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慧芳 藺婷
【摘要】近幾年,我國開始注重未來健康中國建設。在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需要優化醫學生人文教育改革。本文通過對醫學生人文教育與臨床實踐的有效結合進行分析,簡要闡述我國目前醫學人文教育在教師、學生及學校管理中的應用情況,從而提出有利于醫療人文教育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健康中國;醫學生;醫學人文教育
近年來,我國開始注重未來健康中國建設,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未來健康中國建設發展的方向綱領。我國未來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要不斷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醫學生,為健康中國建設與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在我國醫學人文教學和健康中國建設的發展要求下,本文通過對醫學生人文教育與臨床實踐的有效結合進行分析,簡要闡述我國目前醫學人文教育在教師、學校管理中的應用情況,從而提出有利于醫療人文教育發展的解決措施,為進一步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參考。
(一)有助于醫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人文知識,提升人文素養
教師在給學生傳授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史等醫學相關知識時,通過增加醫學人文知識,能夠不斷提升學生醫學人文素養和醫學人文精神,使其從知識型人才發展為德藝雙馨的醫學專門人才,促進醫學生全面發展。
(二)在提高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在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醫學生是醫學科學、教育、衛生工作發展和傳承的中堅力量,是保護和加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主要責任承擔者。在我國醫療事業的改革中,醫學生高超的人文素養可以推動和維護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助力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環境建設,為彰顯我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形象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
(一)教師對醫學人文課程認識存在偏差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覺得醫學教育體系可以不包括醫學人文教學,所以思想上沒有重視醫學人文課程;一些教師甚至指出醫務實踐者只要能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工作就已經達到了醫學人文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讓醫務實踐者以“醫者仁心”的本質為實踐宗旨,在醫學實踐過程中明確醫學的根本目的與使命,才能使其更好地尊重和關愛生命,這才是醫學人文教育真正的最終目的。
(二)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很多醫學院校都是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任醫學人文教育的教學工作,這部分教師主修馬克思理論、哲學、倫理學等人文社科課程,絲毫不涉及醫學相關專業,所以,教師自身不具備完整的醫學知識結構,自然就不能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醫學人文知識,并且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別提在課堂當中實現教學互動和教學實踐。
(一)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創新教學方法
醫學院校應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加強學習哲學、法學、倫理學、臨床醫學論、醫學史、醫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加強人格素養培養,以自身教育引導學生自動接受醫學人文教育。在教學方法上,任課老師要不斷研究和探索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在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下實施情景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實現課堂上的教學互動和教學實踐,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藝術性,讓學生領略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醫學院校應重視對醫學人文實踐教學的規劃
任課教師在人文教育實踐教學計劃中應該設計實踐教學主題和學時。對于實施理論教學而言,醫學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去醫院見習,同步吸收和領悟醫學人文精神和人文價值。對于醫學生的臨床學習與實習環節而言,醫學人文教師要配合相關的臨床教學醫院的安排,將醫學人文教學的理論教學和實踐相結合。
[1]盧柳衡,鄧硯.醫學人文教育中醫學
生學習的改進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65—67.
[2]陳娟.我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
的現狀和發展方向[J].經營管理者,2017,12(1):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