入環節中,形成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過程的一個良性循環,有助于保障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促進民營企業穩步發展和社會經濟高質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