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明 楊家奎 左明星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不均勻,導致了飲用水問題成為我國建國以來亟待解決的一類重大的資源問題之一。雖然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政府在不斷加大城市水利設施與工程的建設與改進,從而保證了大部分城市的供水困難,但對于大部分農村地區來說,飲水問題以及飲水安全問題也逐步成為當下主要的問題,特別是國內偏遠地區的農村安全飲水管理,當下多數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探索出一套良好的、適用的運行管理辦法,來確保工程可持續運行是非常的必要的。就此,筆者將通過本文,就大理州貧困山區農村安全飲水管理問題,將進行具體的探索研究。
1大理州貧困山區飲水情況概述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達在2090m左右,東側靠近楚雄州,南側靠近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毗連,北側靠近麗江市。大理州下轄大理市、祥云縣、彌渡縣、賓川縣、永平縣、云龍縣、洱源縣、鶴慶縣、劍川縣以及漾濞、巍山、南澗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共12個縣市,大理州屬于我國西南邊疆開發最早的區域之一。
近年來,大理州政府對于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并且通過政策落實,以保證飲用水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激發貧困山區的發展動力。2016年起大理州政府制定了相關項目計劃,著力于建立祥云、賓川、巍山、洱源4個縣和脫貧出列的16個貧困鄉、172個貧困村的飲水安全的建設工程,共投資1045萬元。
自2009年以來,大理州地區曾遭遇連續四年干旱,從2009~2013年,其中2012年全州累計平均降雨量僅為631mm,對比早年降水量降低205mm。為了應對以上干旱問題,全州加大了庫塘蓄水量,其中總體庫塘蓄水量為30341萬方,與2008年同期對比增加了6193萬方。雖然蓄水解決了大部分地區的干旱問題,但是目前飲水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針對大理地區的多數貧困山區來說,干旱涉及36.99萬人、25.7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178.48萬畝、占種植面積270.97萬畝的66.05%,其中:輕旱67.22萬畝,重旱75.16萬畝,干枯36.09萬畝;水庫干涸29座,219眼機電井出水不足,26條河道斷流。
2大理州貧困山區農村飲水存在的問題
2.1山區范圍較大,貧困程度較深
大理州海拔較高,山區涉及的范圍較大,山區農村分散,因而對于多數農村地區來說,水利建設選址偏僻性、交通閉塞性等特點,貧困程度表現較深。此外,對于大理州大部分地區已經擺脫了飲水問題,但針對很多偏遠山區的農村地區,飲水安全性問題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因為沒有先進的引水設施,再加上山區所處位置交通不便,缺少專業的工程建設人才、技術與資金,因而無法完全解決飲水供應問題,更談不上飲水安全性問題了。
2.2居民居住分散,投資成本較高
對于多數城市地區來說,飲水問題主要是通過統一的設備完成水資源的收集、過濾,最后以自來水的形式統一輸送到每家每戶,因而飲水設備與工程的建設流程較為簡單,而且建設花費成本較少,無需考慮水資源收集問題。相對貧困山區的農村地區居民居住區域往往存在一定的分散性,而且山區水資源收集存在一定的難度性,水源一般都位于深山里的溪溝或較低凹處的溝谷,這也無疑加大了引水工程建設成本。此外,若是選擇從山下引自來水上山,不僅僅在工程建設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性,輸水距離長,飲水安全工程供水涉及范圍大,線路長,大都是以管道進行長距離輸水,管徑都是在63mm~110mm之間,有的海拔較高的山村往往需要搭建甚至長達十多公里的輸水管道,這需要花費更多的建設成本,居民居住本身的分散性也表明,直接沿用傳統的統一輸送自來水入戶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因而多數居民飲水只能選擇打井取水方式,導致多數貧困農村飲水存在一定問題,更無法保證飲水的安全性了。
2.3工程缺乏宣傳,建成收費較難
對于大理州多數貧困山村來說,最大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工程在建設之初缺乏宣傳,導致很多山村居民缺乏對于工程意義與價值的認知,雖然工程建成后居民在使用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收益,但很多居民對于付費獲得服務的概念還不很明確,導致個人付費意識不強,而對于多數工程建設來說,建成成本巨大,再加上建成后收回成本存在一定的困難性,這也是目前貧困山區農村地區表現出的顯著問題,也嚴重影響到居民的安全飲水以及工程投資方的利益,因而加大管理和宣傳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2.4資源管理不足,環境破壞嚴重
目前,大理州大部分貧困山區農村地區主要表現出的問題除了水資源匱乏以及飲水安全問題,同時還包含資源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前些年對于森林資源的濫用,濫砍濫伐現象嚴重,植樹造林意識淡薄,再加上很多村民過于注重個人收益與得失,導致山區出現嚴重的環境破壞問題,也因為環境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問題出現,引發惡性循環,特別是一些自然災害的產生,比如山洪、泥石流等等,也間接影響到居民的健康飲水問題。而以上問題的產生多數是因為資源管理不足以及缺乏管控意識所導致的。
3大理州貧困山區農村飲水管理對策
3.1強化工程建設前的宣傳與準備
對于多數貧困山村地區來說,要保證飲水工程的建設,需要因地制宜。首先,需要加大對工程項目的內容以及項目對居民個人意義的宣傳,此外,還需要做好工程建設前的準備工作,特別是注重對工程項目建設地區的調查,分析地區實際存在的問題。
應注重對農戶落實有效的教育宣傳流程,保證他們能把水資源污染問題與自身生命安全進行關聯,了解到飲水安全問題的意義,最后能主動參與到水資源保護公眾流程中。而基于以上調整,應當注重節水思路的宣傳,特別是讓農戶個人能形成節水的良好生活習慣。對于農村地區,飲水安全與農戶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因而無論是針對早期的飲水工程施工或竣工后的施工管理,都應當進行長期優化,從而實現科學處理飲水安全問題,最大程度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性。
此外,地方政府要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去解決問題,比如針對資金緊缺的問題,要加大投資的力度,做好建設資金的使用監管,確保資金用對、用到位。
3.2加強對供水質量的管理
水資源質量與居民健康存在極為密切聯系,為確保居民日常用水健康,供水過程中在確保供水量的同時,更需要對水源、水質進行嚴格控制。
無論是從項目規劃、施工、建立等多個流程中,相關管理人員都應當具有積極的管理意識,保證各崗位人員各司其職,責任細化到個人,若是管理人員管理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那么施工的后期質量效果也難以保證,雖然工程施工落實了一系列的監理管控體系,但是監理專項人員人數有限,管控范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只能通過來回巡查的方式保證監理的全面性,即便如此,因為無法事實監理現場,因而往往會導致監理難以估計到方方面面,因此,對于地區村民及相關管理人員來說絕對不能放松對工程質量的管理。
3.3注重前期管理工作質量
各水利管理部門均需要對自身管理職責加以重視,對管理標準不斷完善,注重前期工作質量。同時對當前存在供水不安全的問題加以解決,盡可能完善供水模式,確保每個家庭供水量充足。要抓住事前控制、事中檢查、事后驗收三個環節。做好提前預控,從預控中主動發現問題,對重點部位,關鍵工序進行動態控制,從一開始就嚴把質量關,根據地方具體實際情況開展建后管理工作,使農民得實惠。飲水工程建設只是一個步驟,要想飲水工程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做好建后的管Nq-作,立足為人民服務的原則,根據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來進行水費征收工作,加強對工程的有效管理,明確管理中每一個環節責任歸屬,制定好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3.4增強水源、森林管理工作
增強水源、森林管理工作,也是安全飲水管理的要點之一,工作流程一般涵蓋以下幾點:其一,開展水資源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保護好地方水資源,建立好相關的保護機制,通過告示、警示牌等方式提醒地方居民保護水資源。其二,從源頭開展水資源保護。目前來看,會對農村水質產生影響的主要是農村水污染問題,而治理水污染問題要從源頭抓起,嚴格控制污染發生量。根據農村地方的生產生活特點,引入適宜的污水治理技術,實現污水進化與利用同步,同時推廣科學合理的生態農業模式,減少農業活動帶來的水污染。
總而言之,對于貧困山區農村安全飲水管理來說,除了需要加強飲水工程施工的流程管理以外,同時要將管理流程落實到針對水源及周邊森林資源方面的管理,更要注重生態環境的管理與保護。農村的條件、設施等相對于城市相比較差,農民對于飲用水安全意識也相對較弱,因此要不斷強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對策,讓農民能喝安全水、能喝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