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彪 李艷芳
摘 要:基坑信息化施工中工程監測技術的應用對于保證基層施工建設向著高質量進行,促進基坑建設穩定化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輔助監測作用。當前,基層信息化使用中工程監測技術雖然已經開始大幅度、大范圍的使用,但是監測技術應用體系仍然缺乏協調完善的應用制度和專業化監測人員,導致實際監測工作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所以,基于當前工程監測技術在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提出進一步促使技術改進應用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應用于意義。
關鍵詞:基坑信息化;施工建設;工程監測技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2.105
0 引言
基坑工程建設作為當前建筑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由于基坑向地下延伸、深度較大,不像外界地面上施工人員可以明顯的發現施工是否科學、合理以及觀察施工出現的問題,基坑無論是在工程建設、結構構造還是在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隱藏性,從而導致基坑實現高效率管理遇到很大的困難。為了有效應對這一問題,基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大多數工程管理團隊積極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你到基坑施工控制管理過程中,力圖在借助信息化技術優勢基礎上改變基坑建設存在的盲點,為控制管理工作發揮一定的輔助作用。那么,在大力促使基坑信息化施工體系建設過程中,工程監測技術的應用在基坑建設中實現追蹤、實時監測管理,保證基層作業正常進行,發現問題,及時通過系統反饋給相關管理工作人員,改進問題,提高了作業效率。而且,當前基坑深排水工程也是關鍵的組成部分,監測技術的應用充分監測平衡以及衡量基坑內管道、線路鋪設安裝是否正常。尤其是,當前基坑施工建設中的深基坑施工,需要工作人員通過監測技術對深基坑中的地層、支護結構以及周圍重要建筑物進行變形、受力情況等進行實時性、動態化的監測,在充分獲得精確的、科學的監測信息基礎上,對整個施工工作進行有效扼調整,以此保證深基坑工程施工建設質量。
1 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監測技術應用介紹
基坑工程監測是當前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關鍵環節,同時這一環節所涉及的層面和工程管理范圍比較廣泛,在落實過程中,也是較為困難的一個環節。而基坑工程監測技術展開程序具體如下:
1.1 明確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應對內容
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監測技術的應用必須明確技術索要操作應對的對象。當前,我國建筑工程基坑監測技術主要應用于基坑穩定性監測,如是否會出現基坑土移動問題、基坑是否會出現沉降現象。其次,基坑一般開挖深度較大,比較接近地下水位,所以基坑是否會出現滲水、漏水的問題以及和基坑內外的地下水位相差是否大,是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最后,則是針對基坑接近地面和馬路是否出現異常的裂縫。
1.2 系統化檢測方案的形成
在明確監測內容和監測對象基礎上,為了保證一系列監測工作有序召開,工作人員制定系統化的監測方案是非常必須的。
監測方案形成中,首先明確監測目的。一方面,監測工作旨在通過實時化的、精確性的監測獲得監測數據,在監測數據處理。分析的基礎上,為基坑沉降控制工作提供措施制定依據,避免出現大范圍的沉降問題。另一方面,監測主要針對基坑內部結構進行,明確掌握支護結構的動態變化,在監測工具信息、數據收集基礎上,對開挖、支護參數進行調整,并且組織信息化施工。其次,方案形成明確此次監測技術應用的主要依據,必須嚴格按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定或者相關規范、標準進行監測,保證基坑支護施工圖的符合規格、標準。最后,做好測量準備工作。組建專業的測量小組也是非常重要的。 優先選擇測量施工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強化項目精力責任制度的落實。此外,科學設置觀測點。監測人員必須明確觀測點的選擇必須在現場進行選擇,并且在測繪平面圖上,通過標號的方式進行,以此便于后期的觀察、記錄。且觀測點設置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將觀測點設置在穩定的、可靠的地方,保護好觀測點,避免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
1.3 正式的監測技術施工應用
首先,監測技術應用中針對基坑變形進行監測。工作人員實現埋設測斜管,事先用地質鉆機成孔,管道的埋藏深度必須超過基坑底。在測斜管安裝完成后,對管底及時封口,以此避免外界固體物和水流進入到測斜管內。但是,同時測斜管也應露出地面一定距離,合理設置雨罩。然后進行監測測量,設置測斜儀深度范圍,進行一組測量,獲得原始數據,然后跟隨基坑開挖深度的增加,二次獲得測量數據,以此將兩側測量數據進行前后比較,從中獲得基坑內部土是否發生位移問題。
其次,基坑內部地下水位監測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員實現選取代表性的監測點,一般選取3點。而同樣采取地質鉆孔的方式設置水位監測孔,向孔內埋設灰管,并且在管周圍設置濾水孔,外包隔沙尼龍紗布,以此便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
然后,進行基坑外壁頂沉降觀測工作。工作人員首先要選取基準點,設置永久性水準點,而觀測點的位置必須設置在基坑周邊。而設置好的觀測點必須使用膨脹螺絲進行固定夯實,并且對觀測點進行編號,方便整個保護工作。在實際進行觀測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做好觀測現場清理工作,控制誤差。
最后,進行基坑外壁頂水平位移觀測。此項工作的進行,需要提前設置控制點與監測點。工作人員需要沿著基坑坡頂中心線進行基準線的設置,并且保證控制點的設置不會受到基坑開挖外部環境的影響。 然后,設置觀測點。觀測點的設置必須多方面考慮支護結構的位移變形特征、局部受力點位移值差,所以一般設置在基坑準線方向處。且觀測點的設置位置與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基本上能夠保持一致。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定期的實際操作觀測,工作人員一般采取的觀測方法為水平位移觀測方法,如,使用北光 J2精密經緯儀進行觀測,按照相關觀測規范對監測誤差進行合理控制。
1.4 監測工作要求分析
由于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監測技術是一項專業化的、復雜化的工作,在實際進行一系列監測工作中,必須要明確監測工作要求,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相關的操作。首先,專業的監測人員要定期對監測點、基準點進行固定檢查,并且檢查基坑及周邊建筑物是否出現沉降和位移,力圖每天記錄一次,前后進行比較。階段性檢測數據的獲得能夠通過繪制沉降、位移曲線圖進行展現,以此明確基坑是否穩定,如果出現較大程度的沉降,工作人員應加強監測力度,進行核實。其次,現場監測工作進行中,必須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在符合監測相關標準要求基礎上,對監測的每條記錄進行清晰的監測,詳細記錄,尤其是針對原始數據和基坑深度變化而得到的監測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最后,監測工作所獲得數據要及時的向相關監理單位上報,獲得監理單位的意見,為工程建設提供可靠的基坑建設現狀資料,保證工程的穩定性建設。
2 基坑信息化施工
基坑信息化的基坑監測主要是針對地面、邊坡、坑底、土體支護結構、周圍建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觀測,在多方面數據獲得基礎上,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模擬操作,進行信息化施工。
2.1 基坑變形參考標準值的設定
基坑監測施工工作的進行要求前后數據對照,才能找出是否出現位移、變形的問題。所以,工作人員需要設定基坑變形控制警戒值,以此作為參考標準值進行前后的對比變化。如,設定基坑最大水平位移控制警戒值范圍保持在30mm以內,超出這一范圍則表示基坑出現了較大的變動。而基坑支護及周圍土體位移監測的警戒值范圍同樣控制在30mm以內。
2.2 信息化施工
信息化施工,則是要將取得的監測數據、信息進行綜合的整理分析,最后在計算機上繪制出基坑時態變化曲線、數據分布狀況,選擇合適的函數,對數據關系進行分析,驗證其可能性大小,表明監測結果的可靠性高低。且通過計算分析,工作人員可以預測基坑可能發生位移的值以及范圍。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如果工作人員發現基坑開挖深度、范圍發生明顯變化時,則需要及時組織施工人員再次對支護設計進行調整。
基坑信息化監測中,工作人員可以采取宏觀控制與微觀監測兩種監測方式,以此保證監測結果科學性。并且組織工作人員對基坑周圍的情況進行修補,如監測發現基坑周圍土體出現裂縫問題,那么工作人員則要及時的運用水泥漿進行修補,制定修補方案、落實修補措施,保證基坑穩定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
3 結論
綜上所述,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監測技術的應用對于保證整個基坑穩定化、可靠性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運用監測技術中,能夠做好監測準備工作、形成監測方案、實施監測工作并且明確監測要求等方面進行,在輔助使用基坑信息化管理控制措施基礎上,充分的保證整個監測工作正?;M行,獲得精確的數據、信息,反饋給施工單位,出現問題,施工單位可以及時制定補救措施,保證基坑的高質量建設。
參考文獻:
[1]倪明.監測技術在水利工程基坑監測信息化施工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6,44(06):146-148.
[2]游森富.監測與信息化施工在大型樞紐機場深基坑工程中的應用[J].水利水電施工,2014(06):13-17.
作者簡介:金彪(1984-),男,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方向:工程測量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