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子路
摘 要: 近年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愈發受到矚目,隨之引發的國際漢語熱潮與國內母語教學滯后現狀形成對比。大學語文作為高等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應承擔起培養和發展學生人文素質的責任,其發展面臨一些問題。本文基于母語教學現狀,以江蘇大學大學語文為例探索大學語文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為考察主體,結合相關教學方法和理論,為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提供的建議和方案。
關鍵詞: 母語教學現狀 大學語文 建設方案
現如今,面對漢語熱潮的需求,我國加大對外推廣漢語的力度,全球漢語熱已然生成。一方面,隨著中國國際地位逐漸提高和穩固,更需要文化軟實力給予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一些國人的漢語水平卻呈現下降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母語教學成為改革之重。盡管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改革,但是短時間內不易見其效。大學語文作為以培養人才為目的的高等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在現階段母語教學現狀下,必須承擔起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因此,加強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是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
一、中學母語教學現狀
目前,針對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研究雖然小有成果,但是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許多已經不具有時效性和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人沒有考慮到大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一些解決方案使得大學語文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中學語文的重復。因此,分析大學前的語文教學現狀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
語文學科的發展大體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學語文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主要任務是在小學語文教育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然而在中國高考制度之下,母語教學往往演變成為應試教育服務。近幾年,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及作家曹文軒等人為高考改革的準備做了充分的調研,他們發現:“很多學生的中學語文課是高一學點知識,高二忙聯考,高三基本不學,全部做題。作文在高中可有可無,很多學校根本不安排寫作課。高中語文老師將精力用在總結應對髙考作文的技巧上?!盵1]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不少中學生對閱讀提不起興趣,也不會將精力放在寫作上。學生缺乏經驗和思考,想象力得不到發揮,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等基本能力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的程度上。
母語教學問題使得人們加快了語文課程改革。在最新高考改革中,高考語文閱讀題大大增強了思辨性,文學寫作不僅僅是實用文,還要求學生學會創作詩、小說、散文等。這固然對中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審美教育要求,但是,在中國高考制度下,想要讓教師和學生從以傳授解題思路和模板為重點轉向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仍然困難,這需要長期實踐和檢驗。因此,中學語文在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作用雖然不斷提高,卻有限?;诟母飫偲鸩健⑹招Ь徛闹袑W母語教學,大學作為更加自由和寬闊的學習階段,在母語教學方面需要發揮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
二、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現狀
大學語文已經走過了三四十年的路程,雖然已經在歷史潮流中得以生存,近年來關于大學語文的論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多是站在學術層面上的探討,從學生視角探討大學語文課程的卻很少。在2015年首屆全國大學語文論壇學術會議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周德梅副教授就提出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與實施大學語文教學[2]。教育應當以人為本,站在學生角度考察當今大學語文教學現狀具有一定現實價值。在此理論基礎之上,本課題以江蘇大學22個學院221名學生為樣本展開問卷調查,經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開設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經過調查,91.44%的學生所在專業沒有開設大學語文課程(非中文專業),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學院。這說明江蘇大學理工類專業大學語文課程設置是非常少的。對于大學語文的需求度,38.74%的學生表示喜歡大學語文課,47.75%的學生支持大學語文作為必修課。這反映出大部分學生對大學語文課程是感興趣的。在對江蘇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意見中,有學生還指出江蘇大學校選課雖然有開設大學語文課程,卻出現因為名額有限許多人無法選修的現象,并且希望理工科也可以開設與大學語文相關的課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學語文在江蘇大學主要作為公共選修課開設,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主體需求。究其原因,是因為作為一個綜合性大學,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強調專業教學與學科建設,忽視公共基礎語文課程建設,導致一些學生對大學語文越來越輕視,轉而關注對就業更有幫助、更實用的課程。
(二)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期待。在上文關于中學母語教學現狀的總結中,大學生在中學期間的閱讀、寫作等基本能力其實是差強人意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非常欠缺,對于閱讀寫作能力,只有9.01%的學生認為自己非常好。因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語文水平有相對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之上,關于教學內容,有86.04%的學生主張大學語文課在講授中應側重文化傳授,36.49%的學生主張側重理論和藝術分析。這說明,學生更愿意接受藝術審美方面的相關知識,對于理論知識還是相對排斥的。這些都表明大學生對于大學語文課程的內容期待集中在提高語文能力和培養人文素養上。但實際情況卻是,有54.05%的學生指出江蘇大學的大學語文課過于局限于作品講解,并且講解內容與中學語文交叉的過多。顯而易見,當教學內容與期待不符合時,學生聽課興趣下降,大學語文課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三)教學模式單一、樣板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際化交流帶來了多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為教師帶來多樣化選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許多教師進行試探性改革,但是大多是樣板教學,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反而使學生避之而無不及。據調查顯示,有93.69%的學生基本認同以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的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式,57.21 %的學生認為學生要參與課堂,77.03%的學生認為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方式要更加多樣化。
這些數據表明,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很高,并且希望授課教師能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貼合學生特點,不刻意死板,充分利用教師個人的知識儲備和個人魅力靈活教學。這對授課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方案
結合以上對母語教學的現實需要及江蘇大學在大學語文課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本文提出如下解決方案和建議:
(一)課程設置改革:兩年基礎必修+一年公共選修。大學語文是否應該列為必修課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議題。然而通過對母語教學現狀的研究,我們清醒地意識到:大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和素養必須得到進一步培養。因此作為基礎的模塊,例如:寫作課、閱讀課、演講課是必不可少的。作為祖國棟梁的大學生,無論是文科專業還是非文科專業,基本的母語素質都應該有所保證。因此,在大一、大二期間,大學語文應當在中學知識掌握的基礎之上,對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進行鞏固和加強,成為一門必修課程。由于學校類型、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生需求不同,各校大學語文課程設置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我們充分考慮本校學生對大學語文的主體需求和期望。因此,在基本語文能力學會運用的基礎之上,大三將大學語文設為公共選修課程,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不足有針對性地選修大學語文課。兩年基礎必修和一年公共選修的結合既能保證大學生的母語基本水平,又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選擇,是值得一試的可行之舉。
(二)加強互聯網平臺建設。隨著社會發展,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使我們步入了數據化時代?;ヂ摼W作為一個虛擬平臺為教育教學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尤其是慕課和微課的出現,為許多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提供了舞臺。清華大學王步高先生在2015年就已經在慕課平臺開設了大學語文相關課程。又如西北大學在2016年將大學語文作為首批建設的慕課課程之一[3]等,都取得了熱烈而積極的反響。而今不僅僅是慕課,許多在線學習平臺都開始逐漸發展起來,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緊跟時代潮流,豐富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形式。當然,萬事有利便有弊,我們在充分利用互聯網學習平臺的同時,教學質量也要得到保障,不僅要做好教師的“教”,還要保證學生的“學”。
(三)加強對新型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反思,開創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關于課程教學形式的探討,無論何時都沒有停歇。從合作教學、實踐教學到如今的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都對大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同課程、不同學生對于新型教學模式的接受度是有區別的。如果一味地以新代舊,不僅新型教學模式的作業難以發揮,還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這固然是得不償失的。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培養教學實踐和反思能力,能夠及時找到適合學生特點、有利于課堂教學開展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群體的特征不同,教師基于理論知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身教學特點,開創獨特的、富有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這樣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又貼合學生學習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師生交流必須貫穿學期教學。及時了解學生需求和學生學習情況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建設具有決定性作用。首先,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當對學生語文平均基本能力及學生對本學期學習內容的期待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靈活制訂教學計劃;在課程進度進行時,應當每隔一段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師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及時溝通才能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才能有所調整;而在課程結束后,學習結果的反饋尤為重要。根據學習情況的不同,師生交流能夠為學生提供繼續改進和努力的方向。這對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本文基于母語教學現狀及大學語文發展面臨的困境,首次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大學語文建設提出了建議和期待,表達了對大學語文今后進一步改革的思考。作為一門公共課程,大學語文課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然建設好大學語文課程并非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需要穩扎穩打、不斷摸索和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敢于面對問題,勇于打破常規,努力探索創新,將教學改革落到實處,為大學語文課程建設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堵力.“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談高考改革[J].中學生閱讀(高中版)(下半月), 2018(02):6-8.
[2]楊建波,劉穎.大學語文研究——首屆全國大學語文論壇(武漢)論文集[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
[3]方蘊華.西北大學大學語文精品課程建設和慕課設計探索[J].漢字文化,2017(14):26-28.
江蘇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7年校級項目“基于母語教學現狀對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探究——以江蘇大學為例”(20171029943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