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亮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CT室,南昌 330009)
乳腺癌在我國發病率逐年提高,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依據病灶雌激素、孕激素、HER2受體等表達與否作為臨床分型的重要依據,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雌激素、孕激素及HER-2均陰性表達的三陰性乳腺癌,因為其侵襲性強,預后差,對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不敏感等日益受到臨床重視。本研究對比同一時期的三陰性與非三陰性乳腺癌的磁共振影像特點,探討三陰性乳腺癌的磁共振主要診斷特點。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8年4月,磁共振檢查后1周內行手術,取得病理檢查結果為三陰性乳腺癌的患者38例,非三陰性乳腺癌患者203例;年齡三陰性患者年齡20-61歲,平均(45.24±7.94)歲,非三陰性患者年齡 26-72 歲,平均(45.01±7.91)歲。
1.2 MRI檢查方法 掃描機器為西門子1.5T Avanto超導磁共振;常規掃描:T1WI、T2WI橫斷位,雙側T2WI矢狀位;動態增強掃描橫斷位,對比劑為釓噴酸葡胺,0.2mmol/kg靜脈團注,速率:2.5ml/s;增強前行蒙片掃描,注入對比劑完成后立即連續掃描5次,單次時間約為60s,總時間約為6min。
1.3 圖像后處理及分析 由兩名主治醫師以上人員,獨立對病例圖像進行分析,不同意見協商一致;在病灶明顯強化部位選取感興趣區,面積15-30mm2,避開壞死、出血、囊變或鈣化區域,繪制病灶的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C曲線),參照Kuhl標準,將TIC分為3型:I型為流入型,強化持續上升,無明顯高峰;Ⅱ型為平臺型,達到高峰后,信號強度變化值(上升或下降幅度)<10%;Ⅲ型為流出型,強化達到峰值后下降幅度>10%,記錄數據。表觀彌散系數(ADC)b 值為 800,單位×10-3mm2/s。
1.4 染色結果的判斷 ⑴ER、PR的表達:<1%腫瘤細胞染色即為陰性;⑵HER-2的陰性表達:<10%腫瘤細胞著色為(-),>10%腫瘤細胞微弱、不完整著色評為(+),>10%的腫瘤細胞弱至中度完整著色評為(++),對其加做熒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檢測,明確基因非擴增則計為陰性。三陰性為ER、PR、HER-2陰性者,余表達方式為非三陰性表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患者年齡,病灶大小、ADC值等比較用t檢驗,病灶的形態、邊緣、強化方式、TIC曲線等用χ2或Fisher精確檢驗,P值<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平均年齡、病灶長徑、病灶ADC值比較見表1。
表1 三陰性組與非三陰性在患病年齡,病灶長徑、ADC值對比表
2.2 三陰性與非三陰性形態及TIC曲線特點比較見表2。
不同分子亞型的乳腺癌,生物學行為、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各異,三陰性乳腺癌對內分泌治療、HER單克隆抗體治療效果差,臨床以手術及化療為主的治療手段[1]。三陰性乳腺癌占比整體乳腺癌的10%-26%,本研究中三陰性乳腺癌占比15.77%(38/241),與之相符。
表2 三陰性組與非三陰性組在形態及TIC曲線特點
在患病年齡上毛錫金等[2]認為三陰性組的患病年齡低,胡靜[3]、萬宇[4]等研究不認為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年齡基本相等,與后者研究一致。
在病灶大小上Dent R[5]、李麗娟[6]等認為,三陰性乳腺癌的體積大,但李艷梅[7]等研究顯示三陰性乳腺癌體積較非三陰性乳腺癌體積偏小。本研究三陰性病灶長徑雖然大于非三陰性病灶,但P值>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樣本量的選取差異性相關。
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形態與病變的血供相關,反映了病變內部血流灌注與流出的狀況,多數惡性病變呈Ⅱ-Ⅲ型,本組數據顯示三陰性乳腺癌與非三陰性乳腺癌在時間信號強度曲線上均為Ⅱ-Ⅲ型為主,未顯示二者存在顯著差異性。
病變形態上三陰性組以分葉狀及不規則形為主,與DOGAN BE[8]等研究相似,但其與非三陰性乳腺癌形態上無明顯差異。
本研究中三陰性的環形強化占比57.89%,與非三陰性乳腺癌存在差異,結果與毛錫金[2]、胡靜[3]等研究相似。強化方式與病灶血管形成及組織學特點相關,由于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速度快,周圍微血管密度高,而中心區壞死、纖維結締組織等因素,血供不如周圍組織多造成邊緣強化較中心區明顯的環形強化。部分學者[9]認為腫瘤內部細胞少,膠質成分多,內部壓力較大,導致中心區灌注下降。
病變邊緣光滑多數情況下被認為是良性表現,邊緣毛刺多為惡性表現,但乳腺癌不同之處在于病灶邊緣毛刺與ER、PR陽性呈正相關[10],適宜內分泌治療;本研究顯示三陰性乳腺癌的邊緣光滑占比為42.11%,與胡靜[3]等研究的三陰性光滑病例占比52.2%相似,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的19.70%,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ematsu等[11]研究顯示80%以上的三陰性為環形強化,環形強化又與邊緣光滑相關。王琪[12]等研究結果顯示三陰性病灶邊緣光滑、環形強化,因此邊緣光滑、環形強化是三陰性乳腺癌的重要影像表現。
ADC值反應組織的水分子擴散受限程度,它的高低與細胞密度,細胞膜通透性及局部的微循環等[13,14]密切相關。一般認為腫瘤組織細胞密度高、水分子擴散程度受限越明顯,ADC值則越低[15,16],暨病變惡性程度越高、ADC值越低。本組數據顯示三陰性組ADC值0.79±0.16×10-3mm2/s,低于非三陰性組 ADC 值 0.91±0.16×10-3mm2/s,與胡靜等[3]研究相似,說明三陰性乳腺癌組織的水分子擴散受限程度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惡性程度可能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這與臨床相符。但李艷玲等[17]研究認為三陰性乳腺癌的ADC值較Lumina型高,這與多數研究不一致,說明ADC值對三陰性乳腺癌的意義需要更多的研究。
綜上所述,作為乳腺癌的重要亞型,三陰性乳腺癌較非三陰性乳腺癌在磁共振影像上更多的表現為邊緣光滑,環形強化和較低的ADC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