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創設環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供學生產生問題的平臺,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發展,更好地培養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初中數學新課標要求: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質疑、敢于創新,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能針對他人所提的問題進行反思,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可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
如何巧妙地創設環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供學生產生問題的平臺,提高課堂效率,培養敢問、善問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任教班級中98%學生或家長備有手機,只有約20%家中備有電腦。根據學生使用設備條件,本人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摸索。
一、 使用導學案,促使學生提問
導學案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全新教學模式,它見證了高效課堂原則。我校也全面開展導學案教學,導學案指明學習目標,同時確立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范圍與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載體。導學案讓學生在家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去聽課和交流,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不竭動力。
但是有些學生只停留在完成導學案的層面上,怎樣促使其思考、提出問題?為深化導學案作用,我在導學案預習末增添了“我的疑惑”項,要求學生寫下自己未能理解的預習內容,作為檢查完成導學案的重要標準。這樣,導學案留給學生提問題的位置,促使學生提問,讓學生多練習表達“我的疑惑”,總結預習時不懂的地方,養成學習思維慣性,形成一套學習數學方法。
二、 注重情境導學,激發學生提問意欲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給學生創設思維發散的機會與情境,對問題適當地引申和推廣,鼓勵學生進行廣泛聯想,以逐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思維水平,促進抽象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維更為敏捷,而視頻具有實踐性、形象化、節省時間、可循環觀看、永久保存等特點,有利于學生迸出疑問的火花,有利于小組活動中提問和交流,有利于教師掌控課堂進程。在學習角平分線的性質時,我用了折紙視頻的情境導學,并提醒同學們關注4個W方向提問,即who、why、how、where,也就是研究誰、為什么、怎么用、什么時候用,結合導學案,同學們能推導出各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了。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心臟,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了問題,學生的學習活動才有動力,學生的思維才有方向。
三、 設計微課,留住好問題
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精神稍不集中,想起一個好問題卻要聽課,好問題一閃而過,后面的聽不懂,最后茫然一無所獲。微課可以不斷重復,它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微課設計制作理念是讓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運用最恰當教學方法和策略講清楚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有價值的知識點。對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制作成微課,既可以節省上課時間,又可以重復看幾遍,寫下難以理解的地方,得以有提問的空間。
四、 合作交流,引發頭腦風暴
(一) 學會合作
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小組合作交流是能讓學生傾聽、分享和質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聽、說、問顯得非常重要。在我校進行的《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小結與復習》同課異構課中,Z老師組織小組活動,學生熱烈的討論和精彩的解說,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和平時交流的訓練。
(二) 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提問、質疑的平臺
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敢問”“會問”到“善問”。在學習畫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時,我讓他們邊畫邊交流,很快地,各種創作圖、問題出現,我們選取的點為什么不一樣?畫的圖像為什么不一樣?圖像為什么不是連起來的?圖像為什么是曲線?為什么圖像沒有過原點?為什么圖像沒有碰到坐標軸?……引發了一輪頭腦風暴,從某小組開始,把其他小組都卷進來了,這樣的“風暴”不時在課堂出現,有時還延伸到QQ班群熱烈討論著。學生經過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觀察分析后恍然大悟。小組合作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各抒己見,互相質疑各自觀點,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 使用評價表,通過和教育、微信加強提問管理
對合作學習的評價,要以小組評價為主,使每一個小組成員同合作學習小組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認識到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意義。教學前期,為進一步加強督促,當天的評價表會被拍成圖片,通過和教育布置作業的發送圖片或微信的家長微信群發到家長的手機中,令家長能及時提醒孩子糾正學習方法,每周檢測后的學生個人進退,都會以和教育中發送成績發到對應家長的手機里,用微信表彰優秀小組。開通和教育、微信等簡便操作的溝通渠道,及時反饋,及時糾正學法,單獨幫助和公開表揚方式,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加大了管理力度。
五、 應用幾何畫板,激發證明興趣
幾何學習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有一定局限性,還未理解性質的本身就要證明,所以很多學生覺得幾何難學。恰當應用幾何畫板,為學生展示靈活的圖形變化、直觀的數據關系,激發提問興趣,提高證明的求知欲,幾何畫板的使用,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助于學生思考中考的動點題。
國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發展任務中要求:“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軟件工具,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發展性評價,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學習思維慣性,掌握學習數學方法,促進自學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運用信息技術能提高課堂效率,引導學生敢問、會問、善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更好地從數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2][美]古德,布羅菲.透視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梁海燕,廣東省江門市,江門市新會區會城河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