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凡
摘要:近年來,會計改革在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也對會計改革帶來了新的要求。農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因農業行業和事業單位的雙重特殊性,需要財務人員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加強對農業事業工作的了解,提高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農業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素質
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不僅體現一個單位的形象,也影響著整個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故而,提升財務人員的素質刻不容緩。
一、財會人員素質現狀和存在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業事業單位對財務工作人員素質提高的重視,近年來,財會人員的素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法規意識淡薄,缺乏敬畏之心
少數財務人員在法規方面,知識更新慢,部分新入職的財務人自認為知法懂法,實則只知法規的條款,不知法規的實質內容,少數老的財務人員以“經驗”代替了法規,沒有沉下心來對財務法規進行系統的學習,甚至有些財務人員可以說是財務法規的法盲,這些都導致他們的法規意識淡薄,對法規沒有敬畏之心。
(二)知識面窄,理論基礎薄弱
第一,學習動力不夠。由于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和人員聘用的穩定性依然給予人以“鐵飯碗”的印象,其穩定性又會誘發人的懶惰性,導致學習新知識的動力不夠,積極性不高。第二,專業技能培訓走過場。雖然單位都比較重視對員工的非學歷教育和相關業務培訓工作,但是對于工作繁忙的財會人員來說,很多教育和培訓經歷都以走過場而結束,也很少有人主動有意愿去學習。第三,不懂單位內部相關業務知識。財務人員的專業性和相對封閉性,導致財務人員只專注于單一的財務業務,而對農業的行業發展,手中項目的進展、周期等情況視而不見,單純地做著簡單的財務核算工作,提供著低價值的會計服務。
(三)職稱結構嚴重失調,業務水平高低不一
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累計共有637萬人通過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相應級別的考試,其中擁有初級技術資格443萬人,占比69.54%;擁有中級技術資格180萬人,占比28.26%;高級14萬人,占比2.2%。初級、中級技術資格人員占到大多數。
職稱是業務水平的一種體現。職稱結構的不均衡,往往致使財務人員對國家新制度的理解和應用不夠深入,導致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不規范,賬務處理不一致等問題。
(四)崗位輪動少,實務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農業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因其工作的相對穩定性和封閉性,使得財務人員很少在內部進行崗位輪換,特別是老一輩的財務人員,很多人都是在一個崗位上干到退休,這樣的好處是工作人員對本職工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特別熟練,缺點是對財務部門其他崗位的業務掌握不夠,特別是新進的年青員工,得不到有效的歷練,也導致年青的同志不能在相關崗位上通過理論指導實踐,致使實務操作能力不夠,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為單位做更大貢獻。
二、提高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素質的途徑
農業財務工作的專業性、政策性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財務專業知識,更需要了解農業農村發展形勢。因此,作為農業事業單位財務人員,需要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加強學習,加強對農業事業工作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才能適應新的財務法規,新的發展形勢。
(一)加強思想建設,強化法規意識
一個人的法規意識不是天生形成的,它需要后天不斷地培養、加強。財務人員一定要有法律、規矩意識,要知曉法規、懂得法規、敬畏法規、遵守法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財務工作不會偏離規制。同時,要在單位內部加強宣傳工作,強化財務人員“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等道德意識和職業理念,通過強化財務人員法規意識,將法規意識轉化為財務人員的自律行為,提升財務人員職業操守,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支撐單位事業的發展。
(二)強化制度,完善管理體制
完善財務管理體制,對財務人員實行科學的考核、激勵和獎懲機制,一是對提升專業技能的財務人員,年度考核時要予以部分傾斜或獎勵,鼓勵財務人員積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二是要嚴懲財務造假的工作人員,使得違法違規成本劇增,使其不敢、不能造假。三是完善輪崗制度,加強財務內控。四是建立正面激勵機制,對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的財會人員給予重獎,這樣才能激勵他們更加有作為,發揮自己最大潛能為單位服務。
(三)提高知識更新能力,提升業務水平
財務人員的業務處理能力是否夠強、業務知識基礎是否全面扎實,面對眾多的業務問題,是否能夠找到主線,快速解決,這些都是評價一個財務人員是否合格的基本業務要求。一個好的財務人員,不但要掌握基本的財務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法律、稅務、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財務人員,必須樹立學習意識,加強學習,提高知識更新能力,保持鉆研業務的興趣,以應對更加艱巨的工作要求,不斷提升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融入業務,提升價值
財務規模越大,財務人員分工越細,財務人員往往只能專注財務工作鏈條中的一小段,很難窺探到財務工作的全貌。作為農業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要了解農業工作、農業科研自身的特性與周期性。分析部門或課題組項目的運行,透過財務數據挖掘背后相關業務的原因,把握住單位業務發展的特性,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實現由傳統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的轉變,提升自我價值。
三、結語
隨著農業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以及事業單位發展的加快,對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農業事業單位要認識到自身財務人員素質的不足之處,并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提高和培養財務人員的素質,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支撐單位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燁華,張夢舒等.對我國農業科研單位內部控制的思考[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7,(1):16-18.
[2]李慧.財會人員自律行為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4,(10):141.
[3]徐麗紅.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報銷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14):249.
[4]宮永梅.淺談財會人員的素質要求[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2):90-91.
[5]李培風.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幾點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