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并不是單純的語文知識教學,要求教師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方能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動”起來,語文課堂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生機;活力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即教師的填鴨式的講解,是枯燥無味的。學生只是機械的記憶,乏味的朗讀,被動的聽課。這完全違背了新課標的理念,即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且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這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他們接受能力,把動感的內容帶入課堂,才能使語文課堂真正地充滿生機和活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 注重學法指導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說明了教會學生自學遠比交給學生知識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俯下身子,仔細研究學生,認真鉆研教材,把教材中文質優美、圖文并茂、充滿情趣與童真的童話、詩歌發掘出來,將語文課堂與故事、表演、美術、音樂和繪畫結合起來,融入語文課堂,這才是學生向往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達到教師教的最高境界。
二、 教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
語文課堂教學靈活多樣,可以借助語文人文學科的特點,巧設情境,點亮學生的心靈火花,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教師可以借助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
教學應該摒棄那種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根據學生的喜好,將故事融入知識,考點融入故事,講給學生。小學語文教材在編寫中就大量采用了圖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采用講個事的方式,通過惟妙惟肖的講解,抑揚頓挫的語調,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把學生帶進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種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生既能學到知識,也能產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二) 用音樂來渲染課堂氣氛,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音樂,當然學生也不例外,如果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借助音樂,無疑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于音樂元素的加入,一方面調節的課堂氛圍,給人以輕松愉悅的感覺,二也能電動學生情感,讓他們在音樂中體會知識的內涵。比如,《小燕子》這一課時,先播放了歌曲,這使孩子很興奮,有的孩子還跟著唱,在接下來讓他們背寫字詞、背誦課文時,他們表現得很積極,而且效率很高。
(三) 借助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網絡等資源,增強課堂情趣
語文教材文學性強,散文語言優美,配樂朗誦相得益彰;古詩文可以使用課件,把詩文意境用畫面呈現,有助于孩子理解詩詞的內涵;對于枯燥的說明文,可以搜集大量的圖片、視頻直觀形象的說明事物發展的情況。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力,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主體作用,這樣語文課就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四) 借助孩子的表演欲望,喚醒他們的參與意識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表演藝術家,都有表現欲,想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利用好這一點,那么語文課堂將變得生動有趣,課堂效果將會事半功倍。例如《美麗的公雞》這一課時,就可以分角色表揚,讓孩子們邊朗讀邊表演,有的孩子還會實時地對自己扮演的角色加入自己的語言,把驕傲的公雞表演得淋漓盡致,啄木鳥的沉穩老練,都深深地吸引著學生,這樣既增添了課堂的活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 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和觀點,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實現教學相長。所以課堂教學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上。教師用微笑的笑臉,贊賞的目光,激勵的語言,營造一種輕松、愉悅、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在這種課堂上去探究問題,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去享受課堂,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于超越,才能使語文課堂真正充滿生機活力。
四、 拓展學生學習的領域,創造學生個性的空間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該從單一的課堂走出來,回歸自然,走入生活。語文作為母語課程,學習資源豐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更多地去接觸除教材以外的書籍,中外名著、古今文獻,只有有益于孩子身心發展的書籍,可以提倡孩子廣泛的閱讀,開闊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全方位地獲取語文知識,拓展孩子們學習的空間。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打破單一的語文知識的傳授,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建立多樣的適應學生和時代發展的新模式,打通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以傳授語文知識為主線,把語文與其他學科有關的說、唱、讀、寫、畫、演、講等,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還孩子們真正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韓火珍.淺談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2010.
[2]汪潮.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駱舒洪.有效教學的理念、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07(5).
[4]韋慶華,張俊.論有效教學情境的營造與素質教育的實施[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2).
作者簡介:
宋曉娟,山東省臨沂市,山東省蘭陵縣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