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nkstonenews網站8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需要更多“赤腳醫生”在浙江的楊家土村,63歲的蔣謝尼(音)是為當地1700人服務的唯一醫生。該村診所就是蔣的起居室,每周7天每天24小時持續“營業”。從感冒、燒傷到高血壓,這位原本是農民的醫生為村民治療很多疾病,而后者每次來看病花費平均不超過1美元。“如果我們有兩個人就好了”,蔣說,“但沒人愿意來農村。”
中國上周末慶祝首個醫師節,政府承諾提高醫護人員福利并改善工作環境。與此同時,中國正努力滿足民眾對優質醫療與日俱增的需求,并解決醫療人員不足等難題——而人數越來越少的農村醫生正承擔很大比重的醫療重任。從前,盡管醫療質量有限且許多疾病得不到治療,但經過短期培訓的100多萬赤腳醫生曾為中國農村人口提供低廉的基本治療。中國經濟改革后,有關部門允許赤腳醫生通過考試后繼續以“鄉村醫生”身份從醫。但由于城鄉貧富差距加大,目前鮮有年輕醫生愿意到農村工作。因此,農村人口經常仍在接受那些在四五十年前受過培訓的赤腳醫生治療。
北京已制定2030年前再培養50萬名全科醫生的目標,并提高鄉村醫生的教育水平。但現實是,招聘此類人員面臨的困難已使鄉村醫生越來越少。低工資和艱苦生活條件令年輕的醫學院畢業生們對鄉村望而卻步。蔣醫生每月收入約合500美元,且退休后沒退休金。相比之下,在該地區城市工作的初級醫生每月能掙730美元。但蔣說:“對我來說,當醫生總比種地好。”▲
(作者ViolaZhou,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