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靈
摘 要 國際私法學說的發展對國際私法的影響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于國際法律發展的復雜性以及各國法律規范的差異,各國立法者和司法者無法經過實踐得出統一的針對國家間關于平等民事主體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簡單便捷的法律適用規范,學說的發展為沖突規范的形成指明了一條道路。國際私法史又可以稱之為“國際學說史”,本文通過對國際學說的發展史來探討國際私法中沖突規范的形成。了解學說與國際私法沖突規范的內在聯系,從歷史解釋的角度闡述國際私法沖突規范的形成,以探究沖突規范形成的基礎。
關鍵詞 國際私法 沖突規范 發展史
中圖分類號:D99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120
國際私法是以直接規范和間接規范為基礎的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沖突規范是指在調整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時,應該適用何國實體法來調整的法律規范。它既不是實體性規范,也不是程序性規范,作為國際私法中的特有規范,它為法官使用何種法律解決問題提供方向的指引。而國際私法是在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權威學者的觀點對國際私法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沖突規范作為國際私法中的主要部分,學說的發展對其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不同學者的觀點的批判與繼承與沖突規范中的原則、規則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
14世紀中葉以前,西歐處于封建統治之下,統治者是以自己的領地為基礎來制定法律制度,領土主權觀念深厚,為維護封建統治,屬人主義在后期轉變為屬地主義。但隨著各國對外交流發展的擴大,屬地主義的原則不能適應各國民商事發展的需要,因此適用何種法律成為各個法官難以抉擇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出現,在14世紀到18世紀國際私法中沖突規范是以法則區別說的形式出現并發展起來的。主要有意大利法則區別說、法國法則區別說與荷蘭法則區別說。
在意大利法則區別說時期,巴魯托斯認為法則應該分類,主要分為物法、人法。物法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則,人法適用人之住所地法則,兼采用混合主義法則。不再單純的適用屬地主義法則或者是屬人主義法則。而巴爾多進一步完善了巴魯托斯的觀點,他在區別適用法則的基礎上加入了尊重當事人意思的做法,完善了屬人法,也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意大利法規則說的產生對國際私法中沖突規范的適用突破了單一的屬人原則或屬地原則,他們突破法域的限制從而找出解決法律沖突的方法。
16世紀的法國文化盛極一時,海外交往頻繁,地區經濟發展不協調,法律規定不統一,這對適用何種法律也產生了分歧。法國學者在接受意大利學說的基礎上形成了法國法則區別說,其中代表人物有杜摩蘭和達讓特萊。杜摩蘭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意大利法規則說的基礎上首次提出意思自治的原則,在合同領域要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契約自由,他將巴爾多的尊重當事人意愿的習慣發展成為沖突規范中的規則,適應了當時法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擴大屬人法的范圍,縮小屬地法的范圍,沖破了屬地原則的禁錮,超越了他當時所屬時代的禁錮,其所主張的契約自由原則也被現今國際私法所繼承。而達讓特萊代表的是北方封建主的利益,反對意思自治,主張擴大屬地法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追求14世紀以前的單一屬地主義原則,這一思想并不適應當事法國社會的發展,但是其重視主權的觀念被荷蘭學者繼承,對沖突規范的性質有一個全新的詮釋,不再僅僅是國家內部解決法律適用的規范,更是國家之間解決法律適用的規范。
16世紀后半期,荷蘭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經濟快速發展,不斷地對外擴張和頻繁貿易往來使之適用何種法律解決沖突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荷蘭學者胡伯提出著名的三原則:第一,每一主權國家的法律在其境內有效,支配其全體居民;第二,一國境內的所有人均為該國的臣民,不管是永久的或暫時的居留;第三,根據禮讓,在一國境內獲得的權利在其他國家也應得到承認,只要這樣做不損害其他國家及其臣民的權利。繼承了法國學者達讓特萊的屬地主義思想和國家主權思想,但同時認為在適用外國法底線上加入“國際禮讓”的因素,這也是沖突規范中公共秩序保留原則的萌芽,其中也包含著既得權思想;另外國際禮讓學說中將禮讓僅僅是作為習慣而并非是義務,這一學說對以后沖突規范中的國際禮讓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到這一時期為止,法規則說對沖突規范中的原則或者是規則的形成已經產生了影響。法則區別說跳出了屬地主義原則的禁錮,從人、物、行為方面對適用法律規范區別對待;法則區別說將國際私法發展成為調整國家之間的法律規范,沖突規范從調整區際之間的法律適用發展到了調整國家之間的法律適用。盡管這樣,國際禮讓說也沒有擺脫法則區別說的束縛,仍然在物法、人法的法則區別下適用法律,隨著時代的發展仍有其局限性。
對于法規則說時代的學說,不少學者加以繼承。19世紀初期,美國學者斯托雷繼承胡伯的“國際禮讓說”,繼續發展屬地主義。他認為外國法在內國是否適用,應根據內國法的適當法學理論和禮讓,以及法律上的明示或者默視的同意,目的是方便民事交往,這將國際禮讓說從習慣法上升到了法律規定的程度,同時也有利于沖突規范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斯托雷也堅持國家主權原則,除繼承和發展了荷蘭學者胡伯的觀點外,還把自己的屬地學說建立在分析美國州際法律的判例基礎之上,對往后的國際私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19世紀中葉意大利學者孟西尼,在法規則說的基礎上對該學說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一是在住所地法的基礎上提出用國籍國法來確定當事人的屬人法,尊重當事人國籍,在涉及人身關系時適用當事人國籍國法;二是完善了杜摩蘭的意思自治原則,意思自治不得違反本國的公共秩序;三是對于公共秩序保留來說的,進一步完善了在不予適用與本國公共秩序相抵觸的外國法時應該適用法院地法。公共秩序保留原則有利于保護一個國家的主權,被許多國家所吸收采納。公共秩序保留原則也成為國際私法中沖突規范的重要原則。而19世紀后期英國學者戴賽則根據當時英國國家擴張的需要提出“既得權”理論,認為一國法官應該承認在別國有效取得的權利,這一既得權理論發展了胡伯“國際禮讓說”中隱含著的既得權思想,也是符合國際私法的目的和要求的。但是這一思想是為政治服務,并未對國際私法的沖突規范產生變革性的作用。但是,戴賽對公共秩序保留原則卻有了進一步的闡述,對沖突規范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在經歷了嚴格的屬地主義、法則區別說、國際禮讓說和既得權理論的發展,在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日趨接近的發展趨勢上,德國學者薩維尼提出“法律關系本座說”這一理論。薩維尼批判法則區別說,獨創法律關系的連接點來適用法律,他認為“國際禮讓說”是法律發展的事情而不是法律適用討論和主張的。他認為特定法律規則在什么范圍內發生效力并產生沖突,這只是次要的。首先,他認為存在一個“法律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內內國法律和外國法律都應當平等的適用。其次,與法則區別說從法律規則的性質入手來選擇適用法律規范不同,薩維尼主張的法律關系本座說從法律關系的性質入手探討適用的法律規范,每一種法律關系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地域,這就是這個法律關系存在的“本座”,他將涉外關系分為“人”、“物”、“債”、“行為”、“程序”等幾大類,根據他們各自的“本座”,從而來確定準據法。這是對法則區別說的變革性理論,用活性的法律關系來確定適用的法律,使之更靈活、合理,避免了機械地適用準據法來解決法律沖突,更加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薩維尼并不相信國家主權至上,他傾向于認為存在一個“實在法共同體”,各國法律都應該平等適用,這一思想有利于沖突規范雙邊化與多邊化的發展,為后來統一實體法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但是薩維尼的“法律關系共同體”的想法帶有自然法的特征,這使得其主張無法得到充分論證,不具有實在的指導意義。薩維尼也肯定了沖突規范中的公共秩序保留的原則,同時法律關系本座說這一理論也為后來最密切聯系原則和重力中心說原則提供了理論的引導。
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學者也提出了不少的學說觀點,這些觀點有的繼承和發展了法則區別說和法律關系本座說,有些學說對此進行批判,還有一些結合本國地實際情況,提出適應當時政治發展的學說觀點。美國學者庫克主張“本地法說”就主張適用內國法,但是他過分夸大了屬地主義原則的適用,這與其所存在的時代也是有一定關系的。還有卡福斯的“優先選擇的原則”以及萊佛拉爾的“法律選擇的五點考慮”原則到里斯的“最密切聯系說”的提出,這些都是對國際學說的發展,主張與案件事實最密切的聯系點,避免機械化地適用法律,也促進了國際私法中沖突規范的完善與發展,其中學說中所體現的理念也被沖突規范所吸收,成為其處理法律沖突的重要原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說的發展對于國際私法這一特殊的法律部門來說,學說的促進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當今世界法律規范的不一致以及各國立法水平以及追求理念的不同,形成一個統一實體法規范還存在一定的障礙,學說的發展正能補足這一缺陷,使之更加完善,這正是他的獨特之處所在。
國際私法中的沖突規范至于這個時代已經形成了它自己的基本的原則和主要的規則以及適用法律規范的方法。沖突規范的形成過程經歷了這幾個世紀以來學者根據實踐經驗進行的探討,在后來不斷發展之中,也有不少學者根據不同時代的要求做出不同的理論探求,有本地法說,法院地法說以及最密切聯系說的產生,都對國際私法中沖突規范的形成、發展和成熟產生影響。在最初形成時期,沖突規范在學說的影響下成為國與國之間的解決問題的間接規范,即使在立法國際化日趨同化和軟化的當今社會,沖突規范仍是國際私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國際學說發展史的把握,從中探求沖突規范的形成軌跡,以便更好的把握今后沖突規范的發展趨勢。
[1]洪萍.國際私法.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
[2]孫珺.論國際私法沖突規范之嬗變.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3]劉艷娜、付哲.論沖突規范的歷史沿革.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1).
[4]祝婧超.論薩維尼對國際私法的影響.法制與社會.2007(5).
[5]馬德才.論薩維尼的“法律關系本座說”在國際私法發展史上的影響.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1(1).
[6]李廣輝.試論沖突法的歷史發展.史學月刊.1993(2).
[7]梁慧星.法解釋方法論基本問題.中外法學.1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