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晏
小學新課程改革實施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這幾年期間,從教材到教法都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教師和學生也都從課改中收獲頗多,各地也都紛紛開展反映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比賽,每個小學語文教師也都在課改中積極探索新方法,貫徹課改新理念。的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課改的推動下,面貌變得煥然一新,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展示,原先落后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但是,就像人們對待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許多教師在將課改理念貫徹到課堂教學時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他們刻意求新,為了課改而“課改”,完全拋棄了以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好的教學方法,而一味追求課堂上的一些形式化的東西。這樣的課堂教學表面上看上去熱熱鬧鬧,“課改”精神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實則不然。我認為,那樣只會讓課堂教學變得浮躁,學生的基本功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完全違背了新課改的初衷。因此,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失敗的,也是沒有認真領會到新課程改革的精要,而只是徒具其表而已。下面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幾個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加強合作學習,鼓勵獨立思考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會給學生提出來出一些問題、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學生表現得也很積極,幾人一小組,熱烈地討論著,甚至有激烈地辯論,老師也會參與其中討論;有的時候學生們還會離開座位去別的小組參與討論,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將合作教學演繹得栩栩如生。 這樣的合作教學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我同時也注意到,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頻繁合作,甚至在有的公開課教學中,老師干脆就像做實驗一般,直接將學生編成小組,為后面的合作做準備。一節課下來,所有的問題都是讓學生在合作中完成的,好像一堂課沒有“充分”的合作就稱不上是一節課了。這其實是一個不好的現象。語文課堂教學,需要讓孩子們進行獨立思考。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心理的成熟與發育離不開他所依賴的環境,每時每刻他們都要思索,只有不斷地思索,才能有所獲得。不錯,兒童的許多能力都要在他們的獨立思考中進行養成。合作能力的培養固然很重要,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就無關緊要了嗎?在一些問題解決的安排上,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合作,也應該適當地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教學不能由“學生圍著老師轉”變成了“學生圍著小組轉”,這樣會抹殺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而且,在過多過濫的合作學習下,會造就一部學生的惰性,即在小組討論時,完全濫竽充數,依賴組內其他同學。那樣,情況就更加不妙了。
二、強化閱讀,重視寫字
小學語文教學是對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的一個過程,是“語”和“文”的綜合體現。教育家斯霞老師在總結她的教學經驗時,就反復提到過小學語文中“讀”和“寫”的重要性。她認為漢字輸入法的書寫、記憶絕大部分都是在基礎教育中完成的,電腦的普及讓漢字的書寫已經弱化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現在對于一些中學生,乃至大學生而言,別說書法藝術,就是讓他們去工整、流利地寫漢字,也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些情況的出現與他們“寫字”基本功的不扎實有很大關系。由此可見,“寫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語文課改教學中,不少語文老師過分推崇閱讀教學,使課堂上讀的形式各種各樣、感情激蕩。語文課堂上,書聲瑯瑯的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可惜的是,我們很少看到,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能拿出時間讓學生去寫一寫,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前不久,我聽了好幾位年輕老師的課,發現在大部分課堂上,學生連一個字都沒寫過。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只是讓學生認讀生字,有些學生甚至連筆都沒帶。
不僅是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寫字的機會,我們的許多語文老師也忘了語文課堂要“寫字”這個“本”,即在課堂上很少去板書,取而代之的是電腦屏幕的展示或在黑板上貼上現成的字詞、圖片。也許他們是認為課堂板書太費時間,特別是在教學比賽上,會打亂教學步驟。實則謬之。老師的示范書寫,可以很好地糾正學生書寫中的一些不正確的方法和不良習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語文課堂教學繼續這樣不重視“寫字”,還如何指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將漢字藝術發揚光大呢?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就成了課改教學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于是,我們越來越注意到,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幾乎所有的課堂教學中,大家都以充分利用電腦資源為榮,在有的教學比賽上,是否利用多媒體還成了一項評分的依據。電腦、多媒體似乎也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不可否認,多媒體技術有著它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往往能從視覺、聽覺上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學生坐在電腦屏幕前,被眼前不斷閃現的畫面所深深地吸引,教師只需輕點鼠標,生字展示、動漫表演便一一出現,極大地方便了教師,也娛樂了學生。
然而,我個人認為,“凡課就有多媒體”“電腦主宰課堂”的現象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當課件展示代替了老師的板演,當電腦發音代替了老師的情境范讀時,我們不禁要問:語文教師,你在學生面前將如何體現你的示范引領作用?當學生被電腦里的精彩動漫所吸引而陶醉在電子信號模擬的虛擬畫面中時,我們不禁要問:孩子們,你們在觀看的時候,是否有過認真的思索而對課文理解得更深,還是只是在感受著視覺的沖擊而享受著膚淺的愉悅?你們是否知道,現實中的世界會更精彩?這些虛構的情節會不會固化你的思維、約束你豐富的想象力呢?當由于突然停電、電腦發生故障而讓老師在課堂上手足無措、滿頭大汗時,我們不禁要問:我們語文老師的“本”到底是什么?電腦只是,也只能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它不能主宰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主宰課堂的永遠只能是學生和老師。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進步、完善。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深入學習《新課程改革標準》,領會其精神實質,以教學為重、以學生為重,拋棄那些形式主義的東西,不做秀、虛浮,牢記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就一定能在課改實踐中不斷取得新成績,在新課程改革這片藍天下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