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江縣通過發展“牛經濟”實現發展重點產業和帶動脫貧的互利雙贏。
和牛肉被譽為世界上最貴的牛肉。在位于龍江縣哈拉海鄉連家崗村的龍江縣現代化牧業示范場,記者不但見到了和牛真身,還了解到這一高端肉牛產業和扶貧無縫對接的實例。依托高端肉牛產業化建設,龍江縣啟動了肉牛養殖產業扶貧項目,這也是龍江縣的產業扶貧特色和亮點。
在龍江縣現代化牧業示范場,記者與和牛近距離接觸。優質的牧草、新鮮的青貯是和牛的“美食”。每頭和牛耳朵上都有一個編號,這個編號便是和牛的身份證。該場生產場長劉國東告訴記者,這個示范場今年4月建成,已入場500頭和牛。和牛養殖需要規范化,更需要“宜居”的成長環境,經常有日本專家來場里指導和牛養殖。
在現代化牧業示范場打工的貧困戶姚玉冬告訴記者,他在這里供吃供住,每個月保底工資3500元,這在村里算得上高收入了。這份收入讓他對脫貧信心十足。除了打工收入,像姚玉冬這樣的貧困戶,每年還能享受到和牛養殖帶來的分紅。
從龍江縣畜牧獸醫局了解到,龍江縣現代化牧業示范場總投資6500萬元,其中政府投入固定資產1500萬元,企業投資5000萬元。實行保底收益,按效益分紅。牧場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每年按利潤的30%進行分紅,保底分紅60萬元。以目前牧場人欄純種和牛500頭計算,預計每年可實現純利潤200萬元。哈拉海鄉可分紅60萬元。這60萬元的分紅將帶動貧困戶500戶,戶均增收1200元。
貧困戶坐享分紅還不算,龍江縣高端肉牛產業助力扶貧又采用了貧困戶自愿參與肉牛養殖的模式,這一模式主要依托當地的龍頭企業元盛公司。在這種模式里和牛被賦予另一個名稱——“扶貧牛”。這是因為龍江縣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鼓勵貧困戶養牛致富。貧困戶購買2頭肉牛基礎母牛,龍江縣給予每頭3000元的補助。元盛公司負責按高于市場價20%的價格回收6月齡改良犢牛,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公斤收購價格再上浮0.5元。
杏山鎮前六九村的貧困戶裴志文購買了2頭扶貧牛,精心飼養著。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兩頭母牛如今已經產了2頭犢牛,他已經向元盛公司交售了1頭,收入達到9000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飼養改良和牛比飼養普通肉牛收益大,農戶每交售一頭改良和牛,純收入四五千元,比飼養普通肉牛多收入2000多元,基于此,很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愿意飼養改良和牛。今年,龍江縣參與肉牛養殖的貧困戶909戶,帶動了2093人增收。
在龍江縣一些農戶家,養牛、養羊,養豬、養大鵝、養獺兔等成為會過日子人家的“標配”。除了散戶養殖,組建養殖合作社“抱團”增收產生的聯動效果更為明顯。截至目前,龍江縣組建養殖扶貧合作社39個,人社貧困戶1547戶,帶動貧困人口3207人增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人全面小康社會。在脫貧攻堅路上,我們欣喜地看到,龍江縣根據自身實際,主動對接市場,確定以養殖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思路,并且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不僅讓貧困戶充分享受到了產業發展的成果,更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