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麗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安徽 銅陵 244000)
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培養高素質、高技術、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體育教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高職院校體育文化是高校文化核心要素,對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社會實踐和組織管理能力,影響學生的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構建高職和諧校園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校園體育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活動場所,并由全體師生在運動實踐過程中共同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高職校園體育文化是在這特定的校園環境下產生的一種文化形態。通過表1可以看出,精神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和物質文化層這3個層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組成高職校園體育文化這一系統。精神文化層是高職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 制度文化層是聯系精神與物質文化層的紐帶,物質文化層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條件。
本文以安徽省高職院校體育的精神、制度、物質方面作為研究對象,抽取安徽省合肥、蕪湖、亳州、滁州、阜陽、蚌埠、銅陵等市的10所高職院校為研究樣本。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國內外關于文化、體育等與高職院校文化有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及研究成果論文百余篇,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特爾斐問卷調查法,并在專家的理論指導下設計了安徽省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現狀問卷,經專家對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評價和修改,認為問卷設計內容具有合理性。按要求現場填答問卷,共發放1 200份問卷,回收1 090份,回收率為90.9%,其中有效問卷為1 000份,
2.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數理統計法對問卷進行分析、比較和推理。
3.1.1 學生體育認知度差,被動接受體育鍛煉 通過對安徽省高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的體育意識較弱,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的高職學生不是很多,學生的體育認知差,還處于感性認識的階段,他們只看到體育膚淺的表面,卻不能深入體會體育潛在的價值和力量,以及體育精神對我們意志品質的激勵作用,遠不能達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和體育目標的要求。
3.1.2 安徽省高職學生的體育道德品質相對較弱 體育競賽能達到一種很好的德育教育目的,它不僅提升了參賽運動員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也為在校其他大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環境。安徽省高職學生通過體育競賽使頑強拼搏的意志力得到明顯提升,學生的責任感、組織紀律性、集體主義感和公平競爭的意識得到增強,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感染和影響到更多學生喜愛和關注體育,并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帶動整個學校的活力和生機。但在對助人為樂方面表現相對較弱,需要進一步宣傳和提升他們的作用。

表1 高職校園體育文化的3個層面
由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10所高職院校的體育制度具有一定的規模,但存在一些主要問題,一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設置單獨的體育部門,組織大規模的活動和比賽比較困難,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夠規范化,缺乏活動的組織和計劃性;二是不少高職院校的體育法規中沒有懲罰的細則,較為寬泛、簡單籠統、形同虛設,即使有明確的獎懲制度,對那些違規違紀的同學懲制力度不夠,而且較少的高職院校能按照自己學校的特色和現狀制定一些規章制度。
目前,安徽省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大型體育場館欠缺,體育器材的種類和數量較少,滿足不了體育教學和學生課外活動的需要。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不合理,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削弱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阻礙了安徽省高職校園體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3.4.1 加強校園體育精神文化的建設,注重體育價值觀的培養 高職院校的體育工作目標就是樹立正確的體育觀,要注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一是轉變傳統的體育觀念,將校園核心價值觀滲入體育工作中;二是改變傳統重技能的思想,通過開展各項體育文化活動,注重學生體育道德和體育情感的培養。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和報紙等多媒體設備或者舉辦體育講座、體育座談會的形式給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宣傳和報道體育賽場上的英雄事跡和發揚運動員的體育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3.4.2 更新管理理念和改變管理手段,結合學校特點制定完善的體育制度 高職院校需設置獨立的體育部門,負責和管理學校的各項體育工作,需健全完善各項體育規章制度,如運動器材管理,體育競賽的規則,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等都應制度化、規范化,確保各項體育法規認真貫徹落實。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和改變管理手段,結合學校的現狀和特點制定相關的制度細則,使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更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確保各項體育活動健康、有序的開展。
3.4.3 轉變體育活動的形式,發揮體育社團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課外體育俱樂部和校園體育文化節是近年來發展較快、較好的2種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形式。課外體育俱樂部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有力補充,在高職院校開展不同項目的體育俱樂部,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自由安排活動時間,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體育文化節是在校運會基礎上拓展出來的,參與度更高,有趣和完善一種體育組織形式。開展和承辦各類體育賽事,如太極拳比賽、5項體能測試、健身走等非少數人的競技比賽,開展兄弟院校之間的體育活動。積極動員更多的學生加入體育社團,對盲目和自制力較弱的學生起到很好的約束作用,能很好地組織和管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促進體育社團的良性發展,增強了學生身體素質,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3.4.4 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師業務能力 隨著教改的深入發展,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高職院校的女生對體育項目的選擇發生明顯改變,健美操不再受大家熱捧,不僅開設國內開展火熱的體育項目,如瑜伽、爵士、排舞、啦啦操等項目,同時也增設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太極、武術、腰鼓、劃龍舟、舞獅等,確保當代大學生要了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鼓勵學校根據各個地方的現狀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課程,如登山、高蹺、游泳等豐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利用多媒體技術、競賽法,游戲法、講解示范等教學手段來講解、分析體育動作技術、體育保健知識、體育競賽欣賞和禮儀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適合的教學模式,如微課、翻轉課堂、慕課、體育俱樂部、合作教學模式等。體育教師也要不斷加強自身業務水平和自我修養能力的提高,使學生了解到最新的體育信息和體育的技能,以期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

表2 安徽省10所高職院學校體育制度調查表 百分比/%
3.4.5 加大經費投入,加快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 高職院校的體育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于學校的發展,應加大體育經費的投入,加大高職院校的體育場館建設,延長學校體育場館開放時間,盡可能達到體育場館的合理有效的資源配置,爭取利用率最大化。結合國內外學校體育場館管理的經驗,在不影響學校體育工作前提下采取半商業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校園體育文化的層次和質量。
在加強安徽省高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自身資源,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校園體育文化帶來的益處和幫助,應增強學生的體育行為意識,形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以便更好地規劃高職校園體育文化的未來,需不斷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營造高品位、高質量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促使高職院校走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