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梅
摘要:日本作為一個已經將高等教育發展為“普及化”教育的國家,也面臨著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近年來,日本高校在職業生涯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學生就業率有所提高。本文主要從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實踐活動、就業問題咨詢及職業生涯指導講座和校友懇談會四個方面來分析日本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施途徑,以期為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日本;高校;職業生涯教育;途徑
二戰后,隨著日本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日本經濟低迷和大學畢業生勞動力市場的巨大變化,日本大學生的就業率一直呈下降趨勢,2000年大學生就業率為55.8%,屬歷年中最低,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嚴峻的現實問題開始引發人們對大學教育改革的思考。在這樣的形勢下,日本建立起以政府為領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多維金字塔形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積極促進大學生就業,日本高校更加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職能,逐漸成為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最主要承擔者。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日本大學生平均就業率為96.7%,同比增長2.3%[1]。由此可見,近幾年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在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職業生涯教育作為日本大學生就業援助體系的主要構成,開始越來越多的呈現出多樣性,層次化的特征和發展傾向。日本高校經過多年完善,現已形成一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四年一貫、成熟高效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簡明教育詞典》中將大學定義為: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大學分綜合大學、專科大學或學院。[2]本文中主要以四年制全日制綜合性大學為例,從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實踐活動、就業問題咨詢及職業生涯指導講座和校友懇談會四個方面來分析日本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施途徑,以期為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提供啟示和有益借鑒。
一、職業生涯教育課程
現階段,日本大學中所設置的職業生涯教育類課程主要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種。
(一)必修課
一年級:在各系(學院)里開設作為正課的與職業形成有關的課程,開設“人生和出路選擇”課程,教授與職業相關的知識,進行符合各系(學院)特征的與職業形成相關的教育活動,以幫助學生形成符合實際的職業理念和正確的職業觀、增強職業素質。
二年級:開設“職業生涯形成論”和“現代職場論”等課程,通過對學生講授與職業相關的理論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職業定位,明確未來發展方向。
三年級:主要側重于傳授專業技能和掌握如何取得各種職業資格證的相關知識,并組織學生參加就業體驗、研修實習等活動,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和有益于就業的現場互動,使其了解自己選擇職業的環境情況。
四年級:讓學生全面了解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和市場需求,開始求職的全方位訓練階段,如寫簡歷、求職模擬面試和筆試的技巧等,此外還進行職業分類、職業性質咨詢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1]
(二)選修課
日本各高校除了開設四年一貫的職業生涯教育必修課程之外,還針對學生就業的不同需求開設各種選修課,例如:
針對日本政府部門在招聘公務員時,競聘公務員職位的學生必須參加專門的公務員資格考試,而考試內容會涉及到一些法律知識,如憲法、民法、行政法等,還要掌握政治學、行政學、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所以,不少學校專門開設這方面的課程,供希望應聘公務員的學生選修。
另外,針對日本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證考試,如日本通產省的《電氣技師資格證》認定考試,郵政省的《電子通信技師資格證》認定考試,以及建筑工程師、土木工程師、律師、醫師、教師、中小企業診斷師、計算機程序員等等由不同政府管理部門組織的技術資格證認定考試等,學校盡量提供這些選修課程,使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志向和今后就業的愿望選修相關課程。
一些大學還把《學生就業指導》也作為選修課程列入教學計劃,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大學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已經對原有的教學體系和模式產生影響,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
二、實踐活動
在日本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實踐活動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日本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校內實踐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兩部分。
(一)校內實踐活動
日本高校特別設置專門人員進行就業信息綜合處理工作,將高校獲得的招聘信息、交流會情報等進行迅速的處理和公布。對于進行招聘考核的企業,高校通過與其聯系合作,在學校內開展校內合同企業說明會,鼓勵學生參與了解特定企業入職及工作狀況的具體細節。為了區別于其它校外就業信息公司開展的類似活動,使得校內的說明會具有更強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日本高校特別選取在學生中具有良好口碑以及與學校存在長期用人關系的企業進行招募和邀請,由學生直接與對本校學生具有較強認可度和接收傾向的企業招聘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以獲取直接內定或推薦機會,同時為保障交流的充分有效,一日內參加的企業數一般限定在20—40個之間。
(二)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指企業實習,現在日本的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涵蓋的內容中,實習所占的比重很大。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11年的調查數據,參與回答的大學中有96.8%安排了實習,其中的70.3%,也就是526所大學對實習進行了學分認定。在這里要補充一句的是,日本的實習即Internship,與打工不同,是沒有工資拿的,作為接收方的企業會把它作為一個教育項目來實施,有專人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實習時間不等,多在兩周左右。另外,企業多在假期提供實習項目,一般學生在大二或大三找機會實習。
三、就業問題咨詢
日本高校中設有專門的就業咨詢室,接待學生的個別咨詢。就業咨詢指導教師除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外,還具有心理咨詢等專業的高等學歷。個體的學生或一組學生和就業咨詢教師面談,就學生的就業相關的問題,甚至是出現的困惑不安或煩惱的事情進行專業咨詢,就業咨詢教師對低年級學生在如何度過大學生活方面的困惑給予輔導和幫助,并在指導他們了解自身性格的基礎上建立起早期的職業規劃;對高年級學生在求職面試、職業選擇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建議和指導,并幫助他們調整就業心態。[1]
四、職業生涯指導講座、校友懇談會
日本高校經常組織各種類型的職業生涯指導報告會,邀請專家和學者來介紹經濟形勢、就業形勢以及日本經濟發展走向。另外,還開設專門由業內人士舉辦的產業講座(日本稱之為業界說明會),例如早稻田大學這類產業講座為期一周,從食品、百貨、家電、通訊、建筑、不動產、銀行、金融,到海陸空運輸、外資、外貿等等,應有盡有;還有國家公務員說明會,用于介紹公務員考試情況,等等。
此外,日本高校還通過組織校友懇談會的形式,令在校生與畢業生座談,使在校生了解企業的現狀、未來性、人才需求、人才素質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比如國立茶水女子大學的“在職畢業生就業活動聯系網”:學校成立有專門的企業研究會,組織現在企業中供職的畢業生與在校生開展懇談會,通過雙向交流接觸,幫助在校學生在求職前全面理解企業實際的就職要求,職位性質等詳細情況,以規劃實現用人方和求職方之間的協調匹配。情報追蹤數據庫通過學校的同窗會以及各級院系同窗會組織,已積累了過去30年的畢業生就職數據,因其廣泛的跨度和覆蓋面,可為其女性職業模型的形成提供參考。[1]
五、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啟示
中日兩國雖然社會制度不同,但同屬亞洲國家,有著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就業困境,從日本日趨完善的高校職業生涯教育途徑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總結出一些值得我國借鑒的珍貴經驗。
(一)建立四年一貫、系統完善的職業生涯教育指導體系
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意味著高水平的教育程度和教育能力,日本高校已經形成了一個操作性極強的職業生涯教育指導體系。日本高校把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視為一項涉及全局的不可或缺的綜合性教育環節,進行統籌計劃與安排,從新生入學開始,所有學生都要接受職業生涯指導教育,貫穿四年求學、求職始終。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指導教育方面存在著一個較大的誤區,即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指導教育是三、四年級臨近學生畢業找工作時才需要進行的。其最終導致的結果是: 學生各項實踐能力的培養急功近利,用人單位對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滿意。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指導和能力培養一樣,均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各高校切忌把就業指導工作簡單固化為臨近畢業時的突擊性工作。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意識和職業能力,各高校應從入學開始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指導教育,建立貫穿大學四年的、系統的、階梯式遞進的職業生涯指導教育體系。各高校應從大學一年級開始開設職業生涯指導相關必修課及選修課,使學生充分了解自己,通過自我認識→職業理解→目標設定→企業實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從而使學生較早地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將工作與學習較早地結合起來。
(二)提高就業咨詢教師的素質
我國各高校必須建立專職專業的職業生涯咨詢教師隊伍,為大學生提供科學的就業指導和服務保障,保證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實施。在有效實施職業生涯教育基礎性課程的基礎上,還要關注大學生的個性特質,體現個性化的就業指導,促使每個人都能人盡其才,在今后的崗位上有所作為。
此外,對大學生就業咨詢人員要實行準入制度, 通過培訓使他們熟悉大學生就業相關的政策和業務知識,掌握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方法,提高組織管理能力、分析預測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 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
(三)增設職業生涯指導相關講座、座談會
近年來我國各行業部分崗位雖然存在強烈的用人需求,但大學生卻難以滿足用人崗位的要求,特別是剛畢業缺少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如何尋找到其適合并能勝任的工作逐漸成為社會、高校以及企業共同關注的問題。各高校應積極主動與用人單位建立聯系,打開就業市場。通過各種類型的企業說明會及職業生涯指導座談會,從而使高校與用人單位建立關系。高校不僅可以推薦優秀畢業生到這些單位工作,還可以創造機會讓在讀學生去這些單位進行就職體驗,幫助學生對社會工作獲得感性認識,促進用人單位與學生的交流。
此外,通過增設各種類型的企業說明會及職業生涯指導相關講座、座談會,加強大學生對用人單位的了解,從而使學生較早地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將工作與學習較早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在明確的目標下,認真學習,經過四年的努力,在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周德昌.簡明教育詞典[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2]鮑健強、[日]佐佐木節.日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特點的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0,增刊,93.
[3]王保義.中日大學生就業比較研究[J].職業指導,2004,21:61.
[4]陳瑞武,曲鐵華.日本大學生就業管理體制和職業指導現狀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5,1:48
[5]馬萍.日本大學生就業狀況及啟示[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18(4):125
[6]李文英.日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援助體系[J].比較教育研究,2006,(5)
[7]吳琦.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及啟示[J].外國教育,2006(5)
[8]伍倩明.21世紀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之理念一以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為中心[J].理工高教研究,2010(1)
[9]樸哲.日本職業生涯教育歷史及其啟示[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36—38
[10]閆瑞. 近年來日本大學生就業援助發展走向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2
[11]何華敏,胡春梅.日本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舉措及其啟示—以立命館大學為例[J].教育探索,2014(12)
[12]大學における就職指導の現狀[EB/OL].www.jil.go.jp/ institute/reports/2004/documents/011_2.pdf,2004
[13]本田由紀.若者と仕事—「學校経由の就職」を超えて[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
[14]日本文部科學省.キャリア教育推進の手引[R].2006.
11
[15]日本労働研究機構.大學就職指導と大卒者の初期キャリア[R].2010.3
[16]川口雅裕.學校の就職指導が學生の就活を誤らせる[EB/OL].http://bizmakoto.jp/makoto/articles/1203/22/news018.html,2012.3
[17]日本厚生労働省.平成26年度大學等卒業者の就職狀況調査[R].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