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盼盼 王晶晶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和技術快速發展,為各個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使得市場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想要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控制企業的運行成本正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最關鍵的內容之一。本文討論了企業成本控制和提高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主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而根據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經濟效益;成本控制;企業
1 企業經營成本的概念
各個企業的經營成本則是經濟效益的支柱,只有控制好經營成本才能將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發展的更加的輝煌。但是對于不同的項目來說經營成本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企業的經營成本是由兩個方面構成的,一方面是現在所消耗著的資金,另一方面則是將來要花費的開銷。每個企業也會單獨設立一個部門來運作有關經營成本,其中也會分為兩個不同負責方面。主要經營財務方面的會計和管理方面的會計,其中負責財務方面的主要任務是準確的計算出項目在進行過程中的成本,而管理方面的會計需要對資金的整體的去向有詳細的記錄。
2 企業經營成本與經濟效益的聯系
2.1 控制企業運行成本的內因是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企業運行的目標就是使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然而企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最大經濟效益的實現。現如今,市場業績較好的企業,反而對成本的認識觀念較淡薄,缺乏成本競爭意識,只重視企業收入和效益上。一方面,由于成本管理措施不恰當,使得企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失去平衡,企業資源浪費現象較嚴重,最后使得產品銷售量減少,使企業面臨虧損的風險。另一方面,有些企業的管理人員在做出經營決策前,沒有對市場進行調查,只憑借企業的生產能力,企圖通過增加產品數量達到降低企業成本的目的。產品數量過多出現積壓的現象時,通過賒銷和降價的方法進行促銷,無形之中提高了企業成本。所以,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控制成本費用消耗,減少浪費成本的現象。由此看來,控制企業運行成本的內因是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就是從根本上控制企業的運行成本。
2.2 激烈的市場競爭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外因
目前,市場競爭較激烈,企業想在市場立足,并且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和保證較高的獲利能力,成本控制問題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企業生產產品的綜合成本較低,使得企業通過和市場上同質量但是價格較低來銷售產品,保證利潤增大或者不變,那么企業依靠價格優勢在市場中就會占有一席之地。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加上激烈的競爭環境,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要求企業必須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同時這也是未來市場發展的趨勢。
3 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成本管理意識淡薄
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的成本管理意識嚴重影響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加強和改善。企業經營者在經營決策時,往往不考慮經濟效益,重數量指標輕效益指標。企業生產者的經營意識、效益意識、風險意識、競爭意識比較淡薄,每當成本超支,要么歸于物價上漲,要么歸于上級計劃不周,只從客觀方面找原因,而不從自身薄弱的成本管理意識中找原因,寄望于上級能夠作出調整成本的計劃。管理者和生產者怕負責任,怕承擔風險,層層向上伸手,存在著“等、靠”的思想。由于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和觀念上的滯后,嚴重阻礙了成本管理工作的進行。
3.2 成本計算工作的隨意性
企業和員工的利益直接和企業運行的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部門,企業行為呈現短期化的發展趨勢,反映到成本計算上來不是多計成本就是少計。例如:提高各種費用的支出標準,隨意擴大成本支出范圍;該交的費用不交或者是少交;企業的工程費用被私自轉移。從以上這些現象可以看出,員工完全不顧及企業的利益,私自人為的調整成本現象是非常常見的。
3.3 成本管理措施不夠完善
成本管理措施不夠完善,責任落實不到位也是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之一。企業領導者往往忽略成本管理,為獲得更多的盈利,千方百計在產品價格上做文章,而功夫不是下在成本管理上,使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經濟效益靠漲價或變相漲價取得,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標準也越來越失真。長期以來,企業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顧慮太多,在收入分配上不敢真正拉開檔次,不敢使那些工作突出,貢獻大的職工先富起來,不能使他們名利雙收。對超支、浪費方面不敢再在“否決”上動真,沒有把成本控制目標完成情況與政績考核,職務和工資晉升很好地結合起來,考核時心慈手軟,講情面,講客觀,遷就照顧,獎罰不明確,使得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無法成立起來。
4 企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4.1 強化成本意識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前提
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都必須充分認識到,強化成本管理要有系統觀念、全局觀念,必須把主要精力用在放眼市場,打開銷路,占領市場的同時,還要對內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要有科學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必須高度重視、以身作則并積極帶頭參與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活動中來。經營者、管理者應從實務出發,因地制宜,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針對企業目前的生產經營狀況、經營模式,按照各自分工,各負其責,自查漏洞,自找切入點,抓成本,抓效益,使整個企業生產鏈條的成本控制在合情、合理的開支范圍內。對查出的問題要嚴肅對待、吸取教訓、認真處理,找出解決的辦法和處理意見,使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生產者同時也要增強成本意識教育和引導生產者提高經濟核算的理念,努力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員工隊伍。企業的成本是滲透在企業全體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上的。也就是說,每一位員工的工作質量和態度都直接影響和干預著企業成本的大小變化。所以,要讓我們每位職工都了解自己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從自我做起。
4.2 強化成本管理工作
齊抓共管做到單位第一管理者組織抓,財務主管具體抓,具體工作人員協同抓,有管部門配合抓,同心協力強化成本管理基礎工作,做到成本費用真實可靠,為領導經營決策提供詳細真實的材料。完善健全企業內部各種規章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自身實情的規章制度和措施,并不斷修訂和完善,使成本管理工作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加大財務監督、內部審計力度財務監督人員和審計人員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時檢查財務并反饋信息,對違規的現象采取有效措施。
4.3 改革成本管理體制,落實成本責任制
企業應該改變現行的成本計劃附屬于財務計劃的做法,將成本計劃單獨納入計劃管理體系,同財務計劃并行。成本工作貫穿于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每個人工作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企業產品成本水平,經濟效益的高低。在社會未達到各取所需的極其發達的生產力水平以前,經濟效益、物資利益原則始終是經濟發展的主動力。為了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必須認真落實成本責任制,實行全員成本管理。也就是,按責任歸屬確定價值指標數據,計算指標完成情況,定期考核,獎懲兌現。使企業從領導到職工群眾,人人有成本責任目標,人人講求經濟效益,增強責任心,緊迫感,真正將成本責任落到實處。
總結
在管理中,應緊緊抓住效益這個中心不動搖,抓住成本不松手,抓住成本否決不留情,強化成本控制。層層明確指標,人人落實責任。激勵職工對內真抓實干,講究實效。做到全員抓、全面抓、全過程抓、全方位抓,不留死角,不留真空地帶;力求“細”,即指標分解細,責任明確,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精打細算。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全面管理水平,以便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們可以通過以上的措施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企業成本和企業效益是一對從不同角度上評價企業業績的兩個重要指標,它們全方位的透視著企業的方方面面。企業只有在良好的管理氛圍下,生產要達到和諧與統一,才能孕育出生產理想的企業成本,企業的經濟效益才能提高。
參考文獻:
[1]呂玉鳳.試論企業控制經營成本與提高經濟效益的關系[J].中國商貿貿,2014,06
作者簡介:
馬盼盼(1987年-6月),女,漢族,河北保定市,講師,河北科技學院教師,主要從事會計研究;王晶晶(1987年-6月),女,漢族,河北保定市,講師,河北科技學院教師,主要從事會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