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蔚然
摘 要: 區域地表水監測是區域水環境監測與管理工作中的重點組成部分,對反映區域水環境質量,實現水環境科學管控,推動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诖?,以某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為例,對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資料分析與實踐工作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就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調整的技術方法進行了探究,以期提升地表水監測質量,構建完善、科學的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體系。
關鍵詞: 區域地表水;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
引言:
區域地表水水質監測位置的科學設置與優化管理是保障區域水環境質量的重要前提。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區域水環境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域地表水水質監測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與新挑戰,為適應水環境變化,滿足地表水水質監測需求,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調整成為必然趨勢?;诖?,以我國水資源豐富、水域條件復雜的江蘇省為例,就其地表水監測斷面現狀及其優化調整的技術方法進行了如下分析。
1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現狀——以某區域水環境為例
在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研究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研究的準確性與科學性,以水資源豐富、區域經濟發展迅速、水環境相對復雜的江蘇省為例進行了具體分析。研究發現,在“十二五”發展后,我國江蘇地區水環境水質監測工作取得一定發展成效,構建了相對完善的水質監測斷面體系,實現地表水水環境質量監測、農村地表水水質環境監測、飲用水源地水質環境監測、海水與地下水水質環境監測。監測斷面覆蓋率相對較廣,監測功能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
但是從整體層面來看,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的設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類型較多,監測斷面功能模糊,交叉現象嚴重;省、市交界處的地表水監測斷面設置存在不科學性,上游地表水水質監測存在盲點;部分監測斷面受城鎮化建設影響(如工程改造、工程新建等)失去監測必要性;地表水監測斷面監測結果存在限制性,無法對較長河段水質情況進行準確、全面反映等等。對此,實現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調整勢在必行[1]。
2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調整的技術方法
2.1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調整原則的嚴格遵守
在進行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調整過程中,為保證監測斷面優化調整的科學性、準確性與可信性,需注重一定原則的嚴格遵守。通常情況下,在進行地表水檢測斷面布置時,所需遵守的原則主要由以下幾點:其一,客觀規范性原則,即根據國家、省級水環境保護相關要求與水環境規劃考核標準,對新時期發展過程中重點流域水質變化情況進行科學反映,實現重點水域考核單元水質變化規律與現實情況的有效掌控;其二,監測全面性原則,即根據水環境實際情況與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包括地貌條件、區域水清變化情況、海拔差異、流域季節性變化特征等,從而實現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規劃方案的科學設計;其三,針對性與可信性原則,即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性、針對性設置,避免“因小失大”問題的產生,同對監測采樣實施的可信性進行分析,降低監測采樣工作的困難性。
2.2借鑒經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監測斷面調整
隨著地表水監測斷面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地表水監測斷面設置規范、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方法取得一定發展成效。例如,應用聚類分析法,根據水質污染特征構建數字模型,進行檢測點位優化;結合現有地表水水質監測資料,采用均值偏差法進行特征值計算與分析,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實現監測斷面優化。與此同時,我國部分地區,如河南、云南等地區在不斷探索中為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調整提供了經驗指導。對此,在借鑒有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探尋新的優化調整方案,即從宏觀、中觀、微觀等層面進行檢測斷面調整[2]。首選,依據區域地表水水系布局情況,從各流域實際需求入手,調整斷面數量,如長江流域適當增設干流監測斷面,避免監控盲點的產生;將太湖流域過多的點位,進行科學消除。其次,以河段為基本單元,對各河段斷面設置進行綜合分析,通過監測斷面評估,確定斷面設置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進行調整?;诮Y果分析,如取消城市內湖已經不具備監測條件的斷面,此外,采用數據模型分析法,對新設置的檢測斷面進行分析,從微觀層面實現監測斷面數量、布局位置的確定。
2.3引入先進科學技術,提升監測斷面布局科學性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各領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推動各領域各行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此,在區域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優化調整過程中,也應注重先進科學技術的引入,提升區域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優化調整的科學性、有效性。研究與實踐發現,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環境監測斷面設置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工作人員通過應用GIS技術可實現環境各要素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與管理,實現各項信息資源的科學利用。與此同時,將GIS技術與統計學模型技術方法相結合,可對流域自然屬性、人為屬性進行綜合分析,對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空間進行準確定位,提升監測斷面優化調整的可操作性與科學性。
結論:總而言之,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優化調整已經成為水環境水質監測與管理新時期發展的必然訴求,對提升區域地表水水質監測質量與效率,實現區域水環境改善與保護具有積極影響作用。對此,在有關資料分析與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應創新區域地表水水質斷面優化途徑,科學應用技術方法進行區域地表水監測斷面的優化調整,提升水環境監測點布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實現對區域水環境水質情況的準確反映與有效管控。
參考文獻
[1]張璘,劉雷,王霞,等.加強環境監測點位管理的思考——以江蘇省“十二五”環境監測網絡調整為例[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4,6(05):50-53.
[2]孫麗,唐曉青,韓雪,劉蘭紅.關于建立區域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定期優化機制的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5,31(03):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