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琳
摘 要:結合實際,針對結構墻體結露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墻體結露;成因;防治
當代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廣大居民的住宅條件和環境得到不斷的改善。但是有的住宅工程出現局部墻體表面產生結露潮濕現象,給住戶增添了煩惱和痛苦。為了使這種質量通病得到根治,本人從事施工多年,根據個人實踐和總結,試論一下結構墻體結露的成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 圍護結構墻體表面結露的成因分析
在建筑物除了墻體具有結構承載力的需要和分隔布局的需要外,因生活和生產需要,建筑物外墻具有圍護方面的功能。
在北方地區,由于天氣寒冷,室內必須采暖。為了不使室內氣溫變化波動大,則要求外圍護墻體必須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出現局部保溫性薄弱部位結露,初步分析有以下幾種情況。
(1)蒸氣滲透現象;
(2)空氣滲透現象;
(3)“冷橋”現象;
(4)施工操作質量問題;
(5)施工監管問題;
(6)施工圖中設計技術遺漏問題。
現將上述“三個現象”、“三個問題”分別闡述如下,以上現象和問題都是孤立存在的,治理結露通病如三個問題主觀處理得當,三個現象也會不致出現和發生圍護結構墻體表面結露的質量通病。
(1)水蒸氣滲透現象是產生結露凝結的主要原因
因為圍護結構表面凝結和內部凝結是由水蒸氣在墻體內表面冷凝成水的現象。眾所周知,空氣中的水蒸氣是隨著空氣的溫度不同而變化的。溫度越高,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越大。夏天由于室外氣溫高,所以室上空氣中水蒸氣比冬季要多;恰恰相反,在冬季,由于門窗緊閉,室內溫度,加之人的呼吸以及廚房燒飯、洗涼衣服等活動,增加了室內空氣的水分。當空氣中的相對溫度達到100%的空氣溫度稱為露點溫度,空氣便不在吸收水蒸氣,這時的蒸氣便開始凝結成水了,成為飽和蒸氣,即產生表面凝結蔌內部凝結,也就是我們稱結露潮濕現象。當水蒸氣通過圍護結構時,會在材料的空隙中凝結成水或凍結成冰。致使材料受潮,進一步降低了圍護結構墻體的保溫性能。
(2)圍護結構的空氣是產生結露的另一原因
當圍護結構兩邊的空氣具有壓力時,空氣由高壓處通過圍護結構注射低壓處的現象稱為空氣滲透。
從墻體保溫角度上看空氣增加房間的熱損失。
主要容易產生空氣滲透部位有圍護外墻、、外門窗框等。特別是具有兩面外墻的東北或西北角的房間。
(3)“冷橋”現象
建筑物由于結構的需要在外墻往往會出現一些嵌入構件,例如磚墻中的鋼筋混凝土梁、柱、墊塊等。對這些構件在北方寒冷地區,由于鋼筋混凝土的導熱系數比磚砌體的導熱系數要大,熱量很容易從這些部位傳出去。這些保溫性能較低的部位稱之為“冷橋”。在“冷橋”部位最容易產生冷凝水。
(4)施工操作中遺留了質量通病,致使圍護墻結露
現階段,建筑工程分部分項工程仍然是由人工具體操作。特別是現階段施工單位由于隊伍體制關系,采用分部分項工程分包方式,往往忽略了操作工序中技術驗收規范的標準。具體表現如下,也是制造結露的原因。
a.外圍護墻砌體設計要求,驗收標準是:A橫平豎直;B錯縫搭接;C砂漿飽滿;D厚薄均勻。
由于工人操作,磚砌體產生墻體內因砂漿不飽滿形成的孔隙互相貫通而造成了水蒸氣和空氣滲透現象的遺患。
b.外圍護墻中的嵌入構件,如鋼筋混凝土梁、圈梁、柱。在設計考慮“冷橋”時,都要求做隔熱處理,避免結露出現。但是由于操作時沒有按工序要求操作,而是無所謂應付了事,致使陷落部位變成隱患而產生的結露現象。
c.外圍護墻、墻身防潮、屋蓋明溝排水、外墻散水、外門窗框、窗臺及屋蓋等容易出現滲透產生結露部位的施工操作,由于未按技術操作規范操作所致。
(5)施工中監管不得所致,造成隱蔽部位的隱患問題
以上所列容易產生滲透結露部位都應屬于隱蔽工程,按工程竣工驗收要求,隱蔽工程應有驗收技術處理檔案資料。如再監管有力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6)施工圖設計中處理不當遺留的隱患
任何一個建筑物,都是按照國家頒發的設計標準規范而設計的,特別是北方寒冷地區的墻體保溫是首選指標,因為分部分項工程較多,特別節點、部位嵌接較多。因而每個建筑物立面構造與使用要求,也給設計者增加了工作量。因為北方施工季節短、進度要求快,設計變更、材料質量等綜合影響,所以有的因設計措施不當所致也時有發生。
2 防治措施
墻體因滲透而產生凝結、結露、潮濕現旬,涉及城市建設質量和千家萬戶舒適滿意度。正因為它屬于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從思想上講,屬于慣性粗放管理所致,缺乏以人為本、創造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從管理上講,缺乏重科學、嚴格的工作作風。
(1)從設計源頭抓起。設計施工圖時,力求防滲透措施,滿足保溫節能需要,而性能良好。
(2)施工前進行圖紙會審,必須把有關圍護結構滲透分項工程的部位予以認真詳細審閱。將此項工作納入不可忽視位置上來。
(3)施工前編制施工技術措施時,要認真編制解決和保證防滲透、結露、潮濕技術驗收規范現象部位和節點保溫、隔熱防潮措施。
(4)施工單位必須按圖施工,不得偷工減料。不得擅自修改設計,破壞保溫防潮的性能要求。
(5)認真嚴肅執行有關確保工程質量的施工技術驗收規范和操作規
程。
分部分項工程操作前技術交底時,必須由現場技術負責人、監理、操作人三方面對面,將工程質量標準、施工圖部位、操作要求交代清楚,責任到人。
(6)建立保證工程質量責任的問責制度
解決和防治滲透、結露、潮濕質量通病,應該納入隱蔽工程技術管理系列,并且執行一監督、二驗收、三建檔、四問責。
(7)確保防結露部位使用的保溫、防潮、防水、隔熱材料的質量性能。
(8)凡是屬搶工期工程或者低溫期間施工時,必須注意材料、半成品的含水率,以及砌體與保溫材料含水率,在無影響保溫防潮、結露情況進行下一工序施工,否則要采取措施,確保不留下通病產生隱患。
以上是筆者多年實踐心得,也是我們每一個建設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只要在思想上重視,行動上付諸于實際,就會為我們的家園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優質工程,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