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悅
您可能會疑惑,DML是什么?先賣個關子。要說美術史上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時期,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文藝復興時期,因為從初中開始,文藝復興四個字就已經存儲在我的知識庫里了,只不過那時可能學的與美術無關,都是政治社會方面的。但是殊不知正是那時打下的基礎,讓我能更容易地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發展情況。現在能猜出DML是誰誰誰了吧,他們就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一、時勢造英雄:恰好趕上了“好時代”
這三位大佬所處的時代,正是“萬惡”的中世紀結束的年代。15世紀的意大利城市經濟繁榮,最先出現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當時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們借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他們想要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和人的重要性,尋求人的全面發展。那么資金從哪里來呢?眾所周知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是佛羅倫薩,而佛羅倫薩是由政 家族創始人喬凡尼·迪比奇·德·美第奇頭掌控的,而這個美第奇家族就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實際的統治者。也就是這個美第奇家族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贊助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都為美第奇家族服務過,其中達·芬奇由于反對美第奇家族的專制統 奇治,30歲的達·芬奇被迫離開佛羅倫薩投奔米蘭大公洛多維柯·斯福爾查。但是這絲毫沒能阻擋他的光芒。
二、印證文藝復興的理念——人的全面發展的技術宅達·芬奇
(一).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
記得老師在課上講過芬奇先生不僅僅是個畫家,他在物理、植物、醫學、地理、機械、天文、建筑、繪畫、音樂、軍事、水利等等方面都是很有研究的。比如物理方面:他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后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若是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100年。 他的出現剛好印證了文藝復興的理念——人的全面發展。
(二).繪畫為最大成就
當然,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不得不提到他最著名的那幅《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沒有華麗的服飾,一條深褐色的頭紗上,也不帶任何裝飾品,他用一調膠的顏色來表現軟緞的質感。袒露的胸部顯不了這位婦女的健康、華貴和青春的美。
但是在背景的處理上,達芬奇運用的是“空透視法”,反后面的出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都有推向遙遠的深處,仿佛這一切都被籠罩在薄霧里,以此來加強“蒙娜麗莎”形象地位。這樣一幅不大的肖像畫竟用去他四年的時間,這說明達芬奇不是僅僅為了畫好一個貴夫人的肖像,而是在藝術上有所追求的。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怎樣讓你的作品變得更好,拿我們音樂系來說,怎樣讓你的歌唱更自然,更感人,更接近作品表現的那一類風格,而不是說只要完整唱下來就好,也不用去在意它是否貼合作曲家的想法等等。我們要有一種追求卓越、永攀高峰的精神!
三、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是梅迪奇家族培養的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詩人,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他的雕塑、壁畫都非常令我震撼。
享譽世界的雕塑《大衛》是他的代表作品。米開朗基羅生米開朗基羅生活在意大利社會動蕩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并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后情景的習慣不同,作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作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征。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1]
四、平靜的大海——拉斐爾
拉斐爾是三杰中最年輕的一位,他謝世時也年僅37歲,但由于他勤勉的創作,給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是高產的畫家。他的作品博采眾家之長,并形成了自己和諧明朗、優美典雅的藝術風格。尤以《西斯廷圣母》和《雅典學院》最負盛名。
《雅典學院》畫面構圖宏大,視覺中心人物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圍繞這兩位大哲學家畫了 50多個學者名人,各具身份和個性特征。他們代表著古代文明中七種自由學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等。畫家借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對過去文明的贊頌,對未來發展的向往。我們欣賞這幅巨作,如同進入人類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這個思想領域是由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爭論展開的。他們兩人從遙遠的歷史走來,邊走邊進行激烈的爭論。
畫家極善利用臺階,使眾多人物組合主次前后有序、真實、生動、活潑,畫面將觀賞者帶進先哲們的行列。這宏大的場面,眾多的人物,生動的姿態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個性刻畫,布局的和諧、變化且統一的節奏,可謂把繪畫創作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頂峰。[2]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他們三人的輝煌成就,不僅對歐洲而且對全世界后來藝術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永遠的DML,永遠的傳奇!
參考文獻:
[1]《文藝復興三杰》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舉行 藝術中國 . 2014-09-30
[2]文藝復興繪畫大師之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