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徐煒
摘 要:繼電保護狀態維修,是電力系統發展時期常見檢修技術,主要在二次設備保護中適用。即保證該項技術的科學性、合理性價值,是維持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前提。對此,本文借助對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意義、原則的探討,闡明常見檢修技術,意在為相關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技術;原則
對于電力系統而言,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的嵌入式選擇,為電氣設備的檢修帶來便利。再者,電力系統若要保持安全、高效和穩定的運行狀態,則和繼電保護密不可分,即以穩壓均壓、降低線損等方式,從多元化的角度提高系統功率,還可保證電力系統整體安全性和可靠性價值。由此可見,若要在市場經濟下,滿足電力系統超負荷運行、增大設備容量等功能,應強化對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技術的思考。
一、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意義、原則
(一)意義
在電力規模增大、電力系統持續升級的背景下,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是保證系統管理、運行中選擇性、靈敏性、可靠性及快速性的前提。即選擇性,是指對繼電保護工作中檢修失誤。保護裝置誤動等行為的預防,以此保證系統整體的穩定性、安全性的目標;靈敏性,是對各設備故障類別、運行異常等問題的識別,再通過對故障性質及原因的精準把控,及時采取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減少危害;可靠性,是在系統故障前,借助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將系統不良運行問題予以排查,以此降低危害;快速性,是在故障發生時及時采取保護動作,避免延誤時機、加重故障等問題的滋生。
(二)原則
若要在電力系統中做好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則應擬定合理化、科學化的檢修原則,輔之有效的監督指導,將該項工作的價值落實于根本。對此,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其一,滿足國家規定和行業準則。如現行《電力系統繼電器、保護及自動裝置通用技術條件》、《繼電保護及電網安全自動裝置檢測條例》等,同時還應按照行業指導文件對自身行為加以規范把控。其二,以安全運行為首要職責,即在電氣設備管理監測、故障檢修時,應以設備運行狀態、調配項目、時間間隔等條件為前提,否則難以保證設備和系統安全運行的目標。其三,施行全過程管控,即按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成本和低消耗的準則,在不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的條件下,選擇多元化檢測手段,如狀態檢修和預防性檢修等,使其可在精準調節設備狀態的同時,滿足電力系統整體可靠性、安全性的標準。
二、繼電保護狀態檢修關鍵技術
(一)斷路器檢修
斷路器是電力系統中關鍵設備,是對一次設備繼電保護時間的延長,若以設備保護的層面來講,斷路器跳閘監測是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根本。目前,常見檢修方式為斷路器常開/常閉輔助節點檢驗,即正常狀態下,常開/常閉節點狀態處于相反狀態,若狀態一致,則證明斷路器出現異常,可在規定時間內自動報警。例如:若常開/常閉輔助節點均為關閉狀態,則多為輔助節點、二次回路缺陷、斷路器缺陷;若均為斷開狀態,則證明二次回路或節點損壞,使斷路器呈現隔離;斷路器自身故障。
此外,在斷路器狀態檢修時,應保證跳合閘處于正常狀態,再動作機構無任何異常的情況下,對其遮斷容量加以計算,鑒別其是否和系統標準相吻合。該種檢修技術主要以定期檢測為前提,僅對斷路器檢修處在指導作用,若要更加詳細檢測設備狀態,應對各動作情況及相關數據予以記錄[1]。
(二)TA、TV檢修
針對電壓回路狀態檢修,往往由單相或多相電壓失卻、帶負荷電壓失卻、線路充電電壓失卻等問題構成,若在零序電壓下檢測,零負序電流均為零的情況下,則表明回路異常,且變壓器需在一次側接地、三相電壓互感器作用下才可反映零序電壓,特殊情況下還應融合延時警告、瞬間閉鎖等邏輯結構。
(三)繼電保護信息采集
對于繼電保護裝置而言,其資料信息主要由原始資料、檢修資料、遺傳缺陷資料構成,即原始資料涉及出廠資料、檢驗報告和安裝記錄、會議紀要、技術協議等;檢修資料涉及巡檢記錄、診斷性和例行試驗報告、消缺記錄等;遺傳缺陷資料則涉及歷年缺陷、家族式缺陷及異常記錄等。簡而言之,若要保證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科學性、全面性價值,則應在采集保護裝置資料的同時,對相關信息加以監測,構建健全化繼電保護裝置資料體系,以此做好狀態信息的預估。
(四)二次回路保護
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逐步發展,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已在各行業、各領域得以運用,如在PLC技術的使用,能夠在優化硬件式操作箱回路的前提下,融合軟件編程的方式滿足自主檢測的目的。同時,該種檢測技術還適用于智能變電站,若在傳統變電站內選擇職能操作箱,不僅難以滿足職能化的操作目的,還會增加系統操作難度,降低對電力系統的依賴性。特別是在低壓保護中,二次回路保護難以達到經濟性標準,使之出現操作失誤問題,更談不上對出口/斷路器回路聯接檢測、斷路器動作檢測等工作。
三、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案例探討
2015年上半年,XX電力局側重對35kV及其以下變電站予以自動化改造,截止2015年底,已全面實現微機成套保護裝置的更換。但是,在2016-2017年間,保護裝置頻發液晶面板缺陷問題,即1次損壞,余下為花屏;1次操作板缺陷,由操作板接觸不良引起;2次MMI板缺陷,由版本過舊導致,隨之對其施行更換處理。總之,微機保護裝置雖存在各類缺陷,但在電力系統整體電氣設備缺陷中僅占小部分,小于5%,且缺陷次數和保護裝置數量間無任何關系,而是由設備質量、安裝質量決定。另外,同型號微機保護裝置,在生產廠家不同情況的其缺陷原因、缺陷次數也會有所差異,詳見表1:
由此可見,若要保證微機保護裝置的穩定運行,使其能夠好為電力系統而服務,應設備狀態予以嚴格管控。即正常狀態,設備資料完整,且運行狀態、試驗數據均正常,僅存在個別數據偏差,但變化狀態趨向于穩定,無任何安全隱患;可疑狀態,設備存在缺陷、試驗數據異常等問題,甚至在部分設備內還含有不確定因素;可靠性下降狀態,設備表現為較大缺陷,試驗數據問題尤為明顯,且可精準掌握隱患部位、隱患原因,短期內不易引起重大事故;危險狀態,設備缺陷問題尤為嚴峻,且試驗數據和運行狀態均證明事故可隨時發生[2]。
結束語:
綜上所述,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其作為保證電網安全性、穩定性、正常運行運行的前提,應符合可靠性的檢測標準。目前,雖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技術尚未成熟,熱狗存在諸多問題或漏洞,但政府部門和電力企業應側重強調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意義,輔之有效的崗位培訓,使一線工作者能夠精準把控電氣設備運行狀態,維持電力系統整體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余知敏.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關鍵技術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2):141-142.
[2]戴斌.變電站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技術的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3):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