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強
摘 要 青少年犯罪問題是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中韓兩國在新時期都面臨著青少年犯罪暴力化、低齡化等特點,兩國也都制定了相關法律,在立法層面上強調(diào)《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權利和對青少年犯罪預防、保護性措施。對于青少年犯罪法律制度的完善,韓國應堅持“保護性”立法理念,并加強對新時期青少年犯罪特點和重點領域的針對性立法舉措;中國則需要加緊制定《兒童福利法》、《少年福利法》以及專門的青少年犯罪刑事法典和相關法律,并推動這些法律能夠落到實處。最后,兩國都應加強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元主體法律責任構建。
關鍵詞 青少年 犯罪 法律 預防政策 韓國
中圖分類號:D9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129
青少年犯罪問題是大多數(shù)國家都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也是需要持續(xù)關注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展,關系到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問題越來越嚴重,并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世界各國政府為有效應對青少年犯罪采取了各種對策,中國和韓國也不例外,尤其是兩國都經(jīng)歷了急劇的社會變化,并衍生出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將兩國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現(xiàn)狀及法律制度進行對比研究將顯得更有意義。
(一)中國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及特征
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中國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各種社會問題也在累積,青少年犯罪問題愈發(fā)凸顯。進入新時期以后,雖然青少年犯罪在整體犯罪中的比重逐漸下降,但數(shù)量卻明顯上升,尤其是未成年罪犯,其數(shù)量和比重均在增長。未成年人犯罪人數(shù)從2000年到2004年每年平均上升14.18% ,其在整體犯罪的比重從2000年的6.52%上升到2004年的9.17% 。2009年以后,中國未成年人犯罪總量開始緩慢下降,但也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如除傳統(tǒng)罪名外還出現(xiàn)了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強迫勞動等新罪名 。
對青少年犯罪的群體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如下特征:
1.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數(shù)量增多。
2.留守兒童犯罪數(shù)量增多。
3.低齡化犯罪趨勢明顯 。
對青少年犯罪行為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征:
1.犯罪類型多元化,其中以經(jīng)濟目的和暴力行為犯罪尤為明顯。
2.犯罪動機具有突發(fā)性、沖動性和盲目性。
3.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組織團伙化,甚至出現(xiàn)黑社會性質(zhì)。
(二)韓國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及特征
從總體上看,韓國青少年犯罪在2007年和2008年大幅增加,此后呈下降趨勢。其中刑事犯罪占比從2007年的68%上升到了2011年的80%,呈逐年增加趨勢。
韓國青少年犯罪特征如下:
1.財產(chǎn)型犯罪增加。
2.刑事犯罪增加,這是近年來韓國青少年犯罪的突出表現(xiàn)。
3.集團化、暴行、性暴力等犯罪傾向明顯 。
4.再犯率增加,從2008年到2011年韓國青少年犯罪再犯率由26.2%增加到36.9%。
5.低齡化,從刑事犯罪的年齡來看,18-19歲年齡層所占的比重在減少,而14-15歲和16-17歲年齡層的比率在增加。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中韓兩國青少年犯罪問題都面臨暴力化、低齡化趨勢。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物質(zhì)條件的提高,未成年人的發(fā)育提前;而網(wǎng)絡文化的發(fā)展,使得他們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影響。而中國還積累了大量留守兒童、獨生子女、流動兒童等特殊青少年兒童群體,市場經(jīng)濟的消極影響也在擴散;加之普通家庭對教育重視的片面理解、忽視家庭教育等,使得中國青少年犯罪問題凸顯。
(一)中國青少年犯罪相關法律制度分析
中國目前關于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體系主要由以下構成:《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性法律;《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監(jiān)獄法》等涉及針對未成年犯教育和改造規(guī)定的法律;公檢法部門分別頒發(fā)的關于審理未成年刑事案件的決定或通知;此外還包括個別地方單獨制定的地方法條例等。 他們共同構成了當前中國關于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體系。《未成年人保護法》是關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的總攬性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青少年基本權利及青少年相關各主體的作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了預防青少年犯罪而制定的法律,其明確了強化青少年犯罪預防、教育和矯正、預防青少年再犯罪的各種措施及相關主體作用。該法改變了一直以來把重點放在犯罪事后處罰的傳統(tǒng)刑法意識形態(tài),而把重點放在了預防上,反映了中國政府對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高度關注。
當前,中國司法體系中在逐步建立少年法庭,公檢法司系統(tǒng)基本建立了針對未成年人的部門 ,專業(yè)化和規(guī)范化程度也在逐漸提高,這些變化大大促進了青少年犯罪問題領域的進步。但是日益嚴峻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和新問題的出現(xiàn)也暴露出中國現(xiàn)行青少年犯罪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
首先,中國目前還沒有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專門性刑事法典,只能依靠刑法、刑事訴訟法等宏觀性法律。這些法律關于青少年犯罪的條款分散,在程序法上也不夠系統(tǒng) ;其次,中國還缺乏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專門性偵查、審查起訴機構;最后,現(xiàn)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只是關于未成年人保護的原則性規(guī)定 ,缺乏具體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更多是倡議性規(guī)定和籠統(tǒng)性描述,缺乏具體的責任機構和執(zhí)行機構,這也使得關于青少年犯罪早期干預和矯正相對不足 。
(二)韓國青少年犯罪相關法律制度分析
韓國青少年犯罪的相關法律主要有《少年法》、《青少年保護法》、《青少年基本法》等。《少年法》聚焦于調(diào)整少年成長環(huán)境和矯正反社會行為少年,主要針對犯罪少年、觸法少年和虞犯少年。《青少年保護法》是為了保護青少年免受各種有害媒體和環(huán)境危害而制定的法律,其明確了有害媒體、有害環(huán)境以及青少年親權者的義務。《青少年基本法》主要為了保護青少年的正當權利及待遇,主要內(nèi)容包括:保障青少年的參與權,保障青少年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律性,改善青少年的成長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明確家庭、社會、國家及地方自治團體的責任等。韓國的青少年犯罪相關法律以“保護青少年”為基本原則,通過設立專門的機構謹慎而專業(yè)的處理涉法青少年問題。
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機構主要由警察局、檢察院、法院、保護觀察所、少年院、少年教導所以及青少年分類審查院和拘留所等共同組成。警察局設有青少年調(diào)查專案組,對犯罪青少年進行調(diào)查;青少年分類審查院歸屬于韓國法務部,負責查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預防青少年犯罪和再犯、診斷青少年是否得到保護等,這些調(diào)查結果將在青少年犯罪調(diào)查和審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少年法院負責決定相關處分,其結果分為保護處分和移送刑事處分,情節(jié)嚴重者將移交至刑事法院。
相較而言,韓國青少年犯罪法律制度具有兩個特征:一是相對完善的青少年犯罪法律體系;二是明顯的保護性傾向,處罰相對柔和。2008年,韓國司法機關對青少年犯罪起訴的猶豫率為45.8%,明顯高于所有罪犯的起訴猶豫率13.5%;韓國的少年刑事案件移交刑事法院比率也由1996年的12%下降到2005年的6%。相對寬容的司法處理也使得韓國青少年犯罪再犯率比較高。總的來說,這種保護為主刑罰為輔的理念、引導、教育等保護性措施以及相對完善的青少年法律體系值得借鑒。
面對共同的青少年犯罪問題,中韓兩國都在法律方面做出了努力,在制定青少年犯罪法律制度方面都體現(xiàn)出對《兒童權利公約》基本權利的重視,也都非常強調(diào)青少年犯罪預防和保護性措施。
對于韓國而言:近期發(fā)生的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事件引發(fā)了韓國社會的強烈情緒。由于目前的青少年犯罪法律體系傾向于保護、量刑較輕,難以起到懲戒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作用。韓國社會正興起修改現(xiàn)行《青少年保護法》之意。基于這種背景:
1.韓國法律界應在貫徹保護為主刑罰為輔理念的同時,在青少年保護與犯罪懲戒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
2.加大法律處罰力度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犯罪問題,如何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宣傳教育、實施綜合治理才是解決問題之道,韓國政府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針對不良社會文化、校園暴力等重點領域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法律體系,營造良性社會環(huán)境。
3.韓國青少年犯罪法律體系雖然豐富,但其系統(tǒng)性銜接和部分制度的有效性值得推敲,例如專業(yè)咨詢教師制度缺乏具體標準的配套制度等應針對性加強。
對于中國而言:
1.完善青少年權利保護的法律體系。目前中國還沒有制定《兒童福利法》、《少年福利法》等法律,盡管《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對兒童的生存權、保護權、發(fā)展權和參與權進行了規(guī)定,但不夠細化和具體化,尤其是對于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孤兒等特殊的兒童弱勢群體。青少年權利保護有助于預防青少年犯罪,也有助于在根本法律層次上推動青少年犯罪法律的完善。
2.系統(tǒng)化建立青少年犯罪刑事法典及配套法律。目前,中國的《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已經(jīng)有了關于未成年人的針對性規(guī)定,但缺乏專門性法律的問題仍將制約青少年犯罪領域。
3.應考慮相關法律制度的可實施性,確保落到實處。
此外,中韓兩國在青少年犯罪法律制定中都明顯體現(xiàn)出政府主導作用。這將難以適應現(xiàn)實問題的復雜性和變化性。兩國都應當在法律制定上加強對社會力量的激發(fā),對家庭、學校、社會等主體責任的進一步指導和約束,最大化的調(diào)動力量服務青少年犯罪領域。
王利霞.淺談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及預防.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6(6).62-63.
鞠青.中國青少年犯罪演進的定量分析.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5).15-23.
路琦、董澤史、姚東、胡發(fā)清.2013年我國未成年犯抽樣調(diào)查分析報告(上).青少年犯罪問題.2014(3).29-42.
石艷芳.青少年犯罪何以頻發(fā):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青少年犯罪問題.2014(1).41-46.
朱旭玲.犯罪青少年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以銅仁市為例.法制與社會.2017(16).165-167.
鄧俊.近十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研究綜述.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0(1).108-112.
劉娥、姜正紅.韓國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制度現(xiàn)狀研究.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25(4).65-67.
徐建.偉大變革中的我國青少年犯罪與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犯罪問題.2016(1).4-12.
高君鴿.未成年人犯罪相關法律問題分析.法制與社會.2018(7).249-250.
邵文靜.關于中國青少年犯罪的相關法律思考.甘肅科技縱橫.2013,42(5).73-75.
張靜.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規(guī)定之完善.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30(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