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艷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維的模式、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國的婚姻家庭關系出現了很多新問題,其中的離婚救濟制度還存在很大完善發展的空間,通過對我國現行離婚救濟制度的歸納總結,分析其缺陷和漏洞,探索如何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 離婚救濟 制度 缺陷
中圖分類號:D923.9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136
我國離婚救濟制度目前僅包括家務勞動補償、經濟困難幫助、離婚損害賠償三個方面,但在實踐生活中,這些制度的司法運用并不理想,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也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其本身的規定存在著較多的缺陷和漏洞,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借鑒他國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司法實踐,進一步完善很有必要。
(一)家務勞動補償制度
我國《婚姻法》(2001最新年修正版)第40條規定一方因照料老人、撫育子女、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較多付出的,在婚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書面約定財產歸各自所有的情況下,離婚時一方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補償。
該規定的解析:(1)該規定僅適用于婚姻期間采取分別財產制的當事人;(2)是否行使請求權由有請求權的一方自行決定。
(二)經濟困難幫助的制度
我國《婚姻法》(2001年最新修正版)第42條規定:離婚時生活困難的一方可請求另一方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婚姻法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及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離婚后沒有住處的,也屬于生活困難。離婚時一方可以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居住權或所有權對生活困難方提供幫助。
該規定的解析:這一規定既體現了我國互助友愛的新型社會主義社會關系和扶弱濟困的社會主義道德,也是對離婚引起的消極后果的補救,更是夫妻互相扶養義務的延伸,我國從總體上來說婦女的經濟能力不如男子,這一規定有助于保障婦女的權益消除其在離婚問題上的經濟顧慮,有利于保障離婚自由。據此,離婚時得到經濟幫助條件是:(1)時限性:離婚時存在的困難,而不是離婚后或其它時候發生的困難,如一方離婚時勞動能力年輕,只是暫時困難的,一般給予短暫或一次性幫助,但如果結婚多年,年老或殘疾又無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一般給予長期的幫助和安排;(2)提供幫助的一方要有經濟幫助的能力,受幫助的一方另行再婚后結束幫助;(3)提供幫助一方一般是從其應分得的住房和其它個人財產中給與幫助,而不是與應當分割的夫妻共同財產相混淆;(4)雙方對幫助具體事宜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5)困難的標準是“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或離婚后沒有住處的”。
(三)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我國《婚姻法》(2001年修正版)第四十六條規定:一是重婚行為;二是有配偶者又與他人同居的行為;三是實施家庭暴力的行為;四是有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只有這四種情形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
而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了“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不以夫妻名義的情形。
該規定的解析:(1)適用該規定的前提是因上述四種情形導致離婚;(2)損害賠償包括人身財產方面的物質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
(一)家務勞動補償制度存在的缺陷
1.家務勞動補償制度僅適用于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適用分別財產制的情形,其適用范圍在實踐中受到很大限制,因為我國基于傳統、習慣和歷史等原因,現實中夫妻很少有實行分別財產制的,因此也很難適用本條。
2.對于實行夫妻財產共同制的情形,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夫妻雙方都有工作要上班,但下班后一方(特別是女方)卻還要承包所有家務和照顧小孩等,另一方就可以休息,享受照顧,恢復體力和精力,甚至進一步充電為自己事業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前景和機會,這些無形的犧牲卻沒有規定在法律的補償之列,如果離婚,做家務比較多的一方必然是比較吃虧的,以后的生存能力、事業發展都會大大不如對方,分割財產卻一般只能平分,這樣是很不公平的。
(二)經濟困難幫助制度存在的缺陷
1.法律規定的門檻過高,對生活困難采取了絕對困難的幫助標準,即依靠離婚時分得的財產和個人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的生活水平或無住處才屬于生活困難。卻沒有考慮雙方的經濟懸殊,一方對另一方的貢獻,或一方因婚姻獲得的有形或無形的利益,以及一方在離婚后進行職業培訓學習的成本等都沒有考慮進去,一方離婚后沒有住處的情況在司法實踐中也很難得到幫助,即使得到幫助,但因離婚雙方一般都是感情破裂、關系鬧得非常僵,甚至有發生暴力侵害的可能,如繼續住在一起,仍是不當的,會進一步加劇雙方的矛盾、甚至發生沖突和人身危險。
2.這類案件司法實踐中大多數人得不到經濟幫助,且在少數得到經濟幫助的案件中也只是點到為止、杯水車薪,僅具有安慰性質,根本解決不了需要幫助一方的實際困難。也沒有關于何種情形下經濟幫助可以變更和終止的規定。
(三)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存在的缺陷
1.我國婚姻法采取的是法定過錯賠償,即只對四種法定情形:(1)一方有重婚行為的;(2)有配偶者又與他人同居的情況;(3)一方實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或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的”導致離婚的才可請求賠償損失,但在現實生活中,遠遠不止這四種過錯導致離婚,其它如重大犯罪、吸毒、整天沉迷于打游戲、嚴重犯罪、在生活中從不做家務、通奸、嫖娼、姘居、因一方隱瞞重大疾病、有精神病史或性功能障礙、還有隱瞞整容后完全大變樣生的孩子卻遺傳了真正的丑陋基因、其它精神冷暴力等情況等導致的離婚也會對無過錯方造成較大的傷害,影響其再次擇偶,應當賠償。
2.該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往往因舉證難而導致真正獲得賠償的不多,或者獲得賠償極少,只有點象征性。這四種法定賠償情形取證較難、成本較高,甚至還會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或非法入侵住宅等違法犯罪,往往得不償失,還會進一步加劇雙方矛盾造成二次傷害,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故很多當事人都會選擇放棄。對于因第三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故意插足破壞導致離婚的,對第三者沒有任何請求賠償的權利,無疑是不公平的,也導致了這種不顧道德與法律的行為居然不受到一點法律制裁的不良社會效果,且要求“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才可以請求損害賠償,實際上,很多都是長期通奸,并沒有共同居住,但給配偶造成的持續的精神傷害卻是巨大的,也是破壞夫妻感情導致離婚的罪魁禍首,因其不易舉證也加大了受害方的舉證責任。
(一)美國關于離婚贍養的制度
在美國,其離婚救濟制度是給付贍養費和扶養費,要求扶養的一方只需符合以下兩個條件:(1)一方的財產,包括其分得的財產,不能符合其生活合理的需要。(2)一方沒有能力或條件從事相應的工作來滿足其生活的合理需求。就可以請求判決另一方給予其扶養費,法庭根據具體案件的情況,決定具體案件中支付扶養費的數量和時間,不考慮一方在婚姻中的過錯大小,但一般會考慮被扶養一方擁有財產的數額是否有工作、給付費用的一方的經濟條件、雙方婚姻期間的生活水平等因素。有些州還規定了扶養費最低的限度,但絕大多數地方的判例是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確定的。美國法對一方有過錯的證據的要求也有獨特之處,如離婚理由中的通奸,很少能有現場目擊證人,因此很多州規定不用提供當場捉奸的證據,可以使用其它證據,如配偶與其它異性在賓館開房或停留的證據,或者配偶一方的不同尋常的行為也可作證據。
(二)法國的離婚補償費制度
法國先前的離婚補償費制度,需滿足在其離婚后配偶支付給前妻或前夫的錢,仍可讓其差不多可以保持其合理的生活水平。第一任妻子可以獲得離婚補償費一直到其去世,如果丈夫比前妻去世的更早,也將繼續由其繼承人繼續進行補償費支付的義務。直至法國于2005年1月l日,新的離婚法開始實施了,其中的一個重要點,才松動改變了補償原則的部分執行條件。但依然保留補償條款,只是有部分進行了修改,即現在不再轉給繼承人承擔補償費的責任,得到補償費的一方如果再婚,就不會再得到補償費的給付。
(三)香港的離婚生活費用供養制度
為保障配偶一方的權益,香港法院通常會根據實際情況,讓一方一次性分次向另一方支付生活費用。如果法院判決雙方離婚,通常會考慮七個因素,以確定供養費:(1)夫妻各自的經濟負擔能力情況;(2)夫妻雙方的年齡、健康狀況等;(3)婚姻中一方因解除婚姻將會喪失的機會及獲得的某些利益價值;(4)夫妻雙方的品行好壞;(5)夫妻各方的財產如何來源;(6)夫妻雙方的生存能力如何;(7)婚姻存續期間雙方為家庭的發展的貢獻及付出,包括家庭做出的奉獻及照顧家人做家務情況,婚姻的存續期限等。
(一)對家務勞動補償制度的完善
1.打破僅限于補償夫妻財產分別制這一種情形,對于實行夫妻財產共同制或者部分共同部分分別制的,也應該視情況給予補償。
2.細化應該補償的具體情形和標準,比如在財產共同制的情況下,分割完共同財產后,再對做家務付出較多的一方給予補償,以彌補其無形的損失。
(二)對經濟困難幫助制度的完善
1.降低幫助的門檻,對生活困難重新定義,采取相對困難標準,即即使能夠維持當地最低生活水平,但相比起婚姻期間大大降低,也應算為生活困難。
2.對離婚時生活困難應當給予何種程度的幫助標準,應進一步明確細化,綜合考慮其能力、學歷、身體狀況、是否隨子女共同生活等情況,以避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導致判決結果有失公平。
(三)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
1.現行婚姻法規定的范圍過于狹窄片面,現實生活中因一方長期吸毒、沉迷游戲、不做家務在生活中做巨嬰、嚴重犯罪、通奸、姘居、嫖娼、因一方隱瞞重大疾病、有精神病史或性功能障礙、還有隱瞞整容后完全大變樣、其它精神冷暴力等情況,都可以考慮增加到請求損害賠償的情況中去,最好增加“其它導致離婚的重大過錯行為也可以賠償”的兜底性條款,增加司法實踐中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可操作性,對賠償數額劃定一個較高的數額范圍,以保障受害方的權益,也有助于遏制很多不良的社會風氣,提高社會道德水平。
2.對舉證責任的分配,不應完全由無過錯方來舉證,特別是比較隱私的可以部分實行“舉證責任倒置”,這樣更加符合實際,更有利于損害賠償制度的執行,對于惡意的第三者也應列入連帶賠償的范圍,且賠償數額有待提高,以維持婚姻家庭的穩固。或者完全實行無過錯責任。
總之,我國現行的離婚救濟制度還存在許多設計方面的缺陷,在實踐操作中也欠缺操作性,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心理有一定的距離,需要進一步不斷完善,才能與時俱進,適合社會發展的潮流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彰顯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1]方志平.民法寶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2]楊大文.婚姻家庭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3]孫妍妍.婚姻家庭財產糾紛取證技巧與賠償標準.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
[4]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編輯委員會.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法律出版社.2017.
[5]北京萬國學校教研中心.萬國專題講座.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
[6]劉德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觀點集成.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