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徐娜

“農三代”是吳躦輝身上一個閃亮的標簽,2009年他畢業于浙江農林大學,剛一畢業就進入了浙江愛普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作,到今年已經整整十個年頭了。說起選擇農資行業的原因,吳躦輝說走進農資這個行業并不是他偶然的一個行為,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后所做下的決定。
吳躦輝的爺爺曾是當地供銷社的主任,農資業務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他的父親創辦了一家農資公司,經營農資。祖父、父親一生的根植和堅守讓他對于農業的認識更為深刻。吳躦輝說:“在爺爺和父親的影響下,我十分想為廣大農民做一些事情,為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貢獻一些自己的力量。”
雖然說父輩在農資行業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但吳躦輝并沒有選擇在父輩的呵護下進入這個行業,而是選擇了愛普科技,從一名普通員工做起,這一干就是10年。
愛普科技是國內做特肥比較早的一家企業,主要經銷以色列化工產品,到今天已經有13年的時間。吳躦輝從事農資行業之初正是中國特肥發展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農民對于新產品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大部分農民不敢不愿嘗試新產品。吳躦輝講:“不要把老百姓當做是產品的接受者,你要考慮到他真正的需要,幫助農民增產提質才是我們農資人的根本。”
從吳躦輝走進這個行業開始,地推、經銷商會、農民會等等這些基礎的推廣工作他就一直在做。同時每個新產品上市前都會展開試驗示范,把產品的效果更加真實地展現在農民眼前,讓農民對產品產生更大的認同感。如今,吳躦輝扎根基層10年后,他所負責區域的化肥銷售量達到了8000噸,營業額上億元。
在日常工作中,吳躦輝會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一起開展試驗示范工作,把優秀的適合本地的產品、套餐式的產品帶給農民。同時,愛普科技的技術部門以業務人員反饋回的市場信息為導向,對下級經銷商和農民開展技術支持工作,針對區域出現的普遍性問題為工作重點,開展試驗示范工作,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民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切實幫助其找準應對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我國的土壤環境同以色列的土壤環境在水分、鹽堿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新產品上市后,吳躦輝還會在挖掘產品深度、增加用戶使用粘性上做大量基礎性的工作,對新產品使用情況進行充分的調研摸索,切實掌握新產品落地時出現的問題,并聯合公司技術團隊盡快給出解決方案。
當記者問及重復做這些工作會不會無聊時,吳躦輝這樣說:“無聊肯定會有的,我平時做的工作重復性比較大,很容易產生疲倦的心態,但要想到做完這些事情后讓莊稼長得又多又好,我自己是有一種滿足感和幸福感的,就覺得干什么都是值得的。”
一年365天,吳躦輝有一半時間都奔波在路上,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給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談到接下來的規劃,吳躦輝希望從眼前的事情做起,一步一步把服務做實做細,讓農戶有個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