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濤
摘 要:水資源保護始終是現代化建設環節中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任務,很多城市都出現了水資源短缺的情況,尤其在我國的北方區域,這種資源應用問題極其明顯。北方區域的發展需求相對迫切,無論是工業體系構建還是農業灌溉活動均需要應用大量的水資源。在管理水資源時,管理者可以從河道部位入手,找出現有管理問題,應用合適的水資源管理理念來處理現有水資源利用問題,提升管理水資源的管理工作水平。
關鍵詞:北方河道;水資源;管理;問題;對策
水資源在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社會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沒有水資源給予的支持,大部分生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無法被滿足。而隨著城市建設范圍逐漸擴大,各類資源的整體消耗量都呈現出上漲的趨勢,水資源的使用量也在逐漸增加,水資源的可替代資源極少,在北方區域的很多城市中都出現了嚴重的水資源管理漏洞,在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活動中,生產者往往需要利用河道中的水資源來完成灌溉活動,河道本身存在自凈問題,本文針對北方河道特點,提出管理水資源的對策。
1 北方河道現有水資源管理情況
耦合生態環境與水資源管理模式,強調對河道水資源科學開發利用以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生態環境與水資源的耦合模型,以評估在水資源開發時所產生的生態環境效應。同時,生態需水也是河道水資源管理的關鍵部分,是水資源配置的關鍵環節。強調在生態修復與生態保護目標的前提下,對流域生態功能及河道流域生態需水進行分區,以實現對水資源合理配置,促使生態系統與水資源的協調發展。
2 水資源管理問題
2.1 需求層面的問題
北方區域的水文條件比較特殊,其蒸發量相對比較高,降水量也比較少,河道水的主要來源為過境水,現有的徑流管理工作與調蓄工程也逐漸突顯出一些不足之處,而北方區域的經濟活動卻相對比較活躍,各種行業的需水量上漲,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性加劇了河道開發的壓力,沒有先進的河道開發技術與開發理念作為支撐,河道的發展水平在降低。
2.2 應用層面的問題
我國北方河道用水主要以農業灌溉用水為主,約占總用水量的75%,目前,呈現出農業用水結構不合理,同時由于農業灌溉效率低下、模式粗放,致使區域單方水產量偏低及水資源利用率低下,農業用水量過大,致使生態環境用水嚴重不足等問題。由于缺乏完備的水權制度及水資源配置方案,致使農業灌溉用水量居高不下。同時,由于未構建合理的水資源調控方式,缺乏對水資源統一規劃,致使產業發展不平衡。此外,由于缺乏認識及作物種類、種植方式、土地經營模式等因素的制約,致使農田節水工程難以實施。
2.3 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
我國北方河道流域開發建設未綜合考慮水資源承載力,水資源的過度開發,致使水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同時,未建立適于水循環的水權分配制度、水資源結構配置不協調、經濟發展模式單一化等因素致使河道流域生態修復功能逐步退化。值得注意的是,水資源短缺及農業灌溉方式不恰當將會導致土壤沙化及灌區鹽堿化等河道下游區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此外,生活廢水污水的無序排放、工業廢水排放量的不斷增加、污水治理設施落后、工業企業缺乏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意識,致使水質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呈現愈加嚴重的惡化趨勢。
2.4 管理問題
目前,我國北方河道水資源的開發尚未實施宏觀調控的方式,只重視工農業發展的需求,缺乏對水資源與產業布局及經濟發展協調性的認識,對水資源的配置、保護與節約的認識不足。同時,未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經濟杠桿作用,未構建完備協調一致的河道取水許可、有償使用、水資源論證、水功能區、水系統管理、總額定量等管理制度,致使缺乏對水資源的合理布置與科學管理。此外,未協調好流域與區域的水資源管理,流域之間、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用水矛盾突出,不同區域之間管理力度不一致,致使水資源在開發和利用中產生大量浪費。
3 可用的管理水資源的對策
3.1 控制水污染問題
基于北方河道存在的相對比較嚴重的水污染問題,管理者可以從污染這方面問題出發,通過治理水污染來提升保護水資源的力度。河道附近的工農業系統均存在污染水資源的行為,首先可以根據污染特征來確定治理強度,工作人員需要深入到河道區域,考察河道污染問題的特征,進而細化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設定合適的的排污區域,對河道生態體系加以修復。
在對水功能區進行改造時,需要預先將河道評估工作完成,以修復河道為工作目的,完善水功能區域,嚴禁污染問題滲入到水功能區域,增強控制河排污量的力度,使河道生態環境可以以更加健康的方式發展。完成污染治理工作后,還可以從其他的角度來優化河道管理工作。
3.2 優化水資源管理工作模式
雖然北方河道應用的綜合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應用成效,但是隨著河道附近的土地開發工作、水利建設工作逐漸開展,原有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影響,逐漸呈現出了管理漏洞,因此工作人員必須要根據河道附近生產建設活動的實際開設情況來確定全新的工作模式,同時還需要根據新型管理模式來構建全新的評價系統,對河道水資源的原有布局加以改造,使用正確的方法來開發水資源。
在組建新型河道管理模式時,需要考慮自然條件,尤其是北方區域具有的氣候特征以及變動情況,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水資源管理方案,對于存在洪澇問題以及干旱問題的區域需要選用特別應對方案,加強水文治理工作與自然氣候條件之間的聯系,提升水資源管理工作模式的自然適應性。
3.3 其他管理措施
除了做好基礎工作模式的建設工作之外,還需要構建科學的政策與法律系統。在完成對河道水量的評估工作后,需要根據當前的河道情況來建設與之匹配的法律系統以及制度體系。
制定水資源管理的專項法規,明晰河道流域機構職能分工、管理權限與水利行政部門的聯系。重視對水安全政策體系的研究,規劃河道水資源安全運轉模式,為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高效配置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4 結束語
在管理水資源時,工作人員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根據不同區域的地域特點與環境條件來完成綜合管理水資源的工作。本文選擇的研究對象是北方河道,先探討了近期河道管理工作情況,肯定了其現有的管理成績,隨后又介紹了一些適用于北方區域的管理工作建議,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北方河道出現的各種新變化,來對管理工作模式進行調整,加強對水污染問題的治理力度,提升管理手段的實際適用性,進而從水資源保護角度來給北方區域建設完善且優質的生態文明系統。
參考文獻
[1]馬小燕.當前水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南水利水電,2017(4),67-69.
[2]宋明新.當前水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黑龍江科學,2017(22),18-19.
[3]郭元利.當前水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7(1),00198-0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