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維護與保養》是汽車維修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很緊密的課程。通過此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遵循車輛維護工作安全規范,制定維護工作計劃,能正確選擇檢測設備和工具對車輛進行維護工作,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大多采用“教、學、做”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該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充分體現了一體化教學的特點。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學會汽車維護與保養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法規要求,還可以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操作;綜合素質
前言:《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是汽修專業的基礎課,旨在使學生在實習上崗前,能具備汽車保養的相關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能,在教師指導下能獨立或協作完成標準、規范的汽車保養工藝流程,該課程構建于《汽車發動機構造》、《汽車底盤構造》、《汽車發動機拆裝》等課程的基礎之上。學習本課程后學生初步具有汽車的維護與保養能力,具備正確使用汽車維護作業中常用設備、工具、量具、儀器儀表的能力。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在“教”這個過程中也使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如實體模型、多媒體課件和視頻動畫等。課程中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法和基于學習情境的教學設計,實現了職業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
1、“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法簡介
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將專業理論課與生產實習、實踐性教學環節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具有一體化教學功能的教學場所進行教學,老師和學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是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發展的趨勢。
《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汽車維護與保養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能力。因此傳統的理論講授方式不適合學生對汽車構造,特別是汽車保養方面的能力培養,理論與實踐必須相互結合。很多學院實訓室建設的面積較大,特別適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2、一體化教學實施
這種教學模式最好小班上課,一百多人的合班上課效果差些。有的學校實訓室面積小,一般理論課與實踐課分開授課:理論課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有專門的理論課教師授課;實踐課在實訓室上課,最好由4S店的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老師做指導老師,以確保實踐課的質量。理論與實踐得到合理的穿插教學,讓實踐與理論得到充分的結合。有的學校實訓室面積大,實訓室里除了實訓設備外,還安放桌椅和多媒體教學設施,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多樣化,充分利用多媒體、實物演示,進行小組討論和團體協作的方式,多方面、全方位地鍛煉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一體化教學實施的步驟如下:制定任務→實施任務→評估
(1)制定任務
在每個任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將任務的目標和要求,以 PPT的形式向學生描述和解釋,引導學生自主獲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各類信息,通過小組討論,制訂完成任務的計劃;并在此過程中,接受學生對疑難問題的咨詢,指導學生完成計劃制訂。
例如,在《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學習情境一中的一個工作任務——發動機機油的檢測和更換。
我設計的任務要求是: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選擇機油型號?②機油為什么要更換?③什么情況下要換機油?④用正確的方法和順序排放機油和加注機油。
學生根據任務要求,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信息,在此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提問、發言和討論,鼓勵學生以自己家里或自己喜歡的一款車為例,制定實施計劃。
(2)實施任務
在實施計劃過程中一般采用四步教學法實施教學。四步教學法的四個步驟分別是:“我說你聽、我做你看、你做我看、檢查評估”。先由教師在“我說你聽、我做你看”的兩個環節中,向學生描述并演示正確的操作部位和方法,再由各小組學生根據所制訂的計劃,合理分工。
學生分組:在行動導向的教學中,將學生分組是一個重要的準備環節。學生的分組應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和實訓設備臺套數來決定。我系發動機實訓設備有4臺配置,因此每 10-15人組成一個小組。學生分組后,為使每個小組的學習和工作能有序開展,由教師指定一名綜合素質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各小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根據任務要求,遵循任務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作,直至完成任務。
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是中心,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去,隨時指導學生的操作步驟,涉及到安全問題,立刻制止,保護學生和設備的安全,比如第一次換機油的同學,也建議他帶好護目鏡,以防鐵屑落入眼睛。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團結協作,一起攻克疑難問題。比如,更換機油時,怎么判斷現有的機油不可用而需要更換新油。有的同學僅從機油的使用里程或時間判斷,這樣是片面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手指沾一點機油,用手捻一下是否有顆粒,如果油中混有顆粒,說明發動機內部有磨損的地方,會對發動機不利。這樣,學生動手操作后,對機油的印象深刻,以后在換機油時還順便判斷下發動機有沒有磨損現象。
一體化的教學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調動了主觀能動性,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理論穿插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理論,這樣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得到提高。
(3)評估
完成工作任務后,最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檢查和評估。注意:在設計任務評價時,要采用合適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工作過程,切記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鼓勵為主,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尋求更優化的工作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法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學生對學習領域的探索,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結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法將汽車維護保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實現了職業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打破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孫強. 淺談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職電氣自動化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8,(20):19-20.
[2]張揚.《塑料成型模具設計》課程的一體化教學設計[J].模具工業,2018,44(05):74-77.
[3]謝平.汽車檢測與維修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方法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5):52.
[4]黎健賢.淺談一體化教學在《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上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7(07):180-181.
[5]朱桂英.“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分層教學實踐與探索[J]. 高教學刊,2016,(15):142-143.
作者簡介:王華,1981年10月1日出生,山東省淄博市人,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研究方向:現代車輛設計理論與方法。
基金項目:
2018年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編號:2018zk06)
2016年院級質量工程項目(2016YGXK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