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嘉琪1,朱傳輝,張意鋒,李 超
(1.湘潭大學化工學院制藥工程,湖南 湘潭 411100;2.上海理工大學,上海 200093)
微膠囊技術是將被包覆物質包封在粒徑在微米和納米級別的微小的、封閉性的外部膜內形成粒子的。內部的材料稱為芯材,外部材料稱為壁材。該技術已經應用在食品、醫藥、生物等領域。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葉中所含的一類多羥基類化合物的總稱,兒茶素類化合物主要包括沒食子兒茶素(EGC)、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和兒茶素(EC)4種物質。其性狀為淡黃至茶褐色略帶茶香的水溶液、粉狀固體或結晶,具澀味,具有較好的水溶性,親脂性較差。茶多酚因其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清除有害自由基的能力極強;還能調節免疫球蛋白的活性,舒緩腸胃緊張、止瀉和利尿等,從而廣泛運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預防衰老、美容保健等領域。然而,由于茶多酚分子中的酚羥基非常活潑,在光照、高溫以及堿性條件下極其容易發生氧化、聚合、縮合等反應,導致其失去抗氧活性,這就使得茶多酚的儲藏與運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微膠囊包埋技術,使得茶多酚被包裹起來以降低對環境的敏感性。同時,采用微膠囊包埋技術還有以下好處:①可以達到緩釋控釋的目的。②可以掩蓋茶多酚本身的不良氣味。
海藻酸鈉、明膠和四氧化三鐵均為CP;茶多酚;激光粒度測定儀,上海天精;高壓靜電微膠囊制備裝置(自制)。
1.2.1 微膠囊的制備
高壓靜電微膠囊成型裝置如圖1所示。
微膠囊制備過程:把壁材溶液放在注射器中,經過蠕動泵推擠,壁材溶液通過針頭落入盛有氯化鈣溶液的量杯中,經過高壓靜電場力的作用固化成微膠囊。

圖1 高壓靜電微膠囊成型裝置圖
1.2.2 響應面實驗
采用Box-Benhnken原理,選取電壓、注射器推進速度和注射器針頭內徑3因素3水平的響應面,設計見表1。

表1 響應面實驗設計表
在微膠囊溶液中過濾出微膠囊,通過激光粒度測定儀測定其粒徑。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微膠囊是否呈現圓形,圓形為合格,圓形以外為不合格。
微膠囊的合格率/%=(圓球形數目/總數)×100%
根據Box-Behnken的中心組合實驗設計原理,分別以電壓、注射器推進速度和注射器針頭內徑作為自變量A、B、C,以微膠囊合格率為響應值Y,實驗設計與結果見表2。

表2 Box-Behnken實驗設計及結果表
對表2結果,針對Y對A、B和C 3個變量進行回歸擬合,得到如下方程:①回歸方程(代碼值)為Y=85.58+1.70A+6.77B-4.95C-0.37AB-0.91AC-2.79BC-8.47A2-8.80B2-6.19C2。②回歸方程(實際值)為Y=85.576 00+1.696 25A+6.768 75B-4.950 00C-0.370 00AB-0.187 50AC-2.792 50BC-8.465 50A2-8.795 50B2-6.193 00C2。上述的回歸方程表明Y和自變量A、B和C之間呈現線性關系。
對表2數據進行二次多元回歸擬合得到圖2各因素交互作用相應面圖,分析多因素交互作用。AB的等值線圖最圓,說明AC之間對合格率的影響最小,AC的等值線相對扁平,BC的最扁平,說明BC之間的相互最大。


圖2 各因素交互作用相應面圖
由圖2可以看出,當電壓為3×104V時,固定注射器針頭內徑隨著注射器推進速度的增加,微膠囊合格率不斷提高,當達到84 mm/h后,微膠囊合格率逐漸下降。固定注射器的推進速度時,隨著注射器針頭內徑的增加,微膠囊合格率上升,當達到77 mm后,微膠囊合格率達到極大值。固定電壓時,當注射器的推進速度為80 mm/h時,隨著注射器針頭內徑的增加,微膠囊合格率不斷提高,當達到78 mm后,微膠囊合格率達到極大值后逐漸下降。
本實驗采用高壓靜電微膠囊制備裝置以茶多酚制備微膠囊,并檢測成囊合格率,得出如下結論:①在電壓分別為2×104、3×104、4×104V的條件下,注射器推進速度分別為70、80、90 mm/h,采用內徑分別為0.1、0.15、0.2 mm的注射器針頭,形成微膠囊。通過3因素3水平的響應面法優化分析得到,成囊合格率與電壓和注射器推進速度成正比,與注射器針頭內徑成反比,此時微膠囊的合格率最高為85.57%,粒徑主要分布在80~500 μm,平均粒徑為270 μm。②在最優條件下微膠囊合格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