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近日,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撰文《充滿謊言的白宮》,提到了美國多位謊言總統,并稱美國總統的謊言重創公眾信任。
羅斯福:“真實的謊言”
1941年秋季,隨著美國向英國海軍提供越來越多的援助,美國和德國關系日趨緊張。這一年9月,大西洋上發生了一起“基爾號事件”,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說服持孤立主義態度的美國公眾相信希特勒領導的德國是一個重要威脅,便宣稱一艘德國潛艇攻擊了一艘美國驅逐艦,而事實卻是美方引發了這場戰斗。
美軍“基爾號”驅逐艦建造于一戰時期,它的外觀類似于1940年美國給英國的50艘老式驅逐艦。9月4日上午8點40分,“基爾號”驅逐艦正運送乘客和郵件前往冰島,一架英國飛機發來通知,在該艦正前方大約16公里處有一艘潛艇。“基爾號”主動追蹤這艘潛艇,在“基爾號”指引下,英國飛機在離開前投下4顆深水炸彈,接下來3個多小時,“基爾號”繼續不依不饒地跟著這艘潛艇,被激怒的德軍潛艇改變航向朝“基爾號”靠近。不一會兒,潛艇向“基爾號”發射魚雷,但沒有擊中它。本以為這起沖突會就此罷休,沒想到“基爾號”不肯放過德軍潛艇,從下午1點到3點多,它一直在搜尋這艘潛艇,隨即發射深水炸彈。從后來的德軍戰報來看,這艘潛艇僥幸逃脫了美英雙方聯合絞殺。
事后,羅斯福總統故意隱瞞“基爾號”追蹤德軍潛艇的事實,他向美國民眾撒謊道,以和平方式向冰島運送郵件的“基爾號”突然遭到德軍潛艇野蠻襲擊。在一場著名的爐邊談話中,羅斯福這樣忽悠美國民眾:“‘基爾號懸掛著美國國旗,它遭到了一艘潛艇襲擊,德國承認那是一艘德國潛艇。這艘潛艇蓄意向“基爾號發射一枚魚雷,接著又進行一次魚雷攻擊……告訴你們,德國潛艇在毫無預警情況下先向這艘美國驅逐艦開火,并且蓄意想擊沉它。”羅斯福宣布德國此舉是“海盜行為”,他趁機發布“格殺勿論”命令,準許美軍見到德軍潛艇就開火。
據說,二戰末期,一名前參議院共和黨人問羅斯福的副總統哈里·杜魯門:“羅斯福總統的人品怎樣?”杜魯門的回答就兩個字“撒謊”。不過,從歷史來看,羅斯福撒謊是為了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事業,至少美國人對他撒的這個謊是網開一面的。
約翰遜:欺騙成了“家常菜”
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美國出了個不靠譜的總統——林登·約翰遜。在他當政時期,騙人的官方聲明、欺騙及純粹的謊言成了白宮的“家常菜”,“信譽危機”成為白宮無法跨越的政治鴻溝。
1964年8月2日,美國海軍“馬多克斯號”驅逐艦在越南民主共和國(簡稱北越)沿海巡航,據說該艦遭到3艘北越魚雷艇攻擊,它迅速展開反擊,3艘北越魚雷艇受損,4名北越水兵死亡,美軍無一人傷亡。兩天后,美軍“馬多克斯號”驅逐艦和“特納·喬伊號”驅逐艦報告再度遭到北越魚雷艇攻擊。這就是聞名于世的北部灣事件(又稱東京灣事件)。北越方面隨后堅稱沒有發動過8月4日攻擊。后來,美國國家安全局一份內部歷史研究報告解密,這份
報告表明,“馬多克斯號”在8月2日同北越海軍交火過,但8月4日那場交火中沒有任何北越海軍艦船在場。事實上,8月4日北越海軍根本沒參加戰斗,只是打撈了兩天前受損的兩艘船只。
盡管如此,約翰遜總統立即抓住所謂“北越二次攻擊”這一機會蠱惑國民。8月4日午夜前,約翰遜發表電視演說,聲稱當天北越艦艇攻擊了兩艘美軍軍艦,請求國會授權對北越做出軍事反應。他在講話中重復著這樣一個主題,即“河內政權是侵略者,美國處于防御態勢”,他還宣稱攻擊發生在公海上。隨后,他利用顛倒黑白的“證據”獲得了國會對《北部灣決議案》的支持,該決議導致越南戰爭急劇升級。前海軍軍官約翰·懷特在3年后透露說,約翰遜總統向國會提供了假信息。
在美軍深陷越南戰場泥潭之后,約翰遜持續就戰爭進展向美國人撒謊,乃至到1967年駐越美軍人數達到了52.5萬人。不僅如此,他還假裝對這場戰爭保持樂觀,這給公眾傳遞了錯誤信息。到1968年,美國民眾紛紛說,分辨約翰遜是否在說謊的唯一途徑是看他的嘴唇是否在動。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放棄競選連任。這個不靠譜的總統嚴重損害了美國政府的公信力,20世紀60年代初,民調顯示3/4的美國人對政府非常信任,而經過約翰遜和尼克松兩個總統執政之后,僅有1/4美國人抱有這樣的看法,盡管造成信任下滑的原因很復雜,但總統撒謊起到了一定作用。
里根:把總統演得最好的演員
歷史上的美國總統撒謊有的是為了貫徹自己的大政方針,有的是政治斗爭所迫,有的則是過于自信。演員出身的羅納德·里根總統撒起謊來很特別。1983年11月,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沙米爾訪問美國,里根總統告訴沙米爾,他在陸軍電影部隊服役期間,拍攝過納粹集中營剛解放時的鏡頭。里根還向包括納粹大屠殺幸存者西蒙·維森塔爾在內的其他一些人講述過這個故事。然而,事實卻是里根從未去過剛解放的集中營。
里根不僅誤導性描述自己在戰爭期間的經歷,還對他人的經歷撒謊。他在1981年總統就職演說中講述了一戰期間士兵馬丁·特雷普托扣人心弦的故事。《紐約每日新聞報》記者拉爾斯·納爾遜調查發現里根講的故事沒有發生過。有人對納爾遜說,里根講述的這個故事與二戰時期電影《飛行之翼與祈禱者》中的一幕類似。對此,白宮發言人拉里·斯皮克斯竟回應說:“如果你講了五遍同樣的故事,那就是真的。”
里根在“伊朗門”事件中的欺騙行為曾一度威脅到他的總統職位。一開始,里根斷然否認有不當行為,他宣布:“我們過去沒有以武器或其他任何東西交換人質,將來也不會。”3周后,他換種說法:“我要說的是,以武器交換人質不是我的本意”。數月后,當曝光出來的秘聞使這些說法站不住腳時,他轉而狡辯道:“幾個月前,我告訴美國人我們沒有同伊朗有過交易,現在,我的心和我最好的愿望仍在告訴我這是真的,但事實和證據告訴我這不是真的。”看來,里根是把總統演得最好的演員,他可以稱得上是編造毫無根據故事的行家,而且在撒謊之后,他還從心里認為自己講述的是真相。▲
環球時報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