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立
摘 要:為了保證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居住環境條件等問題能得到有效解決,應認識到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嚴重性以及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具體要求,并能結合當前社會福利發展,制定科學的老年人居住環境對策。本文就社會福利角度下城市中老年人居住環境條件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城市;養老;老人;居住;福利
在當代社會發展中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漸加重,在這種趨勢下,老齡化現象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養老以及老年人居住問題更為成為了社會的焦點。而當代社會也在積極的探尋應對措施,并從社會福利的角度入手,對老年人居住問題進行了解決,讓當前社會中的老年人養老有了良好發展。
1 老齡化問題以及養老模式分析
我國人口眾多,而大量的人口基礎在帶來巨大生產力的同時也引發了巨大問題,人口老齡化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人口老齡化也已經發展為了一種社會問題,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影響,更是給過去的養老模式產生巨大沖擊。而從統計資料以及社會發展現狀分析,老年化問題在未來的幾年間還會逐漸加重。而老齡化情況加重的一個突出影響就是導致過去養老模式逐漸不再適用現代社會,老齡化問題導致家庭中各年齡段人口比例出現了失衡的情況,老人數量增多、壽命延長使得家中老年撫養人口數量降低,使得過去家庭類型養老模式的作用逐漸弱化。
從當前社會老年人居住情況來看,其在兩方面有突出的發展。一方面,社會上空巢類型老人以及失獨類型老人的數量有所上升。由于生活壓力以及老齡化程度加劇等因素的影響,過去家庭養老的模式逐漸被瓦解,較多年輕由于生活壓力等因素的影響,選擇到距離家鄉較遠的地區的就業。另一方面,社會上高齡類型以及失能類型老人數量不斷增多,這也是人們對社會養老模式的需求有所增加,需要社會養老模式有高水平發展。但當前社會上的養老模式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城鎮中不少老人希望入住到養老院當中,但一些地區養老院中的床位數量不足,使得養老設施整體規模以及具體數量難以滿足當前社會養老方面的需要。
2 城市當中老年人具體居住狀況分析
由于社會中老齡化問題發展較為迅速,這也導致當代社會發展中還未做好應對老齡化問題的準備,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環境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而受到傳統養老理念的影響,大部分老人更希望能在子女身邊安度晚年,對于社會養老模式的認可度以及接受度較低。
而在老年人自身身體機能逐漸衰減之后,對于居住空間以及居住環境細節有了更高要求,原有的居住環境往往難以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受到建筑領域發展的影響,目前大部分老人居住的樓房由于老舊,所以未能配備電梯設備,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出行,尤其是對年齡較高以及失能老人而言,當居住的樓房缺失了電梯設備之后,甚至會導致老人到室外活動的難度加大。雖然社會早已實施了保證住房計劃,但仍未能滿足現代老年群體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影響了老年人養老工作的順利開展。
3 社會福利概念以及老年人居住概念分析
在應對老齡化問題的階段中,社會福利模式起到了較大作用,為老齡化問題的解決創造了新的思路。而當前的社會福利會被分為狹義以及廣義兩個類型,廣義類型的社會福利更多的是強調社會層面的福利制度,以及其在推動人類整體福利中起到的作用,主要目的是解決社會中福利待遇方面的問題,實現社會居民整體福利待遇條件的提升。而狹義類型的社會福利主要是為社會上的特殊群體提供幫助,更多的是滿足特殊人群在生存方面需要,出于幫助特殊人群繼續生活而提供的資源以及服務。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感覺機能、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免疫系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對其正常生活產生相應的影響。進入老年階段后,在生理層面,因身體各部位機能均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變性變化,健康狀況惡化,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喪失;在社會層面,老年人也意味著不再是完全意義上的社會生產者,社會參與度大大減少,從工作崗位淡出后交往空間逐漸由社會轉移到社區和家庭,社會角色的轉換導致其生活方式的變化,會出現失落感和自卑感,往往會加劇身心體征的衰老進程。這些特征產生了特殊的老年人居住需求,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是保證其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4 福利角度下城市中老年人居住環境條件對策
在老年人居住問題上,養老主體的責任與定位是其首要影響因素,決定了由誰在來承擔主要的養老責任,以及誰來負責建設的關鍵性問題,這也是由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國家福利制度所決定的。在傳承至今的中國傳統福利文化影響下,建國以來不論是計劃經濟時期的"國家-單位"模式,還是改革開放后的"國家-社會"模式,我國的福利制度安排均是出于"小福利"的定位,補殘型福利模式特征明顯。從初期"家庭養老為主、國家養老為輔"向當前多元化養老支持體系發展的進程中,家庭、國家、市場、非政府組織等各個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與問題。進而在當前向"適度普惠型"福利制度邁進的背景下,老年人社會福利體系的價值取向和基本原則也應順應時代的要求,各個養老主體也需在總結現有矛盾和問題基礎上重新定位,堅持國家為主導、家庭是基礎、市場積極參與、非政府組織有益補充的職責分工。
其次,在國家福利制度明確福利主體、福利范圍及福利內容的基礎上,作為老年人居住對策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政策法規對老年人居住建設實踐和技術規定起到了直接規控作用,是決定老年人居住選擇及相關設施類型的主導因素。
在總結世界主要國家老年人居住政策導向的基礎上,針對我國老年人居住建設實踐的理性分析,研究者認為老年人公共住房政策缺失、養老居住土地政策滯后、養老地產配套法規不完善及住宅適老化更新政策滯后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趪覒鹇园l展方向的現實國情的考量,我國在老年人居住政策導向上應更多的對英、日、等國代表的政府有限干預模式加以借鑒,在保障房體系中對低收入的老年人住房需求加以細分,同時通過健全的養老土地政策和市場監管對市場化運作的養老居住項目進行合理引導和積極扶持,使老年住宅和老年社區開發建設不失其應由的福利屬性,保障社會中絕大多數老年群體的住房改善需求,在公共部門和市場之間保持合理的平衡和相互補充。
5 結束語
在現代城市的發展中,老齡化問題以及相關問題不斷加重,需要社會能認識到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并能且采用提供社會福利待遇等方面來推動老齡化問題的解決,讓社會保持良好的發展狀態。而在將各種方案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的時候,也需要對老齡化問題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從而為老齡化問題解決創造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曉暉.積極福利視角下農村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河北、河南、山西個案為例[J].山西青年,2017(10).
[2]賈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域下我國孤殘兒童福利保障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
[3]項亞賢.從老年人口需求視角下分析促進老年福利的對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12).
[4]林爍.中國老年人社會福利現有問題及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全文版,2016(1):00214-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