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艇洋 肖大強 陳玉杰
摘 要: 通過對現貨和期貨市場基差的研究從而利用套期保值原理操作能起到對建材價格風險很好的防范效果。當前多數施工企業對期貨市場功能缺乏了解且沒有自己專業的操作團隊,因此在面臨建材價格風險時往往處于被動局面。探索金融行業和建筑施工企業的融合發展策略無論是對金融行業還是對建筑施工實體企業的發展模式的完善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建材價格;基差;套期保值;融合發展
一、建筑材料價格基差應用研究的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建筑施工企業普遍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如何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是具有研究價值的。以建筑企業為例,由于建筑工程項目通常需要耗費大量的建筑材料,建材價格的異常波動將對企業的運營能力和盈利產生較大影響。通過研究中國中鐵公司的運營成本構成,發現原材料占其成本構成的60%。所以如果其主要材料的成本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將導致工程項目的總造價難以控制。據統計,由于建設過程中的材料價格上漲原因導致的項目虧損數量占各種形式虧損項目的比例超過75%。建材價格波動風險是建筑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和研究的方面①。
對建筑施工企業來說期貨市場相對比較陌生,且企業往往缺乏專業的期貨相關知識及操作團隊。同時由于期貨市場在我國發展時間相對不長,加上期貨市場給大家留下的瘋狂投機印象,導致大多數建筑企業談“期”色變。
另外有一些企業通過參與了套期保值嘗到了甜頭,但最終卻沉迷于期貨市場的瘋狂投機中,忽略了套期保值的真正目的。套期保值運用得當將在建筑施工企業中煥發巨大的生命力:幫助企業鎖定成本;幫助企業提前鎖定利潤;提高企業分析判斷價格運動趨勢的能力。
二、在建筑企業實施套期保值的可行性
材料費在建設項目中的比重一般都超過60%,因此建筑材料的價格風險每個建筑施工企業都應該高度重視。管理模式和思路的創新將帶來更多更快的收益②。加強材料成本管控措施的研究,建立更科學、更高效的庫存管理方法,對項目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我國很多建筑材料現階段是不存在期貨市場的,同時有些期貨品種雖然在工程建設中也能用到但是所占比例較小,因此文章僅以建材期貨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為例進行研究③。
在建筑企業實施套期保值的可行性基于期貨市場運行的兩個基本特性:第一,期貨價格先行,期貨價格往往是現貨價格未來的寫照。第二,期、現貨市場的價格根據期貨合約到期日的逐步臨近將趨向一致。
三、基差變動對買入套期保值者的影響分析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一特定時間和地點現貨價格與該商品在期貨市場的期貨價格之差。站在建筑施工企業的角度,應該從買入套期保值的方向進行思考, 現、期貨價格變動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期貨和現貨價格都上漲了,這種情況下建筑施工企業將在現貨交易中損失,但會在期貨平倉過程中獲利。當期貨價格漲幅大于現貨時實現盈利保值;當現貨價格漲幅大于期貨獲得部分保值;當期、現貨漲幅相當時實現持平保值。2.期貨和現貨價格都下降了,這種情況下建筑施工企業將在現貨交易中獲利,但會在期貨平倉過程中損失。當期貨降價幅度大于現貨降價幅度時部分保值;當現貨降價幅度大于期貨降價幅度可獲得盈利保值;當期貨和現貨漲幅相當時實現持平保值。3.期貨價格上漲,現貨價格走勢與期貨相反將獲得雙重盈利。4.期貨價格下跌,現貨價格走勢與期貨相反,將面臨雙重下跌。
四、建筑施工企業套期保值實例研究
2012年9月5日,業務部門人員看到某原材料的價格連續攀升,為保證銷售利潤,決定采購一批庫存,采購價格10850元/ 噸,采購數量為1000噸,采用90天信用證付款方式;同時于9月17日在期貨市場賣出套期保值開倉10940元,1000噸;2012年9月末,該原材料的價格突然開始下跌,到10月末,現貨價格已到10500元/ 噸,業務部門于10月20日,以10600元/ 噸的價格,將庫存全部處理,收款方式為銀行承兌匯票。同時10月29 日,在期貨市場上做了買入平倉處理,平倉價格9940元/ 噸,即便扣除相關費用,仍盈利98萬余元。合約累計仍然盈利29 萬余元。
將上述操作與施工進度管理相結合,在合同層面和現金周轉率對施工成本的優化之后可以更進一步的在金融市場采取主動策略應對建筑材料價格的波動,從而增強施工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五、探索金融加實體精準幫扶與融合發展
當前多數施工企業對期貨市場功能缺乏了解且沒有自己專業的操作團隊,因此在面臨建材價格風險時往往處于被動局面。探索金融行業和建筑施工企業的融合發展策略無論是對金融行業還是對建筑施工實體企業的發展模式的完善具有積極意義。
建筑施工企業由于發展環境原因接觸金融市場相對金融領域普遍較為落后,金融市場建設的初衷是為實體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服務,但是在當前的發展環境下這種美好的愿景與現實出現了脫節。建筑施工企業一直以來肩負著施工項目管理中進度、質量、成本、安全控制的重任,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工程建設的實務上面。
金融行業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嘗到了金融市場帶來的可觀回報的甜頭,更加醉心于研究高收益和低風險的優化匹配。金融行業對金融市場的把握相對實體企業要深入許多,對金融市場的盈利模式和風險識別也更加清晰。
當前,以金融行業對建設施工企業形成精準幫扶模式為樣板,以主要建筑材料的期貨市場為入手點,將一線的多種金融機構與一線的建筑施工企業進行具有行業融合特色的對接。金融機構帶來了專業和先進的資本市場運作技術,實體企業帶來了更加多元化的市場資源,即豐富了金融機構對外的合作模式和思路又促進了實體企業的優化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 雷雋.我國鋼鐵企業參與鋼材套期保值存在問題與對策[D].復旦大學,2009.
[2] 陳三三.工程項目材料成本的管理與控制[J].江西建材,2006年,2卷(期):27-29.
[3] 張陽.建筑企業應對經濟及材料價格波動的策略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