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希林
摘 要:針對濕地資源保護新要求,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通過對亞布力林業局濕地資源現狀分析,使濕地維持區域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保持生態平衡,有著重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亞布力林業局經濟發展,生態安全意義重大。
關鍵詞:濕地資源;保護;利用
濕地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態系統之一(森林、海洋、濕地)其巨大的蓄水、防旱、控蝕等功能為人類作出難以估量的貢獻,濕地還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向人類提供大量的糧食、果品、藥材等能源。它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又是眾多珍稀水禽的棲息地,還具有蓄洪防災的功能,濕地還有降解水體環境污染的功能。除此之外,濕地還在防止海水侵蝕、保護水土、調解氣候、保護物種等方面具有許多的重要功能。
1 濕地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生態系統穩定性包括了“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濕地具有陸地和水生生態的特殊的生態系統,有著極高的生產潛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對人類生存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這些濕地是維持區域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也是生物物種的基因庫,有著重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亞布力林業局經濟發展,生態安全意義重大。
規劃和建立濕地保護區,是濕地保護的重要措施,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濕地保護基本原則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是濕地保護和管理的成功實踐中得到的寶貴經驗,同時也是指導將來濕地保護和管理的根本性方針,以立法的形式確立這一方針,強調了未被開發或破壞的原生地要立即得到保護,保護棲息地、防止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衰退;退化濕地恢復要在理論指導下,恢復喪失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服務功能,維持濕地生態過程,最大限度恢復原生濕地生態特征森林濕地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濕地資源是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資源,因此對濕地環境進行必要的保護與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加強濕地資源的保護,如水資源和生物資源,將對林區經濟發展產生巨大作用。
2 濕地資源現狀
“規定所稱濕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包括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等自然濕地,以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濕地”。該定義體現了濕地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這一基本水文特征;按照自然濕地的成因、水文條件,將自然濕地分為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和濱海濕地等濕地類型,將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濕地納入保護管理的對象,體現了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這一基本目標。
現亞布力林業局的地勢條件是低山丘陵,濕地面積為2474公頃,占林業局施業區經營總面積的0.81%。包括河流濕地和沼澤濕地,其中:河流濕地459公頃;沼澤濕地2015公頃,分布在18個林場所,具有豐富的濕地動植物資源,包含濕地植物155種,獸類49種,鳥類72種,兩棲類、行類15種,魚類31種。該局濕地資源對生物物種多樣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是一些瀕危物種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境。近幾年來該局經常開展保護濕地重要性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報刊、廣播、電視、印發宣傳資料以及設立宣傳板等教育方式,提高人們對濕地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濕地保護的自覺性。在開展濕地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區域性濕地保護管理規劃,加強濕地的管理,限制與合理利用濕地資源,按照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使濕地保護與管理走上法制軌道。要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除了要求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強濕地資源管理及制定利用規劃外,拒不這要求濕地區的群眾要充分認識濕地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要正確處理和利用的關系,找到適合當地濕地資源合理利用途徑,不要因為為了濕地某個方面的效益而損害其它方面的功能,或者只為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洪災的產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長期以來人們淡視濕地價值和功能,大量轉墾和占用沿江湖泊,使濕地面積減少,泥小淤積,從而大大削弱了濕地蓄洪功能。
3 濕地合理利用建議
面對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一些地方濕地生物多樣性衰退趨勢明顯,許多重要濕地部分或者全部喪失作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繁育地的功能,給生物安全帶來威脅。部分內陸濕地喪失了存蓄淡水的功能,加劇了水資源危機。西部許多重要濕地由于上游水資源被轉為它用,導致河流斷流和湖泊干涸。濕地生態系統退化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生態問題。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一論述對于扭轉我國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推進實現濕地工作的戰略目標,必須以生態文明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必須把生態文明的理念貫徹始終。
濕地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各種效益十分巨大,所以做好濕地保護和恢復工作具有必要性。一是各林場所、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濕地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承擔保護濕地自然保護區內所有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重大責任,濕地的多元生態因子結構、多水平多維度的功能、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決定了濕地必須進行多部門管理。二是要加強區域規劃設計,濕地研究工作無論在基礎研究還是在應用領域較為薄弱,統一管理,合理利用,確保生態平衡。三要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及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做出科學評估,為濕地開發利用提供科學數據。四是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研究,進一步做好魚類、動植物等資源的的合理開發利用方式的的研究,提出對策,保護好現有的資源。五要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制定措施,加強濕地經營管護,促進濕地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4 濕地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及保護利用措施
4.1 濕地水資源不足,該局許多濕地干枯缺水,主要由于森林采伐和濕地圍墾造成了水源流失,加之近幾年干旱導致了林區濕地干枯缺水,如停止森林采伐及濕地圍墾,恢復周邊的植被,能夠使濕地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得到緩解。
4.2 濕地面積小是林區濕地的特點之一,是包含人為分割的因素,圍墾和造林都造成濕地分割,應該采取退耕還林、種草造林等措施。使分散的濕地盡可能連接,擴大單塊濕地的面積。
4.3 濕地生境及資源受人為破壞嚴重,由于林區近溝排水,狩獵等掠奪性多種利用,造成濕地生境及資源的的破壞,應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停止這些掠奪利用濕地的破壞。
4.4 缺乏對濕地的管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森工系統是以林業生產經營為主,對地的管理缺乏重視,歷史上林業曾將濕地作為兩荒劃給地方,根本談不上管理。今后應該提高思想認識,重視濕地的保護利用,將濕地作為資產嚴格管理起來。應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濕地保護恢復的長效機制。要積極推進濕地立法,盡快出臺全國濕地保護條例,明確濕地的法律地位,依法保護恢復好濕地。要推進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濕地生態補水、濕地用途管制等相關制度,形成有利于濕地保護與恢復的良性機制。要把濕地納入各級政府的考核指標之中,建生的考核獎懲機制。
4.5 根據濕地資源現狀,可有計劃進行合理利用,建立保護區是濕地保護保護的重要措施,通過對保護區進行規劃,交通方便的區域可建立旅游區,發展游泳業。在秋季對保護的野鴨類、雞、東北免等動物可進行狩獵,對沼泡生活的菱角、雞頭米可進行采集,做到既保護又利用。在濕地的周邊開展雁鴨類經濟動物的人工飼養是一項良好的濕地資源利用手段,雁鴨類的養殖能夠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可為林區職工創造就業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淺談加強濕地資源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吉林省林業勘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