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亞
摘要:基層黨支部作為高校黨建工作最活躍陣地,是互聯網環境下黨建工作模式創新的實踐基礎。本文主要圍繞高校互聯網基層黨建狀況及問題進行研究,從而提出高校“互聯網+黨建”工作的改進思考。
一、高校“互聯網+基層黨建”工作應用現狀
高校的基層黨支部作為學校黨建工作的最活躍細胞,在“互聯網+”大規模滲透實務工作的主流趨勢下,也在不斷探索利用網絡資源和平臺創新學生支部生活的內容和形式,為支部黨員提供素材豐富、價值觀主流、快捷方便的學習資源。同時在黨員日常管理、資訊發布、民主監督與評議、組織架構、資源共享等方面,也依托平臺優勢,提高了支部工作效率和效果。高校“互聯網+基層黨建”的開展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O to O”(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的模式,整合網絡資源和社交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綜合體系,以學生為主體,以黨支部為單位,以QQ、微信、支付寶、微博社交平臺和黨建網站為工具,將線下黨支部組織生活包含的常規內容,諸如:“兩學一做”、“兩會一課”學習、社會實踐、志愿活動、黨日活動、黨員發展等,通過線上載體進行發布、補充或宣傳。
2、微信、qq兩大社交工具貫穿支部組織生活開展全程。各類活動經歷的從策劃討論——人員物資準備——活動安排發布——新聞推送——評論轉發——投票評選,幾乎都是依靠微信公眾號、朋友圈、QQ群、QQ空間為載體完成的,活動前期的宣傳和活動后期的成果展示比較突出。
3、基層黨支部利用上級黨組織提供的互聯網資源開展支部組織生活。許多高校的基層黨支部在開展組織生活上,利用上級黨組織已經開發和使用的管理系統進行黨員信息管理;官方黨建平臺、黨建微博大V、黨建APP軟件等也會在第一時間發布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新聞動態。在黨中央倡導的打造智慧黨建的背景下,官方頻道也推出微黨課、遠程教育、網絡課堂等教育內容供學生按照需求自行選擇菜單。
二、存在的問題及面臨困境
1、基層黨支部重視程度不夠
作為高校基層黨支部,在支部組織生活代際傳承的過程中,“互聯網+基層黨建”作為新興的事物,就要求支委干部發揮創新精神,敢于從頭做起,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而熟悉傳統高校黨建的工作者對如何利用互聯網工具創新工作機制缺乏經驗,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是簡單將傳統黨建內容移植入網,象征性建立初級網站、設立微信、微博公眾號、在qq群、微信群發布通知,認為這就是將網絡融入組織生活的模式創新,這種重視建立,忽略建設的思維導致理解偏差,組織生活線上效率低下。
2、缺乏文件指導和資金支持
“互聯網+基層黨建”工作缺乏資金、設備支持,缺少技術人才投入,而上級黨建工作文件提出的組織生活要求多是以線下內容開展,而對于支部生活網絡化建設缺乏成功的案例指導和經驗交流,沒有關于基層支部組織生活網絡化建設官方指導意見。而實際情況是“互聯網+基層黨建”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技術支持和資金投入,所以即使有的基層支部初步建立了網站,而網絡平臺的功能模塊搭建、后期維護與內容更新也是落后于線下。
3、表現形式單一、內容古板陳舊
“互聯網+基層黨建”的融合實際上是線上與線下的完美結合,部分黨支部在線下舉辦的相關理論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講座等只是事后以新聞稿的方式進行宣傳,有的甚至未能及時在網絡上更新,無法達到理想的支部生活效果。有的支部雖建立了相關的線上平臺和群組,但內容形式單一,素材浮于表面,缺乏思想深刻的“干貨”,這種有形式無內容的做法并未提高黨建工作質量,反而成了對外宣傳的“面子工程”,與創新模式的初衷相背離。
三、網絡環境下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創新
1、優化網絡資源,拓展在線平臺
結合學生黨員特點和高校學科特色,開挖具有專業特色的紅色資源,讓學生黨員能夠有展示所學的平臺,同時內容具有教育意義。90后學生黨員使用網絡平臺類型眾多,不但要利用傳統的圖片、文字資料傳播方式,還可以加入短視頻、直播、視頻剪輯等形式。
2、完善組織架構,合理配置資源
互聯網黨建需要在上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有組織、有途徑、有監管地進行,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優化網絡工作模塊,需要網絡監管人員把握傳播內容,需要數據分析人員提供決策支持。需要通過健全合理的組織架構,充分利用資金、人力和制度優勢,才能保證工作機制長久運作。
3、優化工作模塊,增強黨建實效
注重線下和線上教育的配合,梳理完整的黨建工作版塊,形成黨員管理、日常教育、民主測評、黨務公開多位一體線上模塊,集中精力把黨員日常教育作為著力點,內容扎實,聯動線上線下,增強支部凝聚力,發揮黨建實效。
參考文獻:
[1]程然.高校“互聯網+黨建”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32)
[2]朱俊英.互聯網視域下的基層黨建工作[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7(1)
[3]劉興旺.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7(1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