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遠

計劃為期10年.采購規模超過5000架無人機。總額約30億美元——不,這不是美軍的計劃.也不是俄羅斯或中國軍隊的計劃——這是印度各軍兵種的無人機裝備計劃。請看——
印度陸軍司令部計劃在未來3~5年在步兵營和機械化營以下組建獨立的無人機分隊(至少是排),甚至為排、班這些基層分隊裝備能在戰場上進行偵察監視及探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小型和超小型無人機。
《印度時報》援引印度國防部代表的話稱:“這些無人機航程有限,約為10km,但它們能為我們的陸軍提供重要的偵察情報。”
空軍司令部打算組建獨立的無人機中隊,裝備偵察/打擊無人機和純打擊無人機。而海軍準備為各種戰艦大規模裝備具有不同航程的飛機型和直升機型無人機,并對岸基和艦載(搭乘航母)無人巡邏機、偵察/打擊無人機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2015年,印度啟動了國產小型和微型無人機研發計劃(預算約1496萬美元)。而一些印度媒體援引印度國防部和工業部門代表的話斷言,印度甚至已經開始研發無人殲擊機和無人轟炸機。
2016年,印度國防部制定無人機發展計劃,要在未來10年內,耗資30億美元,采購超過5000架無人機。
2017年7月5日,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發表聲明,其已經與印度班加羅爾動力技術公司(DTL)和Elcon公司簽署協議,共同開發無人機。
此前,在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達成的軍事技術合作和技術合作聯合倡議的框架內,新德里和華盛頓商定授權印度組裝幾架改進型RQ11“大鴉”無人機。
印度軍政領導人對將在上述計劃框架內實施的項目提出的特別要求是“必須是印度制造”。簡單地說,只允許印度公司參加印度國防部的無人機采購招標。只是這一要求在實際執行中屢被打破。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援引印度國防部代表的話報道:“未來私營單位將廣泛參與無人機采購計劃。”不過,印度公司在無人機研發和批量生產過程中可與任何國外公司合作。
與國外合作看起來不可避免,因為印度本國的軍事工業在軍用無人機領域至今乏善可陳。印度軍隊所裝備的具有戰斗力的無人機系統不是直接從國外進口的,就是經外國授權仿制的。
軍事專家稱,在無人機的研制和大規模裝備部隊的過程中,印度在無人機使用安全保障系統(包括空中相撞預警系統)、無線電和衛星通信系統、偵察和目標指示系統,特別是遠程型這些研發領域都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想要取得重大突破,絕非朝夕之功。
印度著名專家也承認本國的無人機研發計劃存在一系列問題。2015年9月,印度國防部長——原科學顧問、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負責人維杰伊·庫馬爾·薩拉斯瓦特在“航天工業部門的能力和戰略任務”研討會上發言時稱,如果沒有國外公司的幫助,印度工業部門實際上沒有能力獨立研制現代化的無人駕駛航空系統。他強調說:“我們成了進口技術的奴隸。”他補充說,工業部門需要盡最大努力發展本國的航空航天技術。
印度陸軍司令部計劃在美國航空環境(AeroVironment)公司和班加羅爾動力技術公司合作框架內研發新型小型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將完全符合印度陸軍的要求,包括質量量不超過35kg,續航時間至少45分鐘。
印度公司(主要是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下屬的公司)按照與印度國防部和其他軍隊單位簽訂的合同已經研制和正在研制的無人駕駛航空系統屈指可數。
遙控巡航導彈常常被列入無人機的行列,它們當然很像無人機,但不是傳統概念的無人機,因為它們執行的是完全不同的任務。但在印度國內,印度空軍裝備的“無畏”(Nirbhay)和“拉克沙”巡航導彈被列入無人機范疇。
班加羅爾的航空分部——航空發展公司(ADE,Aeronautical DevelopmentEstablishment,簡稱ADE)為印度空軍研制了戰場偵察型
“無畏”無人機。該機采用了適于在機場起降的起落架,可攜帶130kg有效載荷。當然,“無畏”無人機的試驗計劃正在艱難地進行著:準備了很久的第三次試飛于2015年10月16日以失敗告終——原計劃飛行1小時,結果只飛了700秒鐘。2013年3月12日進行的第一次試驗也是失敗的。只有第二次試飛成功地在1小時10分鐘之內飛行了約1000km,在這期間在航線上完成了15次轉彎。印度軍隊目前對“無畏”無人機的訂貨分配如下:空軍30架,海軍50架(岸基型和艦載型)。
根據最嚴格的要求,不包括多旋翼微型無人機和各種小型無人機,印度研制的惟一具有實際意義的無人機是“尼尚特”無人偵察機。該機由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從1988~1990年開始研制,1995年試飛,用于遂行偵察監視、炮火校射和損失評估任務。該機進行了小批量生產并裝備部隊。1999年7月,印度陸軍分隊在實戰中使用了“尼尚特”無人機。不過據悉,印度2004年11月15日與ADE公司簽訂采購12架無人機合同,最后只接收了4架。
“尼尚特”無人機采用傳統的高單翼布局,機長4.63m,起飛質量380kg,留空時間4.5小時,有效載荷質量45kg。動力裝置為1臺RE-2-21-P或RE-4-37-P活塞式發動機,最大飛行時速185km(巡航時速125km),實用升限3600m,航程160km。
“尼尚特”無人機的主要不足是,采用液壓氣動彈射器彈射起飛,利用降落傘著陸,這嚴重限制了其靈活使用能力,特別是在作戰過程中受到敵方火力對抗的情況下。例如,只能在上一架無人機彈射20分鐘之后操作下一架無人機彈射起飛,況且起飛系統布置在14噸“太脫拉”卡車底盤上,再加上“尼尚特”無人機系統中還包括機動控制站、無人機機載電子設備準備車、全系統供電車和無人機運輸車,所以整體十分笨重。
另外“尼尚特”的安全性也令人堪憂。例如2015年11月,一架“尼尚特”無人機由于降落傘未打開而墜毀。因此目前印度專家正在研發其改進型——“潘奇”無人機。“潘奇”無人機的主要特點是有起落架,這樣就可以在機場(場地)上獨立起飛和著陸。
2016年2月26日《飛行》雜志援引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代表的話稱:…潘奇無人機的完善工作正在根據陸軍對常規起降無人機的要求進行。項目處于推動實施階段。陸軍計劃將‘潘奇無人機作為戰術無人機使用。”由于改進型無人機質量較小,其續航時間將比原型長。此外,“潘奇”無人機的有效散射面積也較小。
國外媒體認為,截至目前,印度陸軍接收了約500架中型、小型和超小型無人機,空軍接收了少量的“大型”無人機、95架超小型無人機和部分直升機型無人機,海軍接收了95架微型無人機和幾架中空長航時無人機(總額約2億美元)。
同時,印度軍隊無人機仍然要依賴國外制造商,其采購了以色列的“搜索者”Mk I和“搜索者”Mk II(早已開始在印中和印巴邊境執勤),“蒼鷺”、“哈羅普”(Harop)等。還有被稱作“印度”無人機的一系列其他無人機型號,實際上只能算一半“印度”血統,因為它們是經外國授權生產的,或與國外公司聯合研制的。例如,“帕萬”(Pawan)無人機是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與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聯合研制的,但為了符合“印度制造”的理念,由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航空分部航空發展公司(ADE)生產。
印度還與以色列聯合研制了艦載無人駕駛直升機項目(NRUAV,即NavalPootary UAV)。其原型為“獵豹”(chetak)輕型直升機。該無人機最大起飛質量2200kg,最大有效載荷220kg,機身長10.17m(含方向螺旋槳),機寬2.6m(旋翼折疊),機高2.97m(至旋翼槳轂),續航時間6小時,實用升限約4572m,最大飛行時速100節。
近年來印度積極發展各種尺寸的無人駕駛偵察/攻擊機。
目前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正在為印軍研制“拉斯托姆”系列無人機,包括以下改型:“拉斯托姆-1”戰術無人機,以輕型有人駕駛飛機為原型,續航時間達12小時;“拉斯托姆-H”戰役戰術無人機;“拉斯托姆-2”中空長航時無人機(戰役戰術無人機),續航時間達35小時,最大航程250km,實用升限約9754m,可攜帶350kg有效載荷;“拉斯托姆-C”無人戰斗機,它實際上是“拉斯托姆-H”的武裝型。
“拉斯托姆-1”無人機以LCRA(Light Canard Research Aircraft)試驗機為基礎。LCRA是以已故教授拉斯托姆·B.達馬尼亞為首的小組早在1980年代完成的項目。
該無人機采用“鴨”式氣動布局,自身質量720kg,有效載荷質量95kg,機長5.12m,翼展7.9m,機高2.4m。動力裝置為1臺0-320N缸氣冷活塞式發動機,功率150馬力,最大飛行時速為150節,設計航程250km,可以90~110節速度飛行12~15小時,巡邏高度達7925m。在350kin以內可與指揮所保持聯絡。采用飛機式獨立起降方式。
“拉斯托姆-1”無人機于2009年11月11日完成首飛。其任務最初被定為偵察監視,并為武器提供目標指示、評估損失等。但目前已經在試驗偵察/攻擊型攜帶2具“赫利納”(Helina)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以及著名的印度“毒蛇”(Nag)反坦克導彈的空射型。
根據“拉斯托姆”計劃,接下來研制了“拉斯托姆-H”無人機(飛機型)。其設計質量為1800kg,機長9.5m,翼展20.6m,可攜帶350kg有效載荷,巡邏高度10668m。計劃為其配備俄羅斯土星公司研制的36MT小型渦噴發動機,布置在機翼下方。根據一切跡象判斷,該機型研發工作處于停滯階段,印度將主要力量投入到了“拉斯托姆-2”的研發上。
“拉斯托姆2”無人機的構造和外觀與美國的“捕食者”無人機相似,但配裝2臺Rotax 914活塞式發動機(單臺功率為125馬力,“蒼鷺”無人機采用此型發動機),三葉片旋翼,最大飛行時速225km,巡航時速125~175km。設計巡邏航程250km,續航時間達30-35小時,實用升限9144m。有效載荷包括:中、遠程晝間和夜間光電探測系統,合成孔徑雷達,對海搜索雷達,無線電和無線電技術偵察系統等。根據研制公司的宣傳材料,其80kg重的Ku波段合成孔徑雷達有3種工作模式:航線繪制地圖,分辨率6m和3m,傾斜距離40kin,照相寬度12km;目標照相,分辨率1m和0.6m,傾斜距離40kin,照相區域大小1.5kinX1.5km;地面移動目標監視模式(GMIT),探測和跟蹤距離40kin以內的移動目標,分辨率25m,掃描范圍-45°~+45°。
由于一系列原因,“拉斯托姆-2”無人機的起飛質量最終比設計指標(1820kg)重近400kg,超過2100kg。因此研制者決定用1臺200馬力的萊康明發動機替代2臺125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以減輕質量。
但由于美國政府限制該無人機構造所采用的一系列配件的出口,其研發工作遇到很大困難,這要求印度自己組織這些配件的生產。結果直到2014年上半年才完成發動機的招標和低速滑跑。而首飛多次被推遲。參與該計劃的有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和巴拉特電子公司,他們已投資4600萬美元。據評估,該無人機研制總耗資將達到2億美元左右。

目前印度空軍、海軍和陸軍各訂購了1套該系統。每套系統包括3架作戰無人機、1個地面控制站。未來,海軍和陸軍還將分別獲得12套該系統,而陸軍對“拉斯托姆2”無人機的需求估計為幾十套。每套系統價格約為6千萬美元,每架無人機價格為583萬美元。
印度還有一個隱形作戰無人機研發計劃——“加塔克”(GHATAK)計劃。該無人機從2009年起先是被稱作自主研發無人航空器(AURA,AutonomousUnmanned gesearch Aircraft),2013年4月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工作后,改稱印度無人攻擊機(IUSAV,Indian Unmanned Strike AirVehicie)。如印度國防部長前科學顧問,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前負責人維杰伊·庫馬爾·薩拉斯瓦特幾年前所指出的,該無人機將“不僅能進行偵察,還能確保發現和摧毀重要目標”。而且在執行戰斗任務時,該無人機的控制方案擬動用多個相互備份的控制中心。薩拉斯瓦特當時強調說:“這些中心將位于不同地點,因此如果其中一個中心失靈,其他控制中心會繼續控制無人機。”
該無人機由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航空分部、軍用航空電子設備研發中心(Defence Avionics Poesearch Establishment)、軍用電子系統應用試驗室(Defence ElectronicsApplication Lab)和燃氣輪機研究中心(GasTurbine Research Establishment)根據印度空軍的訂貨設計。其主要特點是:能攜帶激光制導導彈不少于2枚;機上裝備機載自衛系統,能在遂行偵察監視任務過程中自我防護。
該無人機采用飛翼布局,廣泛使用復合材料和隱形技術,動力裝置將采用渦輪噴氣發動機,機載殺傷武器包括各種導彈,計劃布置在內置武器艙中。起飛質量約15噸,最大飛行高度9144m。
軍用電子系統應用試驗室負責為無人機研發控制與數據交換系統,位于海德拉巴、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下屬的伊馬拉特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Imarat)負責為無人機研制新型高精度殺傷武器或改裝現有武器。該研究中心負責印度高精度航空制導殺傷武器的研發工作。
目前,“加塔克”計劃處于研究階段。2009~2013年完成的第一階段研發工作耗資1.25億盧比(按當時匯率約合187萬美元)。現正在實施的第二階段計劃耗資265億盧比(約3.964億美元)。預計2019~2020年開始交貨。印度專家研制了很久并計劃將其安裝在無人機上的“卡弗里”
(Kaveri,GTX55VS)發動機的研發工作2015年已經停止,所以,無人機的發動機將不得不采用國外產品。盡管2015年11月13日印度政府官方代表稱,已同意為研制僅用于裝備該無人機的改進型“卡弗里”發動機撥出大筆經費。
2015年,印度鄰國巴基斯坦的無人機研發工作引起世界關注,這對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裝備攻擊無人機的工作產生了推動作用。2015年1月,印度國防部領導人請求政府加快采購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蒼鷺”TP攻擊無人機的進程。
在接受了軍方的采購請求之后,印度政府于2015年9月份批準了空軍向以色列采購10架“蒼鷺”TP攻擊無人機的請求,總額約4億美元。據悉,在“印度制造”計劃框架內,各方正在就經以色列授權在印度生產該無人機的可能性進行談判。根據印度的資料,截至目前,印軍已裝備有大約40~45架“蒼鷺”系列無人機(海軍和空軍)。
無人機的研制還與“莫迪多瓦爾學說”(分別是印度總理納倫德雷·莫迪及其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的姓氏)的原則緊密相關。該學說的思想原則是“先發制人的遏制”和更積極地依靠國家的軍事實力,允許為了確保印度國家安全而對從鄰國越境行動的恐怖分子的基地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
2015年6月9日,印軍對緬甸境內的恐怖分子基地實施火力打擊的行動被認為是第一次實際貫徹這一原則的行動。這些恐怖分子一周前曾對印度軍人進行襲擊并最終導致18名軍人喪生。學說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積極開展印軍裝備計劃“國產化”工作。簡而言之,裝備,特別是關鍵裝備,應在印度研制生產,而不應從國外進口。無人機就是關鍵裝備。
印度軍事專家認為:對于印度來說,武裝無人機是對鄰國在該領域進行的工作的不對稱回應。武裝無人機的任務是增加印度軍隊的反擊行動方案,將為打擊鄰國的恐怖分子提供更多的能力。
編輯/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