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劉天亮 ●陳欣
當地時間21日,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以48票對35票在其黨內舉行的改選中戰勝內政部長彼得·達頓,再次當選自由黨黨首,并保住總理職位。不過澳大利亞媒體認為,特恩布爾之后仍可能面臨來自黨內的挑戰,21日的投票結果顯示,其所屬的執政黨自由黨內部已有不少人不希望他繼續出任黨首。
據《澳大利亞人報》21日報道,特恩布爾當天在自由黨黨團會議上宣布本黨黨首職位空缺,啟動黨內投票改選。達頓隨即發起挑戰,但并未成功,特恩布爾得以繼續留任黨首和澳大利亞總理。挑戰領導權失敗后,達頓宣布辭去內政部長職務。特恩布爾稱,會邀請他繼續加入內閣,但遭到拒絕。澳媒稱,目前已有數名支持達頓的議員提出辭職,但均未獲得批準。在當天的議會質詢中,反對黨工黨還提出針對特恩布爾的不信任動議,不過未獲通過。
美國《華爾街日報》21日評論認為,此次澳自由黨改選投票再次體現了該國政局不穩。過去10年中,澳大利亞經歷過五次總理更迭,沒有一位總理任期達到3年。特恩布爾也是于2015年9月在一次黨內改選中戰勝前總理阿博特上臺的。據了解,特恩布爾在減排和能源問題上的政策是自由黨內部產生分歧的直接原因。此外,以自由黨為主的執政聯盟在近期的民調中支持率不斷下跌,一直落后于反對黨工黨。鑒于明年5月澳大利亞將舉行議會選舉,許多自由黨議員認為本黨選舉前景不樂觀,希望通過改選黨首爭取更多選票。《澳大利亞人報》稱,此次改選投票說明自由黨黨內反對特恩布爾的人已不是少數,他的獲勝也不意味著地位穩固。分析認為,達頓拒絕留任,正是為尋求更多支持,再次沖擊黨內領袖位置。
此次自由黨改選,也引發外界對澳政府未來的大猜想。當地媒體分析,特恩布爾的勝利并未解決自由黨面臨的問題,他很有可能通過提前舉行選舉來打破僵局,以避免更多的黨內挑戰。接下來,特恩布爾必須與給其投反對票的35名議員重建關系。▲
環球時報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