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惠梅
摘要:隨著國家的進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但在現實的教學環節中,很多老師只注重傳授理論方面的基礎知識,卻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接受理論知識熏陶的同時提高自身實踐能力。本文以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視點。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財務會計教學;應用
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各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發揮案例教學法的積極作用已經成為很多老師研究的一個課題。傳統的教學方法堅持以“教師為主體、教材為主線”,這種教學方式在今天來說是相對落后的,因為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在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也在一直改進,從剛剛開始只注重理論方面的學習,發展為理論和實踐并重,目前的主流方向依然是會計模擬實驗。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把財務會計的理論知識進行一定整合,在把相應的理論加入到具體的案例中,通過分析案例的方法來向學生呈現理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個特定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局面。除此之外,案例教學法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和借鑒性,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財務會計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不僅有利于更好的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近幾年,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并且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過程是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的。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老師要盡職盡責的“扮演好”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學生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簡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老師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共同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傳統的財務會計教學中,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線”,這種教學方式在今天來說是相對落后的,因為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老師的引導作用,相應的就會輕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過分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輕視老師的引導作用。所以,現在應該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更好的平衡好教學過程中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在財務會計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既尊重了學生的差異性,把學生當做學習和思考的主體,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實踐中,學生始終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而老師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案例分析方法、學習方法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傳統的財務會計教學方式只注重學生理論方面的學習,卻忽視了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很多學生雖然擁有過硬的理論基礎知識,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這是傳統教學方式所導致的問題。所以,把案例教學法引入財務會計教學中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
二、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應用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主要采用相應的案例讓學生主動去分析、去理解,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并且老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有選擇性,盡量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案例,讓學生可以把案例和財務會計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不僅能夠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
在進行案例討論的過程中,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每個學生積極投入到整個討論氛圍中去,這就需要發揮學生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案例教學法能夠把每個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積極投入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同時,又需要一定的秩序性。而案例教學法能夠促使每個學生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同時,在案例教學討論中,需要選出班長、組長等不同“職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責任意識,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舉措。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每個教學案例分析前,學生需要結合財務會計的相關知識針對此案例做出相應的分析報告,并且要查閱相關數據和文獻,寫出科學、完整的討論框架,在案例討論結束后又要根據討論結果制作相應的案例分析報告。在整個討論環節和制作案例分析報告的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在辯論的過程中,既可以梳理學生的知識點,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
三、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運用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教師備課階段,也是案例準備階段。教師在準備案例的時候要結合教學的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制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要貼近學生的學習進度。另外,老師所選擇的教學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代表性和啟發性。針對性就是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財務會計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代表性就是案例分析既體現當代經濟的發展特點,又把案例和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對接”。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反映會計核算的本質。另外,啟發性指的是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能夠獲得一定的啟發,促進學生對其進行獨立思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分析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性和綜合素質。
第二個階段屬于學生的討論時間,也是學生準備案例相關文獻資料的階段。在討論開始前就要對開始分組,可以把每四個人分為一個小組,并且選出相應的小組長。同時,老師要給每個小組的學生分配相應的案例資料,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案。第三個階段是小組討論階段,在每個小組完成討論前的準備工作后就可以針對案例展開討論,首先、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上臺講解自己對于案例的解讀和分析,代表所在小組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一個階段是評分階段,每個小組都派出一名代表上臺講解自己的解決方案,并且要以PPT的形式進行展示。另外,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老師要打分并且給予相應的點評。最后,老師選出本次案例分析最佳的前三名,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
四、結語
案例教學法要求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在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也在一直改進,從剛剛開始只注重理論方面的學習,發展為理論和實踐并重,目前的主流方向依然是會計模擬實驗。除此之外,案例教學法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個特定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史加輝.論教學過程中“雙主體”意識[J].教育與職業,2008 (5):73-74.
[2]張安富.改革教學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2(1):65-67.
[3]胡桃,堯舜.電子商務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10):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