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第三產業在世界經濟舞臺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文化創意產業復合人才培養問題日漸被人重視。本文以閩臺為例,通過分析閩臺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已經出現的創意復合人才培養務實性不強、閩臺創意人才培養機制缺乏等問題來探討從給貧困學子提供受教育機會、根據地方文化優勢開發創意人才以及建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庫等方面分析如何建立閩臺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機制。
關鍵詞:閩臺;文化創意產業;復合人才;聯合培養
一、引言
20世紀60年代,伴隨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歐美國家社會革新運動大規模爆發,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鼓勵人們在各行各業發揮創造力。20世紀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鼓勵自由競爭和私有化,產品差異化設計和創新成為時代潮流。文化創意產業屬于現代服務業。是一種個人文化創造,通過知識產權開發運用,創造具有社會財富和行業潛力的行業。包括:產品設計、數學信息、廣告及動畫制作等行業。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成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文化創意產業歷經百年發展,創意設計理念深入人心,創意設計關鍵在于各類創意人才的創造。本文從閩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探討復合人才的培養。
二、閩臺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存在的現狀及問題
1.閩臺文創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人力資源稀缺,人才流失現象非常明顯。高端人力資源向珠三角、長三角或其他文化創意產業更為發達的地方流動。閩臺文化創意產業人力資源的流失會嚴重影響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現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憑借經濟雄厚的實力和蓬勃的發展勢頭給閩臺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份額和人力資源競爭力已經帶來極大的挑戰。
臺灣島有限的市場使島內文化創意產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近年來,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等都沖擊著臺灣影視業和動漫業的發展,臺灣本土影視和動漫企業的技術水平、創意研發、薪酬水平和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等都難以與外資企業和國際跨國企業匹敵,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福建對臺灣本土文化創意成果有一定的市場保護政策,因此,文化創意產業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市場潛力,具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低成本和后發優勢。
目前,福建存在缺少技術支撐、缺乏具有創造力的高端人才、管理水平相對滯后等的缺陷。福建高校雖然設置了動漫、影視、數字媒體藝術等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專業,但這僅是單一技術教育模式,掌握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知識同時具有管理和行銷能力的通才教育和相關能力培訓任然欠缺
2.創意復合人才培養務實性不強
閩臺高校文化創意領域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通過開展學術探討和文化交流、搭建文化創業園等合作方式,吸引海內外文化創意行業高端人力資源的交流合作。但受到種種因素制約,閩臺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合作現處于單項、局部的不均衡狀態,不利于聯合培養。
3.閩臺創意人才培養機制缺乏
人才培養機制難以建立首先是由于臺灣地區對大陸學歷和學位存在質疑,雖然臺灣地區已經接受赴臺留學的大陸學子,也已經承認部分大陸高校學歷,但臺灣當局對赴臺深造的大陸學子能力認可態度還有所保留。其次,閩臺雖成功聯合舉辦多場交流活動,這些交流活動在短期內能夠加強雙邊交流,從長遠考慮,對閩臺雙方文化創意產業人力資源可持續性的開發并無過多益處。閩臺雙邊合作缺乏長效運行機制同樣也限制了文化創意產業聯合培養的方式。聯合培養模式上,現在主要是閩臺高校之間或校企之間這種較單一的合作模式,教育模式主要是單一的技能教育,并不利于復合型創意人才培養。另外,閩臺文化創意產業缺乏相應政策制度作為保障,導致兩岸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合作開發機制松散,不利于人才長期交流。
三、建立閩臺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聯合培養機制
福建應該更重視發揮海西經濟區的輻射作用。在充分認識到合作存在的問題和優勢的基礎上,抓住主要矛盾,揚長避短,建立政府主導、文化創造產業為主體、社會其他組織積極支持的全方面聯合機制。善于利用“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等歷史發展機遇,通過共建協調機制、打造創意人才交流平臺、開展教育合作等方式來聯合培養閩臺文化創意產業的復合人才。
1.給貧困學子提供受教育機會
同選派農村貧困學子赴臺學習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技術、管理經驗和創意開發,學成后鼓勵他們回到家鄉城市,為家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2.根據地方文化優勢開發創意人才
例如泉州是著名的龍眼之鄉,在泉州農村可以開發龍眼果園,打造創意農業,形成泉州獨特的農家樂產業線。在泉州開發弱勢群體的人力資源可以由政府、企業聯動傳授種植技巧、園林設計、農貿產品推廣、農家樂宣傳推廣等知識,讓地方人力資源合理開發地方資源。
3.建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庫
為保證選聘活動低成本高效率和員工高素質,企業需從長遠出發,建立人才數據庫。如果等到員工流失后,尤其對于創意人才,尋找候選人的過程往往時間周期長且人才勝任力無法確定。企業費時費力招聘到的員工往往無法勝任創意崗位工作需要重新招聘,造成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冗雜和企業用人不當導致的虧損。因此,當企業在招聘中發現專業能力突出的人才,企業適合此人的崗位人力資源狀況飽和時,就將該人才信息納入企業人才儲備數據庫中。同理,企業應該儲備在網絡媒體求職欄、企業官方網站招聘專區、企業推廣活動等平臺發掘的優質人才。儲備人才信息后,應該長期保持與人才的交流,這樣,在企業需要招聘員工時,特別是招聘創意人才,能在較短時間找到可信任、可勝任的人才來填補。
參考文獻:
[1]張福財.閩臺動漫產業步入更高層次合作[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05-10(003).
[2]陳美霞.福建文化創意產業的SWOT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2):29-34.
[3]瞿群臻,劉巖君.閩臺人力資源合作開發和運行機制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34(10):99-100+117.
作者簡介:羅娟(1995—),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經商貿。