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國工業實施的4.0戰略,對世界范圍內的工業變革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新時代下的工業變革提供推動力量。根據我國當前加工制造業的發展現狀,以工業4.0為引領思想,促進我國機械制造和設備制造的轉型升級。本文立足于現實,首先對工業4.0進行簡要概述,其次分析當前國內外工業機械設備制造的發展現狀,最后提出在工業4.0新形勢下我國機械設備制造行業領域的發展對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工業4.0;機械制造;設備制造;發展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2.022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科學技術就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機械制造及設備制造在新形勢下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現階段,工業機械制造水平已經有很大提升,但是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行業內部要根據消費者需求變得日趨多元化,對于機械制造和設備制造提出了更加多樣具體的要求,迫切需要尋求解決對策加以應對多變的需要,最大限度提升工業機械制造行業的設計水平。
1 工業4.0概述
德國首先提出了工業4.0戰略的深層內涵、應用前景以及技術支持,詳細分析了所需要采取的相應戰略。從本質上來講,如果沒有研發出新技術,工業生產過程的重點直接就轉移到了對計算機和網絡資源的利用方面,以便和物理生產設備聯系更加密切,形成系統化的信息融合體系,從而構建起一種協同度高和利用率高的互聯互通關系[1]。以下為詳細的表現特征:在新行業生產系統內部,產品的組合零件直接連接生產系統,從中產生具體指令,引導以下的生產流程。這會顛覆以往的整個制造過程,提升生產系統智能化的程度,緊密融合物聯網絡。此外,不同的生產組件之間還可以互相交流,提高反應敏捷度。
在這種互聯互通關系背景下,生產設備之間相互溝通、傳遞信息、互相掌控,同時又相互獨立操作。德國工業機械制造生產已經達到相對成熟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研究。工業4.0項目具體包括兩個層次,第一是“智能工廠”的構建,包括工業智能傳感器系統、過程和分布式的網絡信息系統建設,以便符合智能化生產的條件;第二是“智能生產”,主要包括整個企業在內的整體執行計劃,運送物流以及生產現場人機交互界面等的具體應用環節等。在工業4.0指導下機械制造企業參與的生產門檻降低,成為智能化機械制造的執行者。
2 機械制造及設備制造國內外發展現狀
在工業生產機械設備制造方面,受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在人工智能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意味著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全球范圍內發達國家具有的技術優勢已經開始發揮出實際價值,開始建設自身機械制造及設備制造的高效化、持續化發展。尤其是歐美國家,德國根據自身機械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率先實施“工業4.0”戰略,希望更加全面掌控未來機械行業生產的新方向和新辦法。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到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之間的高度融合,計算機技術和智能化技術之間的交互性更加深入,由此產生了最新的、前沿的及充滿個性的虛擬化網絡,即“實體物理系統”[2]。美國政府也根據時代發展,提出了符合機械生產制造行業最新趨勢的口號和思想,比如“能源互聯網”“再工業化”等,這有力推動了美國工業生產的發展。
此外在亞洲等地區,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工業制造化水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是在于工業機器人制造方面,而且還有關于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對于我國來講,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被認為是中國版的德國工業4.0,從具體形式、改革內容以及整體框架,都和我國工業發展戰略的未來趨勢相符合,有效借鑒德國工業發展的經驗來推動我國工業機械制造和設備制造的發展。
3 工業4.0新形勢下機械制造及設備制造的發展對策
3.1 明確工業4.0的導向作用
以工業4.0戰略為指導,立足于世界發展的前沿高度加深對自身發展的認識,不斷擴展思維空間,跟隨世界發展的潮流和國家工業制定的戰略走向。現階段,互聯網技術仍然處于迅猛發展的狀態下,因此工業機械制造4.0戰略應該積極與信息設計技術相結合,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為企業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對策,為行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促進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3.2 將工業4.0作為衡量機械制造的標準
工業標準化在發展中帶來有益的生產經驗,這種系統化和科學化的標準是機械制造和設備制造在生產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條件,同時還是推動機械制造以及設備制造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工業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中,只有按照工業的標準化進行生產,才會使得生產出來的產品被追溯和移植,從而做好質量控制工作。促進機械制造和設備制造的高效化和優質化程度,需要在德國工業4.0的新形勢下,始終遵循合理、規范的理念體系,將工業4.0作為機械制造及設備制造的衡量標桿[3],深入到行業發展的實際過程中,推動系統化和規范化的發展步伐。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工業4.0新形勢下,我國面對的機械制造生產道路還很漫長,需要學習先進國家的機械制造理念,尋求更加先進科學的方法,找到單位間的最大產出方法,積極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轉型,加強與德國先進機械制造行業的溝通與合作,引導我國的機械制造及設備制造向著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心遠.基于德國工業4.0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行業的影響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17(22):185-186.
[2]張詩悅.德國工業4.0背景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行業的影響分析[J].時代農機,2016,43(12):8,10.
[3]肖忠云.工業4.0及其對我國機械制造業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8):298-300.
作者簡介:王彥文(1985-),男,甘肅慶陽人,本科,機械工程師,技術管理,研究方向:機械制造及設備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