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功
摘 要 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最開始出現在英美法等西方國家,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也引入了這一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國司法體系得到了完善,同時對于我國知識產權體系建立也產生了較為直接的影響。目前,就我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這一方面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其起到了完善我國知識產權法、確保公民合法權利不受侵害的效果,可是因為我國基本國情以及立法司法等問題,這一制度還是有待于完善,而本文則是從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概念出發,對其國內外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問題提出了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措施。
關鍵詞 知識產權 懲罰性賠償制度 司法體系
中圖分類號:D923.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138
知識產權本身就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所以知識產權擁有者也能從中獲得較為客觀的經濟效益,也正是因為如此知識產權才會存在可能會受到不法人員或者是不法行為侵害的危險。現如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知識產權在社會上所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高,因為知識產權而造成的一系列司法糾紛問題也在不斷的增加,而目前對于因為知識產權而產生的糾紛,大多是通過先進賠償等方式來維護知識產權擁有著利益,這也是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具體表現。這一制度的存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知識產權擁有著權益,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
懲罰性賠償制度屬于一種相對性的概念,是在補償性賠償制度基礎上而衍生的,對于這一制度我們可以將其歸納到損害性賠償這一領域之中,因為這一制度本身所側重的就是對于知識產權侵權人員的懲罰,這一制度一經提出就受到了較多的關注,而且還因此產生了較多的懲罰性賠償條款,并且也均已受法律所認同。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其中侵權賠償金額如果有超出實際損失的話,那超出來的部分不僅是對侵犯人員的懲戒,也是對于被侵權人員的補償。
由此可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存在本質上來說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懲戒知識產權侵犯者,限制其一系列的侵權活動,可以說是民事賠償這一范疇 。懲罰性賠償制度相比較于補充性賠償制度而言的話,其存在自身所獨有的優勢,首先,懲罰性賠償制度本身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對侵權人整個活動起到懲戒效果,所以在對侵權者進行懲罰的過程中,其懲罰金額也會從其所獲得的經濟利益這一方面出;其次,這一制度的存在能夠很好地震懾到一系列的侵權行為,減少侵犯他人知識專利等現象的發生;最后,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制度的存在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規范市場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對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研究,本文也就國外對于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一)美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發展現狀
在美國《專利法》之中的第284條第2款當中明確的提到過:“不管是由陪審團,亦或者是法院來進行估定,法院在對賠償金額進行確定的時候,最多只能增加到原估定亦或者是確定數額的三倍。”所以對于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也有相關學者將其稱之為“三倍賠償”。可是,這一項法律制度對于具體的適用范圍卻沒有進行合理的明確,所以在實施這一法律的過程中,司法實踐人員也就很容易形成一種慣例,即必須要用故意侵權這一行為作為必要條件,另外還需要補充專利法之中的不明條款、增加不一樣的規則,像是對不利于推斷規則以及積極義務規則等條例進行具體的說明 。在《版權法》第504條規定當中明確的指出,法定賠償主要指的是對于任何一部作品來說,無論侵權人屬于單獨個人,亦或者是兩名或者是以上的侵權人,其法定賠償金額限定不能少于750美元,亦或者是不能高于30000美元,以法院視正當而定。在這一法律規定之中,其沒有像《商標法》以及《專利法》那樣對賠償責任進行明確,只是對法定賠償的金額進行了明確。
(二)英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發展現狀
在英國《版權、外觀設計與專利法》之中的第97條第2款我們能夠發現,侵權人員其自身行為惡意程度以及因為侵權而獲得的利益可以作為懲罰性賠償金額確定的依據。可是,同樣的在這一法律之中,對于附加性的損害賠償金額額度以及情況等方面卻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這也就在實際評定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爭議。英國政府之前并沒有在民事程序上擴展懲罰性賠償金的適用范圍和適用領域的意思,很多國內外學者也都以為所謂的附加賠償金也就是懲罰性賠償。
在我國知識經濟體制環境下,我國法律體系完善程度也日益提升,而目前各個行業產權意識相比較于之前得到顯著的提升,可是因為市場法律體系等各方面原因,促使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還是較為嚴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數量相比較于之前有著顯著上升,相關數據顯示,早在2008年全國法院所收到的相關民事案件一共有24406件,而在到達2012年的時候數字增長到了87419件,而目前更是數量可觀。其二,故意侵權問題較為嚴重,就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發生現象來看,故意侵權這一問題發生量也較多,這也能夠看出雖然我國法律正在不斷的完善,可是這一行為依然還是十分的猖獗 。其三,部分知識產權人本身權力意識不夠,這也就促使侵權行為在不斷的增加和發生,大多數人員對于知識產權意識都沒有清晰的意識,所以一旦出現侵權行為其也就很難把握,這也就直接對企業發展造成了較為顯著的影響。
就目前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發展情況來看,不管是在司法、立法,亦或者是執法過程中,對于知識產權故意侵犯這一行為,法律在判決的時候總體的賠償金額相對來說都十分的低,所以促使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侵權人越發的猖獗、肆無忌彈,從這一角度我們也能夠看出我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就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之中的規定來分析,其提出專利期權通常情況下能夠得到大于1萬元、少于100萬元的判決賠償金,如果是著作權受到了侵犯的話,法院一般只能判決少于50萬的賠償金,而商標侵權也從之前的50萬提到了300萬。
其次,法官在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進行判決的過程中,法官本身也具備較強的自由裁決權,所以在執法過程中也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像是同一地區執行標準不一、賠償金額較低等等。
最后,因為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本身所賠償的金額數就較少,這也就很難發揮出這一制度的價值,不能對侵權行為起到較為良好的震懾效果,而這也是目前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所存在的問題之一。
(一)發揮出激勵作用
為了確保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價值能夠得以發揮,在對這一制度進行完善的時候就可以將獎勵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結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對侵權者進行懲戒,并且對于對弱勢群體一定要加強保護,盡可能在制定的過程中加強對被侵犯者的關注,借助于激勵作用來緩解其受到的知識產權侵犯。具體而言,在對知識產權侵犯行為進行執法和立法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對賠償金額的加大來對不法人員作出裁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盡可能的對舉發不法侵權行為進行激勵,通過這一方式來進一步讓產權具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樣也就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出懲戒的效果。為此,在對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完善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加強對激勵模式的重視,通過這一方式來進一步促進這一項工作的有序實施。
(二)明確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數額
通常情況下在對知識產權賠償數額進行明確的時候,主要有兩個步驟,其一,需要先對補充性賠償基礎金額進行明確;其二,則需要對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情節進行合理估計,然后以此來對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金額進行明確 。因為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數額本身就是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在對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數額進行確定的時候,主要是具有以下幾個損失:一是產權擁有人員本身的實際損失;二是侵權單位,或者是個人因為侵權而獲得的相關利益;三是知識產權的合理許可使用金額;四是如果上述幾種情況都不符合的話,則可以讓法院按照侵權行為是否嚴重來進行分析,以此來作出最為恰當的法定賠償。由此可見,在明確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數額的時候,一定要將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明確的界定,堅決杜絕混為一談。
(三)對知識產權賠償數額進行合理限制
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平衡個人利益以及社會利益,所以在對其進行完善的時候,還需要對誠摯制度適用范圍進行合理的設置,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為過度保護而造成的侵權行為。如果我們從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數量來看的話,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一定要對金額進行合理的設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較為良好的賠償、懲戒以及威懾作用。如果數額相對而言較低的話,這個時候這一制度的價值也就很難得到有效的發揮,進而也就不能起到較為良好的威懾作用。所以說,在對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完善的時候,還需要對知識產權賠償數額進行合理限制,可以結合英美等國家發展需求來進行合理的設計,以此來最大程度發揮出知識產權懲罰性管理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范圍也在不斷的增加,而條例以及限制等各方面也變得越發的謹慎,這一系列現象也顯示出了各國對于這一制度的認同。我國引入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時間本身就較短,所以發展現狀也就存在一定的問題,而本文通過對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研究,希望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出這一制度的價值,有效的保障他人合法權益。
柯勁恒.構建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以金融危機下的中小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為切入點.特區經濟.2010(9).260-261.
趙丹.我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綜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6(3).128-133.
何玄哲.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法制博覽.2015(8).
董小云、徐濤、朱永勝.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范圍研究.甘肅高師學報.2016, 21(1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