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加大技能的培訓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技能社會化的培訓是職業學校今后開展必進道路。
關鍵詞:職業技能;社會化;培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2.171
1 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技能社會化培訓面臨的問題
(1)技能等級證書造成培訓標準的混亂。學校組織學生考工時發現,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學內容與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存在一定的不同,學校教育內容與考工的內容不符,學生在校進行職業資格考試時,需要在學習新的課程,同時需要購買新的培訓教材,需重復參加技能培訓和考證,進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浪費了人力和物力。
(2)職業培訓開展中遇到“瓶頸”。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擾,如師資,場地,課程,學生管理等,“就學校來說,學校教師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學校教學與培訓資源分配不均,同時也收到多種社會環境的影響,如傳統部門格局等,受就業制度影響,職業學校的培訓很難進入高端技能培訓市場,只能組織小規模的低端技能培訓”。
(3)職業學校管理體制和機制仍然沒有理順。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技能社會培訓,需成立專門的培訓領導機構,而所有學校設立各種形式的培訓,到底只是一個獨立單位,其運作機制和體制,能否脫離以前一個單位體制和機制的痕跡,還需要探討。
(4)對培訓市場,職業學校的競爭力度不夠。從目前培訓市場來看,職業技能培訓在整個培訓市場比重不足,職業學校舉辦的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在現有培訓市場上,只占一小部分份額,同時社會上還存在很多的民營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2 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技能社會化培訓面臨問題的成因分析
2.1 職業培訓體制上的障礙
我國現有的就業制度的不夠完善,同時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不足,導致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執行力度不足。許多企業在招聘時考慮勞動者是否有資格證書的能力不夠,更加喜歡讓應聘者按本公司設定的規章制度招聘進入公司,只有在工作中發現問題以后,才考慮要員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2.2 職業培訓發展中遇到“瓶頸”的成因
(1)培訓資源還不足。職業學校教學資源不足和共建共享程度差,對職業培訓的實施效果有作很大的影響。職業培訓的開展對教學資源的需求逐漸增加,需要共建共享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由于區域資源共建共享程度差,大部分職業學校新增教學資源非常有限。
(2)培訓課程、教材開發能力不足。對于培訓的質量保證,豐富的培訓課程和優質的教材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著關鍵的作用,就現有具有培訓來說,特色教材極少,多數職業學校的培訓都使用傳統教育教材,掩蓋了職業培訓的特性,職業學校的培訓主要針對現有在校學生,根據學生沒有工作經歷的特點,其制定的教學內容多而廣。而職業技能社會的培訓是針對特定職業崗位,來彌補培訓者現有職業技能對本職業崗位要求的不足,其所學內容單一,缺什么內容培訓什么內容,教學要求高,針對性更強。
(3)培訓師資結構不合理。就現有職業學校的培訓師資來看,主要是校內的教師資源,遠落后培訓市場在儲備行業和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社會培訓師的工作。
2.3 管理體制和機制僵化問題的成因
職業學校的體制和機制還沿用傳統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對于樹立職業培訓市場化的思想還沒有形成,也就談不上正具有市場化運作的職業培訓機構的建立。面對激烈的培訓市場競爭,由于職業學校人事管理權、財務管理權等高度集中和人事、財務權限有限,已經無法積極調動各教學部門參與職業培訓,嚴重影響職業培訓的進一步發展。
2.4 職業學校培訓機構的競爭力缺乏的成因
(1)職業學校培訓規模不大、未形成高端培訓目標。目前,很大部分職業學校只是舉辦針對在校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讓學生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然而對社會的下崗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在企業職員工等培訓的次數還是比較少,還不能真正滿足社會的需要。
(2)與社會各界合作不夠。職業學校在開展職業技能社會化培訓時通常不太注重與行業、社區、企業等方面的合作,只考慮校內培訓教學資源,對社會上豐富的培訓教學資源應用不夠充分,導致人力、物力等資源不足。
(3)缺乏培訓類專業人才。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技能社會化培訓由于受到職業學校的性質,慣于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相比于民辦培訓機構,對于市場的開拓沒有足夠的取心,對于職業培訓市場的組織構成、變化過程、未來的發展趨勢、行業和社會的需求等沒有人進行專門研究,缺乏敏銳社會洞察力,止于學校傳統的培訓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