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微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隨著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為實現對學生全面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教育目標,體現高職教育與企業行業的緊密聯系,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參考德國高職教學理念的“行動導向型”教學模式在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中大面積推行,對建構中國特色的高職課程教學理論具有實踐意義和啟示作用。
行動導向教學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德國,其主要內容是“要以學習領域為基本原則組織與職業相關的教學內容”,職業學校的教學計劃要按職業任務或生產過程的要求組織教學,要用職業行為體系代替傳統學科體系,職業教育的目標要全面包含“知識、技能和關鍵能力”,即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1]。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很多的專業課程都是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或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課程的實踐性很強。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順應了高職職業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高職院校的專業特征,因此比較適合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推廣使用[2]。
2.1.1 校內實訓室
校內需建有乳制品加工技術實訓車間和理化檢驗實驗室,形成一體化教學實訓室,能夠滿足課程設置的需要及正常教學的使用。
2.1.2 校外實習基地
學校需與各大乳制品生產企業建立聯系,為教師成長、學生實習提供便利條件。
2.1.3 圖書、網絡資源
校園、辦公室、實驗室都可直接上網,方便教師的資料查找、知識更新、與企業保持密切的聯系,及時獲取相關信息,還可在網上對學生進行答疑。同時,校內圖書館中有豐富的藏書及網絡機房,可滿足學生課程任務資訊的查詢及相關內容的網絡學習。
課程建設團隊中師資力量要雄厚,例如,“雙師”型教師、獲得碩士學位的教師、副高以上的教師等,而且大部分教師應曾講授過與該課程相關內容,并在乳品企業進行過實踐調研。
在乳制品生產技術這門課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改革,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與乳制品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了高職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
乳制品生產技術課程根據具體產品的生產過程,按照“以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內容、以內容定教法”的課程設計思路,探索出“課堂車間實訓室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明確了“做什么、誰來做、在哪做、怎么做、如何評價”的問題,實現了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的一致性,在完成的工作過程中,學習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乳品化驗員和生產工序操作人員。
課程以培養學生具備乳制品生產與檢驗的職業能力為目標,遵循“以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內容、以內容定教法”的原則,緊密結合乳品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由乳業的行業專家和課程組教師共同組建課程教學團隊,進行崗位分析和工作領域分析,設計、制定教學任務,最終確定課程內容,并根據當代職業教育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構建出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3]。
乳制品生產技術課程教學流程完全按照乳制品企業運作流程,即按“布置任務、生產準備、組織生產、產品展示與評價、總結反饋”的流程進行。
為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例如,任務引導教學法、示范教學法、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激勵教學法等。

表1 小組過程考核表
原考核方法以理論考試為主,技能考試為輔,改革后的考核方法為過程考核,以綜合能力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學習任務考核權重為60%,包括小組過程考核(考核單見表1)和個人過程考核兩部分的成績;期末考核權重為40%,采用“閉卷”的考試形式進行評價。
個人過程考核標準,教師可自行設計分值。例如,課上表現突出、積極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視為優秀,加2分;違反課堂紀律、不積極參與實訓任務的視為消極,扣2分;無故曠課扣5分。通過個人考核有效督促了學生的課上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考核評價的合理性。
與原考核方法相對比,新的考核方法更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體如下:①該考核方案擺脫以往只以教師為裁判的考核方式,將指導教師評價與學生相互評價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②該考核方案重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考核方法中不但包含知識、技能,還包括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社會能力等道德情感方面的考核,更符合對人才的全面培養。
對乳制品生產技術課程進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改革,使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更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更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要。課程針對乳品化驗員和操作工的崗位進行設置,通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了解乳制品生產規范,熟悉牛乳的理化性質,掌握原料乳的檢測方法,使學生能夠根據國家標準獨立完成對原料乳理化指標的檢驗;通過系統學習液態奶、酸奶、乳粉等乳制品的成分、性質、生產工藝,使學生掌握上述乳制品加工的工藝流程、工藝參數、基本設備、質量控制等。在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強化質量意識、衛生意識、團隊意識。
在課程教學中,采用課堂車間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即工人,教師即車間管理人員,按照生產管理規范完成教學任務,生產產品按國家標準檢驗。
企業要求操作人員既能夠生產操作,又能對設備進行維護,產品的質量控制是企業非常重視的內容,大部分企業都要通過ISO9000、ISO22000認證,并將質量管理與食品安全控制貫穿于全部的生產過程中,因此在這門課程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對企業的調研與現場實踐,將設備管理與維護、質量管理與控制融入這門課程中。
社會調查顯示,食品行業大量需要懂生產又具有推廣能力的人員,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