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偉
作為一名黨員中的英語教師,我參加了學校的“五類學生幫扶活動”。因為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問題,對于英語學習更是問題頻出。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直到2014年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我們將學生分成五個大類,即學困生、貧困生、城市新市民、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與此同時,我們對這五類學生開展了幫扶活動。一轉眼四年過去了,現在看來,“五類學生幫扶活動”的開展對英語學科的教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需要建立一種彼此理解和接納對方的關系
加拿大學者大衛·杰弗里·史密斯說:愛世界、愛他人、愛自己的學生,意味著與他們保持這樣一種交往關系:不是事先決定好怎樣讓他們成為我希望的樣子,而是以這種方式接收——接收我們對彼此的局限性,而不只是想象中的可能性。作為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基礎非常薄弱且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五類學生幫扶活動”中,我們首先接納學生的問題。在接納和理解中建立一種信任關系,有了信任關系,才考慮相互影響。例如,有一類學生屬于城市新市民且也是學困生,跟隨父母來城市的時間不長,經過調查發現他們小學階段雖然學過英語,但不注重發音,也沒有條件聽錄音磁帶,所以導致英語學習過程中非常膽怯,課堂不發言或很少發言。了解了這一情況后,我首先決定和他們建立一種彼此理解和接納對方的關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通過與學生促膝長談、共同游戲等方式,讓學生首先接納老師;之后我發現這種彼此理解和接納對方的關系真的建立了,緊接著我對這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要求,并著重對其利用音標拼背單詞的能力進行了輔導、訓練,結果非常出乎意料,這部分學生的英語讀的能力進步很明顯。
二、 傳遞愛給學生
在“五類學生幫扶活動”中,有一類學生平時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主要由爺爺奶奶照顧生活起居,承擔教育任務,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這類學生的英語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都不高,導致其成績提升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組織了各式各樣的英語主題活動。例如,和學生一起包餃子,從中鍛煉學生的口語,提升其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于他們的愛。在和學生一起包餃子的過程中描述一些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如準時性、食物種類和餐具等。這其中包括了從邀請開始,到進餐的全過程。一方面,指出了作為客人應該注意些什么和怎么去做;另一方面,也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指出了各國的各種文化是平等的,它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跨文化交流中我們應該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把對學生的這份愛幻化成掛在嘴邊甜甜的笑容,用那份柔和的言語和微笑來告訴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以及有些事情應該怎樣去做。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的同時,他們也會漸漸地向你敞開心扉。
三、在小組活動中試著去學會傾聽
傾聽孩子的心聲決不意味著縱容孩子。傾聽是幫助孩子更好的擺脫負面情緒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傾聽能夠幫助他們恢復正常思維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老師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傾聽也是一種從精神和感情上關懷孩子的重要方式。“五類”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存在著一些困難或者困惑,而且在英語這一科的表現更加明顯。針對這一情況,我采取了一系列的小組合作的方式,例如:
活動名稱:我行我炫——今天我是記者
目的:鍛煉學生口語交際和社交能力
形式:兩人一組
交流主題:采訪活動
活動時間:15分鐘
步驟:
(課前準備:給出話題維度圖,規定時間。學生觀察維度圖,討論語言框架;學生自愿分享討論結果,兩人一組,確定角色)
1.學生分組練習
2.學生自薦或者推薦展示(四組,每組時間控制在2分鐘內)
3.評比維度:涵蓋內容包含語言框架、情感表達
4.小結
在整個小組活動中,老師只是一個傾聽者,相信老師的用心傾聽一定會換來孩子們對老師的信任和認可,也一定會換來那一把開啟孩子們心門的鑰匙。
“五類學生的幫扶活動”雖然已經進行了四個年頭,收獲了一些經驗,但在我的教育教學生活中只能算剛剛開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五類學生幫扶活動”的經驗一定會更好地運用到初中英語的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