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青
(福建龍巖衛生學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改進美育教學做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學校美育教育提出明確要求,中小學美育教育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中職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補充,同屬于高中階段教育,同樣應重視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而對中職醫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有著不同凡響的作用,看似兩個不相關的詞,卻與職業素養與職業需要有著密切關聯。本文以《公共藝術》為主線在中職醫學生中實施美育教育的實踐進行總結,供同道者指正。
2015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美育體系。緊接著,各地相繼出臺省級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意見》、市級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方案》,逐層細化落實推進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美育教育。《方案》提出堅持以“立德樹人、以美育人、提升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的學校美育大方向;形成惠及全體、優質豐富和體系完備“三位一體”的學校美育大格局;構建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三維互動”的學校美育大平臺; 培養學生美育興趣愛好,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對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指導思想。“職業院校要把美育基礎知識課程作為獨立必修課納入公共基礎課教學計劃,通過選修、輔修等形式開展審美鑒賞等藝術相關課程教學;將美育納入省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
中職校開展美育教育不再是《學前教育》《美術教育》等相關專業的教育,而是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開設的一門必設選修課程,可見中職醫學生也應列入其中。縱觀各地中職醫學生均以招收初中畢業高中落榜生為主,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城鎮中學,現實存在的教育不均衡狀態,使這一群體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均存在美育教育缺位短板現象。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后,學校的教學條件相對較好,從教育“補短板”的角度出發開設美育課程,讓美育“進課堂”“進腦入心”,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而完善學生人格修養,培養具有一定審美修養的醫學生,更好地適應醫學這一特殊行業。
根據《意見》《方案》的目標要求“學校美育課程建設要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重視美育基礎知識學習,增強課程綜合性,加強實踐活動環節。要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結合醫學教育人文素養與職業道德養成,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構建了以“公共藝術”課程為主線,輔以音樂欣賞、樂器演奏、聲樂練習、書法、舞蹈、名劇選讀、課本劇演出等美育課程體系建設。
從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需要出發,職業教育應隨著社會進步的要求使勞動者的素質不斷提升。中職醫學生課業負擔重,需要從有限的周課時中安排美育教育理論或實踐課程,其中以實踐課程為主,恰巧可以調節緊繃了一天六節課的神經,激發左右腦共同工作。據此結合學校開展各項校園文化活動有針對性的進行美育實踐學習,制訂相應的課程目標與課程評價方法(見表1)。其培養目標應立足于為醫學生專業發展提供可能的服務,而不同于基礎教育的美術音樂課。培養方式應以實踐為主,著重于怎么做,圍繞醫學生的職業能力組織教學內容,處理教材。

長期以來,中職醫學生職業教育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教育,存在重技能輕人文,重專業輕文化基礎的現象,重應試輕素養、學校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師資隊伍缺額,教學資源不配套的狀況,忽略作為服務于人的醫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醫學生的美育素養培育主要依靠校園文化、校風學風養成潛移默化,缺乏專業指導教育,期望在自上而下各級推進下,能逐漸補齊中職醫學生的美育教育短板,切實提升中職醫學生的美育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