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高年段數學教師需要幫助小學生獲得能夠適應現在社會發展所必備的品德和關鍵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高年段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對教材有深度的理解,進行行之有效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學到新的知識,得到更多新的技能。教師在深度理解教材之后,將學生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前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學高年段數學教學內容。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會把問題簡單化,自然而然也就對于小學生學習高年段數學有用,更是一生有用。
關鍵詞:小學高年段數學;行之有效;深度理解
一、 引言
21世紀以來,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等一系列的教育性文件,文件里面提出了關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教師也逐漸研究起核心素養的作用,把核心素養的理念放到教師與學生的教育與學習上,才是落實這個理念最佳的方式。
二、 從核心素養出發找到教材的重點
小學高年段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是指高年段小學生在學習適合自己特性的教育過程中能夠慢慢地形成一種可以終生受用的發展觀,并且是現在社會發展必需的品格與關鍵的能力。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中“求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或少)幾分之幾”的問題,大部分的小學生常常不知道從何處下手解決。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必須找到教材的重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著手做充分準備,找準小學生能夠理解的大概方向。此時,需要教師通過畫出線段圖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這樣這個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小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去閱讀數學教材里面的信息,然后找到單位“1”的那個量,通過單位“1”的量再去找出比較量,從而理解這個例題實際就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三、 創建一個有利于增加興趣的教學環境
從我們現在的認知水平,以及心理學的密切研究,我們發現小學高年段數學教學中,可以把新知識放入知識框架中,或者創建一個新的氛圍。讓學生自覺從教材里面學習新的知識,接受能接納的內容,這樣更容易抓住知識的精華。比如,學生要學習統計一定的人數內有相同生日的人數這個問題,教師可以以4人為例,為了讓小學生弄清楚4個人之間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先讓小學生自己去發表意見,可能有的學生會說4個人里面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很小,另外一部分的學生則會認為4個人里面同一天生日有很大的可能性。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可以讓班上的學生自己先算一下自己所在小組、所在班級生日同一天的人數,通過這樣的實際課堂活動,學生也會自己探求答案,從而理解只要達到31人以上則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為100%。學生只要有了好奇心,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感,同時讓學生有進一步的認知,然后在數學統計這個方面有更多的了解,統計出來的結果并不是相同的,小學生也更多地了解到小學高年段數學的不一樣。
四、 深度讀懂教材的主要內容
教師如何把握重要的教學資源,讀懂數學教材、成為編寫教材的人的真正讀者,這個才是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教師怎樣去讀懂教材,最深的體會就是:把厚厚的書讀到薄。“通讀整個小學階段所有教材—略讀各個年段教材—仔細地讀本冊教材—深讀本課教材”,整體來說可以分為五步來深度讀懂教材:(一)讀與教材匹配的核心素養,這是一個總的目標,可以幫助把小學高年段數學核心素養普及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深度幫助學生借助生活經驗、直觀模型建立起“數”的概念。(二)讀一個知識點的編排體系,教師可以根據學過的知識點建立起聯系。(三)讀懂書本概念背后蘊含的數學思想,在小學高年段數學中尤其重要。關于在數學概念建立的策略中,有幾個適合小學生的方法:1. 學會借助具體情境理解數的意義;2. 學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數的意義;3. 學會借助立體的模型理解數的意義;4. 學會借助小學生動手操作去理解數的意義;5. 學會在循序漸進中理解數的意義。(四)了解小學高年段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和方式,必須和學生溝通聯系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感悟并且能夠很好地理解。(五)教師在讀懂教材中的所有習題后,給學生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也是給教師自身的課程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將學生的思維、模型的操作與數字的表達整體地結合在一起。教師能夠把握到教材的中心內容,才能更好地把小學高年段數學中的精華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到知識,運用知識,精通知識。
五、 培養高年段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有“圖形的認識”這一節復習課,就是為了幫助小學生把數學分類的思想和聯系的思想綜合起來。通過這樣的圖形復習課程,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好好地整理他們學過的每種圖形,幫助小學生在他們的頭腦中再現各種圖形的特征,小學生就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及時的整理與理解。然后教師再與小學生交流圖形之間的聯系,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小學生形成一個整體的“圖形與幾何”的知識網絡。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小學生自己把學過的圖形進行分類,而且要求把學過的圖形進行不同的分類,小學生在自己獨立完成分類的基礎上,也就能夠理解了圖形中各種復雜的關系。通過打好這個基礎,小學生了解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有什么樣的關系,讓小學生學到圖形中“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概念的真實意義,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建立數學的應用意識,養成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在當今的21世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應該從小學生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天教學的日常工作做起。在小學高年段數學教學中,加強小學生的中心位置,讓小學生能夠知道自己才是主體,以提高小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信心,并且教師必須與學生相互溝通,能夠讓小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理念,為小學生將來的學習打好一個堅不可摧的基礎,提高小學生對小學高年段數學更多的學習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賴麗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分析——以高年段為例[J].黑河教育,2017(09):54-55.
[2]高連瑞.小學高年段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研究[J].新課程(上),2016(03):133.
作者簡介:
張乃叁,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均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