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01
30萬余條新生嬰兒信息被竊取
2014年初至2016年7月期間,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韓某利用其工作便利,進入他人賬戶竊取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月更新的全市新生嬰兒信息(每月1萬余條),并出售給黃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張某某,再由張某某轉賣給范某某。直至案發,韓某、張某某、范某某非法獲取新生嬰兒信息共計30萬余條。
2015年初至2016年7月期間,范某某通過李某向王某某、黃某出售新生嬰兒信息共計25萬余條。2015年6、7月,吳某某從王某某經營管理的公司內秘密竊取7萬余條新生嬰兒信息。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龔某某通過微信、QQ等向吳某某出售新生嬰兒信息8000余條,另分別向孫某某、夏某某二人出售新生兒信息共計7000余條。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于2016年11月22日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韓某等8人提起公訴。2017年2月8日,浦東新區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韓某等8人有期徒刑七個月至兩年三個月不等,并處罰金二千元至五千元不等。
本案涉及國家工作人員與銷售商勾結買賣新生嬰兒信息,數量達幾十萬條,給個人家庭生活造成困擾,案件引發社會關注。檢察機關認真辦理該案,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一是有力監督,有效追訴。浦東新區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派員提前介入,會同公安機關從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數量、方式、來源、動機及后果等方面進行全面考量。在發現孫某某、夏某某等人的行為已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后,向公安機關發出直接移送審查起訴建議書。二是制發檢察建議,延伸辦案效果。浦東新區檢察院向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其從系統賬號密碼專人專用、使用留痕,簽訂崗位保密協議,建立事后備查制度等方面進行整改完善。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收函后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整改,并將相關整改落實情況由專人至區檢察院進行通報,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典型案例02
公民開房記錄等個人信息2000余萬條藏在他的電腦中
2016年4月至11月期間,被告人李某通過在互聯網上建立網絡論壇吸引黑客發布漏洞數據、搜索引擎搜索以及從他人處拷貝等方式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2016年11月,李某將上述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中的2萬余條數據,上傳至QQ群內供他人下載并牟利。案發后,公安機關從李某的筆記本電腦中查獲某酒店公民開房記錄等公民個人信息2000余萬條。李某到案后如實供述了本案事實。
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后,青浦區法院于2017年7月19日認定李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或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特別嚴重,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五萬元。
本案系《解釋》施行(2017年6月1日)后上海市辦理的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解釋》出臺前,對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標準尚不明確,青浦區檢察院于2017年4月28日提起公訴,認定李某行為屬于“情節嚴重”。《解釋》出臺后,規定“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五千條以上”屬于“情節特別嚴重”。為準確適用法律,青浦區檢察院及時變更起訴,青浦區法院最終認定李某行為構成“情節特別嚴重”。雖然獲利數額只有26.4元,但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
典型案例03
張某、姚某利用惡意程序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2015年6月,被告人張某在登錄瀏覽“魅力惠”購物網站時發現,通過修改該網站網購訂單號可以查看到包含用戶姓名、手機號、住址等內容的訂單信息。為謀取利益,張某委托他人針對上述網站漏洞編制批量扒取數據的惡意程序,進入該網站后臺管理系統,從中非法獲取客戶訂單信息12503條,通過QQ等聯絡方法將上述客戶信息分數次賣給被告人姚某,獲利人民幣5359元。姚某購得上述訂單信息后,又在網絡上分別加價倒賣從中牟利。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后,黃浦區人民法院于2016年3月29日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罰金五萬元,判處姚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罰金二萬元。
本案通過網絡實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在遠程、非接觸的狀態下跨省區、多地域完成,作案手段技術含量高,涉案人員關系松散,特別是犯罪活動涉及的電子證據源中電腦、QQ、移動存儲介質、手機、銀行卡等證據的數據提取、固定、轉化和驗證等給案件取證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增加了檢察機關在案件審查起訴中的工作難度。檢察機關從多個方面加強案件指導和審查,確保案件質量和監督效果。一是注重引導案件偵查,確保取證工作扎實到位。針對犯罪嫌疑人主要犯罪手法系利用惡意程序批量扒取網站用戶信息的手段,檢察機關對所涉現場勘驗檢查、遠程勘驗記錄、電子證據檢查、作案工具扣押等環節的取證要點與規范要求予以明確,確保證據收集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二是嚴格案件證據審查,確保核心證據固定。檢察機關對電子數據仔細比對后發現,有關姚某非法獲取公民數據信息情況的鑒定意見存在重大瑕疵,難以作為定案依據,需重新鑒定。檢察機關在該案補充偵查過程中多次與鑒定人員聯系溝通,重新梳理證據情況,明確相關鑒定要求,及時修正證據瑕疵問題。三是加強捕訴聯動交流,確保案件質量過硬。檢察機關公訴部門與偵查監督部門圍繞案件定性、證據認定、涉案情節等疑難問題進行充分溝通,形成統一意見。庭審中,公訴人運用充分證據指控犯罪,張某、姚某均供認指控事實,庭審效果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