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平,洪欣,龍翔,丁愛民,胡凌,馬重陽,樂文鵬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影像二科,撫州 344000)
磁共振增強檢查用于腦腫瘤尤其是轉移瘤的診斷已在臨床開展較長時間,至于造影劑的劑量一般使用常規劑量(0.1mmol/kg),最近幾年國內外文獻報道大劑量MR增強掃描可以提高腦轉移瘤的檢出率[1],而劑量的選擇有雙倍劑量和三倍劑量,本研究分析和比較三種劑量增強掃描中病灶檢出率的不同。
1.1 臨床資料 選取臨床懷疑有腦轉移瘤的患者58例,原發腫瘤包括:肝癌23例,肺癌19例,乳腺癌7例,子宮內膜癌5例,直腸癌4例。其中50例最后診斷都為腦轉移瘤,4例為手術病理證實,46例為綜合診斷和隨訪證實。
1.2 檢查方法 所有58例患者先進行常規的MR平掃,再使用Gd-DTPA造影劑(釓噴酸葡胺)。第一次常規劑量注射0.1mmol/kg,行橫斷位、矢狀位和冠狀位T1WI掃描,20min后按0.2mmol/kg注射,同樣掃3個方位的T1WI掃描,2d后按0.3mmol/kg注射,掃描3個方位的T1WI加權像,3次注射速度均為1ml/s,層面部位和層厚相同,層厚和間距分別是5mm和2.5mm,以便對比[2]。注射造影劑要注意禁忌癥:一般狀況極差的患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婦女;年齡小于18歲及不適合MR檢查者。
見表1。
常規劑量無轉移灶病人數5例,單發轉移有16例,發現病灶數16個,多發轉移29例,轉移灶59個,總數75個轉移灶;常規劑量無轉移的5例病人在雙倍劑量有1例病人發現單發轉移1個,2例病人發現多發轉移灶7個,常規劑量單發轉移的16例病人,在雙倍劑量下有11例病人為單發(共11個轉移灶),其他5例病人發現多發轉移灶13個,常規劑量多發轉移的29例病人,在雙倍劑量下發現轉移灶81個,總數113個轉移灶;而在3倍劑量下,常規劑量無轉移灶的5例病人跟雙倍劑量一致,1例病人發現單發轉移1個,2例病人發現多發轉移灶7個,常規劑量單發轉移的16例病人,11位病人為單發 (共11個轉移灶),5例病人發現多發轉移灶14個,常規劑量多發轉移的29例病人,發現轉移灶84個,總數117個轉移灶,3倍劑量比雙倍劑量稍有增多。統計分析3種劑量發現轉移灶個數,常規劑量75個,雙倍劑量113個,3倍劑量117 個(61→113,P<0.05;61→117,P<0.05)。結果顯示出大劑量增強掃描發現更多的轉移病灶,使得定性診斷發生了變化,統計檢驗發現顯著差異,而大劑量的雙倍劑量和三倍劑量無明顯差異,研究發現兩者檢出率個數差別在于3倍劑量能發現更多的直徑小于3mm的小病灶。

表1 常規劑量、雙倍劑量及三倍劑量增強MRI對腦轉移瘤患者的診斷(N=50)
正常中樞系統,完整的血腦屏障讓造影劑不能穿透。當血腦屏障被破壞,造影劑進入腦組織使病灶強化,劑量增加,病灶內造影劑濃度增高,病灶強化越明顯,病灶與周圍正常腦組織的對比也增加[3],對比越強就越易于被檢出,當然病灶的大小也決定了檢出率[4],這也得益于兩者的結合。
大量研究表明,病灶大小和對比度的高低決定了檢出率,早期腦轉移的小病灶因血腦屏障破壞輕微在常規劑量增強不明顯,大劑量因造影劑濃度增加讓小病灶能更好的顯示,同時濃度增加使得病灶與周圍正常腦組織的對比度更強,檢出率也隨著顯著提高。特別是腦轉移瘤作為腦內腫瘤,血腦屏障破壞讓造影劑更加容易進入,只是轉移瘤以體積很小的狀態可以存在很久[5],常規劑量因造影劑濃度有限較難檢出,大劑量明顯增加了病灶的顯示率,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病灶顯示從無到有,病灶數也顯著增多,特別是不明確的診斷,使用了大劑量提高了病灶與正常腦組織的對比,有助于診斷的準確。
大劑量顯示了更多的病灶數,雖對診斷無任何影響,但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更多的依據[6]。大劑量增強除了對比度增加之外,對腦實質及水腫無明顯影響,病灶強化更加明顯,常規劑量病灶經過數分鐘迅速強化之后又很快消退,其高峰強化持續時間很短,這主要取決于血腦屏障破壞的程度;而大劑量病灶強化程度高于常規劑量,高峰強化持續時間明顯長于常規劑量,大劑量中的兩種方法,雙倍劑量和三倍劑量對于檢出率無明顯差異,原因在于三倍劑量比雙倍劑量病灶強化程度差異不大,高峰持續時間稍有延長,能夠發現更多的小病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不能說明三倍劑量就一定比雙倍劑量準確率更高,研究表明無統計學意義,在篩選這兩種方法的時候要考慮綜合因素,比如患者年齡、身體狀況以及肝腎功能情況等等。本研究的三種方法都是使用1ml/s的速率注射,患者在大劑量時除3例出現皮膚瘙癢之外,其余患者無不良反應。國外有文獻報道使用大劑量Gd-DTPA副反應的發生率為1.5%,也有文獻報道大劑量或反復進行MR增強檢查無危險性,本組使用Gd-DTPA造影劑的注射速率為1ml/s團注,安全有效。
上述研究表明,雙倍劑量和三倍劑量增強MR掃描可以顯著提高腦轉移瘤的檢出率,特別是小病灶,而雙倍劑量和三倍劑量的選擇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情況允許,首選三倍劑量增強MR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