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玲
摘要:“營改增”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推廣。它的最大特點是減少重復征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于企業降低稅負?!盃I改增”是一種減稅的政策?!盃I改增”影響各行業,乃至整個經濟體的結構。本文將通過從稅負方面;資產方面;收入、利潤方面;現金流方面;稅收管理方面來闡述“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具體影響。并針對建筑行業特有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業;意義;影響;應對措施
一、“營改增”改革的意義
自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全面展開,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改征增值稅,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從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更加完善。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我在這里想重點談一談,“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影響。
二、“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影響
(一)稅負方面總體會下降,短期內會上升
營改增之前建筑業營業稅稅率為3%,根據《目前執行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財稅[2011]110號),建筑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1%。從單純數字來看,稅率上升了,但實際征稅額未必會增加。以建筑施工企業為例,假設其工程毛利率8%,工程結算成本中,原材料約占50%,人工成本約占35%,機械使用費5%,其他費用占比不超過10%,假設其全年完成營業收入為1000萬元,營業成本920萬元(營業收入和成本均含增值稅)。營改增前,應繳納營業稅為30萬元(1000×3%)。營改增后,人工成本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因此能夠抵扣進項稅額為73.52萬元[920×(50%+5%)÷(1+17%)×17%],銷項稅額為99.10萬元[1000÷(1+11%)×11%],這樣計算,應繳納增值稅為25.58萬元(99.10-73.52),現在的應納稅額較以前減少4.42萬元,降低了1.4個百分點。
但實際上建筑行業是一個錯綜復雜的行業。目前建筑業增值稅抵扣鏈還不完整,稅負率無法轉嫁,另外混凝土行業一般采用簡易征收,也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稅負短期內或將上升。因為建筑行業特點決定著稅款抵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資產總額會下降
營改增前,建筑企業采購存貨、固定資產的成本是價稅合計,營改增之后,實行的是價稅分離。資產的入賬價值將相對原實施營業稅時會有所下降。而存貨、固定資產在建筑施工企業占有相當的比重(約50%左右),所以,企業的資產總額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三)收入、利潤會有下降
增值稅是價外稅,合同收入中不包含增值稅。如營業稅制下建筑業確認收入1000萬元的工程項目,改增值稅后應確認的營業收入為900.9萬元[1000÷(1+11%)]同樣,合同預計總成本將比改征前要少。還是以第一部分的案例說明:建筑企業的毛利率為8%,原材料約占50%,人工成本約占35%,機械使用費5%,其他費用占比不超過10%,原來當期確認的成本費用為920萬元。營改增后,當期確認的成本費用為833.98萬元(原材料和租賃假設都能取得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920*55%*(1-17%)=419.98萬元,人工35%和其他10%的費用,可以全額計入成本,即920*45%=414萬元
由此,原來當期可以確認的利潤1000-920=80萬元
營改增后,當期可以確認的毛利為900.9-833.98=66.02萬元
上例數據表明,實行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都是減少的。
(四)現金流量減少
營改增改革之前,在建筑行業領域征收營業稅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是運用代扣代繳方式,但是經過改革后,通常情況下,會由建筑企業直接向相關稅務機關進行增值稅繳納,而且增值稅需要做到當期要繳。現階段,工程款支付比例相對來說比較低,不同形式的保證金一般會在整個工程完全竣工之后才可以正式支付,進而造成企業經營活動期間的現金凈流量大大減少,導致企業資金方面比較緊張。除此之外,因營改增后的購買原材料以及固定資產,設備能夠抵扣進項稅,企業很可能為了取得更多的進項發票考慮,增加投資沖動,導致進行大規模投資,現金流緊張。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
(五)對稅收管理的影響
1)是納稅地點發生變化:之前,建筑企業的納稅地點是在施工地的主管稅務機關,改革后,是向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2)扣繳業務人出現改變,營改增前,建筑業工程往往會采用總承包或者是分包方式開展工作,一般總承包屬于扣繳義務人;但是,改革后,沒有執行總承包屬于扣繳義務人的相關說法。
3)征稅范圍出現變化:建筑業上游包括工程設計以及科研院所等可以不可以實行規范化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規定,直接影響到企業獲得抵扣稅票情況,對企業征稅范圍改革影響深遠。
三、建筑施工企業對營改增的應對措施
營改增后建筑業行業稅負率居高不下,政策比較難推行,進項稅額抵扣是最主要的問題。從具體原因上進行分析,主要在于建筑材料在來源方式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而造成進項稅額抵扣工作存在相對較大的難度系數。此外,再加上發票管理工作相對論難,大部分材料在進項稅額方面不能夠得到正常抵扣,在此基礎上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稅負情況,對企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其次,一般情況下,建筑企業相關施工項目在多個地區都有業務,呈現出一定的分散特征,往往不夠集中,甚至在一些相對偏遠的地方也有業務,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發票收集工作、審核工作以及整理工作等運用的時間相對較長,且難度系數大。而且要求在一百八十天之內順利認證完成,更是難上加難。
稅制改革的新形勢下,為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企業應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
首先,建筑企業必須要強化進項稅額抵扣管理。實施營改增改革之前,企業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節省成本,供應商們會選擇個體戶或者是小規模納稅人,但是經過改革后,企業需要就供應商進行科學評估,并選擇那些有著增值稅納稅人資格的企業供應商,從而實現增值稅發票的有效獲得,對進項稅額抵扣進行科學處理,完善相關的抵扣鏈。
其次,大力培養稅收籌劃管理人才。從管理籌劃基礎條件上進行分析,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做到企業政策的熟練掌握?;诖?,企業需要專門聘請相關的專業人才或者是機構強化工作人員培訓教育,然后結合相應的增值稅政策,從企業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就納稅人選擇工作以及采辦策略等方面進行出謀劃策,針對企業當中的財務人員、采購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等加強增值稅知識培訓,樹立較強的增值稅發票索要意識,從根本上保證稅制改革完成之后可以快速掌握操作方法,實現營改增后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再次,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規范企業經營方式?!盃I改增”后進項稅額抵扣制度使稅務機關很容易從中判斷出工程非法轉包、分包的交易實質,因此建筑施工企業不要再鋌而走險。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要從公司組織機構,子分公司的設立和發展戰略以及重大投融資項目上做出相應調整。例如;可以采取集團公司投標,待中標后,由集團公司再跟分公司或子公司簽訂分包合同。建筑施工企業應當規范經營方式,規避法律風險。確保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瞿富強,吳靜.“營改增”對建筑業稅負的影響——基于投入產出表[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6,33(04):41-44+51.
[2]李偉,李衛平.基于營改增的建筑業稅收征管問題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04):8-10.
[3]王甲國.建筑業應對“營改增”之策略[J].稅務研究,2016(01):99-102.
[4]劉愛明,俞秀英.“營改增”對建筑業企業稅負及盈利水平的影響——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為例[J].財會月刊,2015 (01):15-18.
[5]紀金蓮,張玉娟.“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建筑經濟,2014,35(0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